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月光钢琴学术论坛 (http://www.moonpiano.com/bbs/index.asp) -- 作曲家&作品 (http://www.moonpiano.com/bbs/list.asp?boardid=26) ---- [转帖]肖邦的左手模型 (http://www.moonpiano.com/bbs/dispbbs.asp?boardid=26&id=2440) |
-- 作者:qiuzheng -- 发布时间:2005-8-10 22:14:11 -- [转帖]肖邦的左手模型 肖邦的左手模型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5 21:20:32编辑过]
|
-- 作者:qiuzheng -- 发布时间:2005-8-10 22:18:05 -- 这是1849年所塑的肖邦左手模型 |
-- 作者:qiuzheng -- 发布时间:2005-8-10 22:20:04 -- 并非帅哥的月样男子:肖邦 前天晚上当波兰音乐家们在音乐堂摁下最后一个琴键,肖邦音乐周在中国落下了帷幕。 早就有人把肖邦比喻成一朵花,一朵牵牛花,颈项纤细,花冠硕大。而肖复兴在《聆听肖邦》中寻找肖邦的色彩时也不期然地想到了花:“说出一朵花的颜色,是可笑的……”可是花样男子这个称呼最近在媒体泛滥着,任何泛滥都会使好端端的东西变味。所以我们还是把他比做月亮吧。 肖邦与我们什么相干 除了留下来的音乐,肖邦已经在空气中消失得一干二净,看不见,追不着。肖邦与我们什么相干? 不过,越了解他,我越觉得,这个在他们那个时代(19世纪上半叶)——连个伊妹儿都发不了干什么都手写、狗仔队尚未成军的年头,实际风头甚劲的人物,生错了时代。如果生在今天,我敢保证,他会取得远比当年更辉煌的社会声名,陆毅、周渝民包括所谓“师奶杀手”濮存昕都得给他让道。 头一个资本,他生得俊,最要命的是他恰恰是我们这个花样年代所需要的那种俊。仔细看,他少年时的画像显出几分东方人的气质,牵强点,也可以说他五官有一丁丁像陆毅。乔治·桑对他基本上属于一见钟情:“中等瘦长的身材,纤细的手指,栗色的眼睛炯炯有神,略带忧伤,鹰勾鼻,甜蜜的微笑,低沉的嗓音,整个体态身姿十分高贵,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贵族风度。” 一个男子生的美也就罢了,看多了也会熟视无睹,更糟糕的是他还动人。他多病的体质,异乡漂泊、形单影只的境地,和他的琴声一样极具杀伤力。想想刘烨的孤单飘渺眼神是如何让导演以致观众忽略他那难改的东北口音和些许土气的。想想徐志摩的那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马克思说女子最动人的气质是柔弱,那么如此花月男子恐怕也是以弱胜强的吧。 如果单单有上述两点特质,已经足够成为一般偶像。而肖邦另具有“酷”、“另类”、“才华”、“贵族气质”、“姐弟恋”等多项特长,所以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顶级杀手应该没有问题。 肖邦的“酷”即使是对乔治·桑也不例外。最初肖邦对乔治·桑是一百个看不顺眼,他曾说:“她真是个女人吗?我简直怀疑。”而在他被乔治·桑的灼热目光所俘虏之后,他仍然左右摇摆。对是否与这个大他7岁的女人生活在一起的问题,他上午说“实在接受不了”,晚上又说“这真是最大的幸福”,他若即若离的态度,拒绝爱情的冷酷,让爱人神魂不定。乔治·桑的一位朋友甚至在日记中写道:“他多才多艺,但我认为他无情……”这种说法当然有些过分,但肖邦多愁多病,自顾不暇,无法体贴别人,确实给旁人冷酷之感。 “姐弟恋”让谢霆锋一举成名,但和肖邦与乔治·桑长达十年的“错位爱情”相比,实在不够爆料。在两人的爱情故事中,肖邦实际充当了女性的角色,是被爱者,他需要乔治·桑的爱情,他害怕她的热情消失,他写下“为什么你的眼睛没有神采?”的诗般句子;而身体强健甚至被指为纵欲的乔治·桑是进攻方,是主动者,尽管她给予了肖邦温柔母爱般的照顾,把他当作自己的第三个孩子。这种有悖常理的绯闻实在能让报纸的娱乐版天天精彩不断。 肖邦教你弹钢琴 肖邦钢琴美术的基本论点是把音乐和说话相提并论。“我们利用声音,为了创造音乐。”肖邦说:“就像我们利用词汇以创造语言。”肖邦认为,音乐是体现在声音中的艺术。 像唱歌一样弹琴 肖邦认为,美声唱法风格是钢琴正确朗诵和上升因而饱满的样板。查尔托雷斯卡的学生、生活在1837-1895年间的杨·克莱钦斯基写道:“肖邦建议,把音乐的朗诵的整个理论都建立在歌唱的规律上,并通过经常聆听意大利歌唱家的样板性的歌唱来完善她。” 不让声音和声音之间有间隙 肖邦总是说,为了表达作品中的歌唱性,必须完美地掌握连奏,即连续不断地演奏相邻的一串声音,不让一个声音和另一个声音有间隙。他自己就是这方面技艺精湛的大师。米库利说:“在所有各种发音方法中,他的音阶和经过句的均衡是闻所未闻的,真正童话般的。在他的手指下,钢琴用不着羡慕小提琴和管乐器。他的声音和最完美的声乐艺术的流动是相通的。在他的手指下,每个乐句都像唱歌一样,是那么清晰,使人觉得每个声音代表着一个音节的含意,每个动机就是一个词,每个乐句就是一个思想。这里没有任何装腔作势、故做激情澎湃的朗诵,但同时又是淳朴的、了不起的。”“错误的断句总在肖邦身上引起一种现象,似乎一个人用自己并不懂得的语言念了一篇稿子,证明那音乐不是他的母语。” 精确地保持节奏 肖邦要求的尊重,既是对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也是对自己的作品。他的基本要求是正确的读谱,照顾到作曲家作出的指示,不允许有任何变更。根据斯特雷切的说法,“他也要求精确地保持节奏。他讨厌拉长和缩短以及用得不对的自由速度和过分的渐慢,即放慢和拖后。” 米库里则说:“在保持速度上肖邦是决不退让的。有一个消息让人感到意外,那就是节拍器没有离开过他的钢琴。甚至在人们经常指责他的自由速度中,他都是一只手保持着伴奏,精确的按拍子弹奏,而另一只歌唱旋律的手就从拍子的约束中解放出来,揭示音乐表现的真谛。” 淳朴和自然 肖邦的学生们证实,肖邦同时代的许多音乐家都异口同声、坚定不移地说,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演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纯朴和自然。肖邦要求自己的学生不仅在弹奏他的作品时应该遵循这些原则,而且在上课时,在制定其他作曲家作品的阐释方案中也要遵循这些原则。杨·克莱钦斯基在他的著作《论肖邦作品的演奏》里写道:“肖邦风格的原则是纯朴,避免做作,即速度的过分放慢和加快,这个条件对肖邦的所有作品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在研究他很年轻时的作品(如协奏曲)时,尤其明显。在那些作品中,丰富和多种多样的音型,如果缺少思想和演奏的纯朴,就很容易把作品引向过腻过甜的沙龙风格。对肖邦作品的这种认识,不仅与我们所了解的关于他的演奏的一切知识相吻合一致,而且还是一把钥匙,可以帮我们找到肖邦创作的奥秘所在,让我们看到其作品精致结构的一切细节的美,并作出评价。” 千变万化从不重复 肖邦以阐释自己作品时想法之丰富多彩而著称,据他同时代的人说,从来没有见过他用同样的方法演奏一个作品的情况。 阿·希普金斯发现了这个事实后,说:“肖邦从不一模一样地弹奏自己的短短的作品。当他一个作品弹两遍时,每次都要变个样子,根据一时的、他那不可预计的情绪,但却是那么叫人着魔!” 讨厌砸钢琴 肖邦不赞成闪电般地、强有力地演奏,这种演奏法的代表是键盘炫技能手李斯特、塔尔倍格等人。米库里说过,肖邦不能容忍过分用力弹出的钢琴声音,他将称之为“狗叫”。在肖邦演奏中,“男子汉的力量、高贵的力量是一种毫不粗鲁的力量,在使用的地方,都产生过激动人心的印象。另一方面,他又善于委婉的、充满灵气的演奏使听众着魔,他的委婉并非故意做出的优雅。”接着米库里建议:“在弹奏他的作品时,应该发挥了不起的、饱满的、浑圆的声音。在很柔弱和很强的范围内填进,填满无数不同等级的力度变化,当然要避免在‘很弱’中的不美的夸张,在‘很强’中的砸琴,让纤细的听觉感到不舒服。” 肖邦的一个女学生则说:“每当肖邦听到砸钢琴,就感到非常生气。他的‘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和考究的‘弱’和‘很弱’成比例的。”阿·西普金斯听了肖邦的音乐会得到了这样的印象。 (安东尼·格鲁津斯基,肖邦基金会董事,此文是他11月29日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讲座摘编。原文题为《作为钢琴教育家的肖邦》。 |
-- 作者:rianyday -- 发布时间:2005-8-12 18:27:13 -- 楼上的从哪转载的文章啊?? |
-- 作者:qiuzheng -- 发布时间:2005-8-12 19:04:17 -- http://www.7cworld.com/rjw/n/ca67072.htm 那次在网上看到的(不信就去看看吧) 谢谢提醒,我应该把它改成转贴才对。 |
-- 作者:rianyday -- 发布时间:2005-8-12 19:29:03 -- liszt说过:“萧邦的手就象蛇的嘴巴,能张大到令人恐怖的地步,难以想象这样一双柔弱的手有如此的力量。” 我看是蛇也得是蟒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