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月光钢琴学术论坛  (http://www.moonpiano.com/bbs/index.asp)
--  月光休闲  (http://www.moonpiano.com/bbs/list.asp?boardid=22)
----  基里科的玄学世界  (http://www.moonpiano.com/bbs/dispbbs.asp?boardid=22&id=8093)

--  作者:极差菜鸟
--  发布时间:2006-11-23 16:18:16
--  基里科的玄学世界
吉奥尔乔·基里科1888年生于塞萨利的沃洛斯.其父德·巴莱尔玛原藉西西里岛,后移居希腊,以从事工种技术活动.几年之后,全家定居雅典.基里科进了综合工艺学校,这是一所既 培养工程师,又培养美术家的学校.他选择了油画专业,画了一些风景和黄昏时的海景. 1906年,他被德国浪漫派,尤其是阿诺德·包克林的名望所吸引,前往慕尼黑.结束学业后,他于1909年回到意大利,先住在米兰,然后又在都灵受到直线建筑的震动.这些建筑布满了有真人大小,似乎出现在行人之中的雕像. 他到达佛罗伦萨之后,于1910年创作了初具风格的作品《神谕之谜》、《秋夜之谜》.在后一幅画中,两个人物正在一座白色雕像下面告别,同时一张船帆从墙后的水平线上坠落下来. 1911年7月14日,他带着自己的作品,许多《萨勃迪之谜》来到巴黎,参加秋季沙龙展出.在独立派沙龙,他出示了取材于蒙巴纳斯车站的早期作品,引起毕加索和阿波利奈尔的注意.阿波利奈尔成了他的朋友,基里科则以预见的方式创作了这位诗人的肖像,诗人的头颅被子弹穿了一个窟窿. 基里科努力通过物体之间的新呼应,来显示它们之间所能存在的联系和秘密关系.对于他来说,预知乃是各种因素出人意料的相遇结果,这些因素来自记忆或观察,被自愿地放置造成冲突或意气相投的奇特位置上. 这些思想和想象力的不寻常结合在观众身上产生了一种沉闷而丰富的不安.透视线勾勒出了静止的感觉,不在场的人物投下了他们的身影,寂静正在紧张地等待将要划破它的叫喊或火车的汽笛声.在纯洁完美的、冷冰冰的理想建筑结构中,流动着蕴有秘密和发明的空气,一种空间的魅力被创造出来了. 画家采用最无人性的物体---雕像或石膏头像,选出最普通的蔬菜、水果、饼干,以一种绝对冷淡的态度去描写它们,就已经把它们从一切自然主义的偶然性中突出出来.它们的结合创造出在逾常规的神秘莫测方面抚限可能. 似乎是通过朋友们的验证,基里科真正拥有了分离出光谱和未来事件的天赋,他着意地创造这种第二状态,不过后来,他又以真正的自我损坏现象抛弃了这种方法. 1915年,战争把他带回意大利,他在弗拉拉应征入伍,与卡洛·卡腊相遇.这座城市的建筑结构---白色的空旷远景对幻觉尤为适宜.基里科昔日笔下世界的各种成分和新环境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人们所谓的玄学画.这些成分如果突然遇到不习惯的孤独或意外的关系,而画家又在它们神奇力量无损之时,把它们赤裸裸地抓住,那末,画家笔下的风景、静物或生物便出现玄学面貌,为这些成分赢得新的含义. 人们在这位画家身上还注意到了为确定自己绘画的特点,并使其在自己安排的方向上系统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很快,这种努力便造成了过多的,而且不总是清楚、协调的意向. 它无疑是造成基里柯作品和画家本人良知突然暗淡无光的危机原因.多种的和分散的透视使其作品变得复杂起来. 很快,画面各部分便带有了过量的以逼真画法绘出的现实片段,朴素之间的色调也愈来愈不调和,抽屈式的人物朝向了新的内景. 1918年,基里科在罗马的"勒波卡"画展中大获成功,1919年又成为"造形价值"派的领袖之一.他在罗马逗留期间,埋头于技巧的研究,这可能是他画风彻底变化的原因. 他试验了胶彩画的一切古老方法,萦绕于他心头的是大师们颜色的透明感.为了深入了解伟大绘画的秘密所在,他临摹了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波提切利的作品. 基里科的玄学世界接近于梦幻,在梦幻世界里,细节的精微达到了新的真实,这是由于使各种成分组合在一起的节奏变得更慢或更快了,同时也由于使该世界富有生气的运动物体始终是神秘莫测或意想不到的. 透视已不再是寻找理想的投影线,而成为向神秘进攻的蹊径.奇特组合的物体给人的感觉有如睡梦中出现的最鲜明不过的形象.画中出现的人物始终采取石膏的或着衣的雕像形式,或把一些面无表情的模特儿连在一起. 人们可以从中设想出超现实主义画家在这些幻觉中凭自身的直觉所认可的一切东西.不过,应该指出,基里科从不让偶然的精神自动性来指导自己,也不受感觉的迫切需要的摆布,他的创作是绝无性感的. 其艺术探索的变化是如此之快,以致他在1924年回到法国时,已经远离了曾把他当作大师来欢迎,并使他参加了第一届画展的超现实主义. 他为瑞典芭蕾和蒙特卡洛芭蕾创作布景,并在新手法中涉及骏马、斗士这些题材,画中似乎只保留了自己旧原则的外表.他在学院式的文学作品中暗淡无光,仅有一本在1929年发表的梦幻小说《昙花一现》反映出往昔的深邃观察. 从1930年起,这位画家突然与自己的过去一刀两断,不认朋友,并否定自己先前的作品,疯狂地致力于一种缺乏内容的技巧研究.
--  作者:极差菜鸟
--  发布时间:2006-11-23 16:19:36
--  

http://art.9c9c.com.cn/great/hongta.jpg

 

http://art.9c9c.com.cn/great/jiedao.jpghttp://art.9c9c.com.cn/great/yuzhe.jpg

 

http://art.9c9c.com.cn/great/zhapuzh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