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月光钢琴学术论坛  (http://www.moonpiano.com/bbs/index.asp)
--  作曲家&作品  (http://www.moonpiano.com/bbs/list.asp?boardid=26)
----  [原创]西方音乐走入中国  (http://www.moonpiano.com/bbs/dispbbs.asp?boardid=26&id=669)

--  作者:飘飘0919
--  发布时间:2005-5-22 13:43:09
--  [原创]西方音乐走入中国

西方音乐走入中国

如今,中国人民已经走出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老套想法,开始关注并热爱外国的一些文化、音乐、美学等等,一系列具有异国风情的艺术开始慢慢汇聚了越来越多中国人的眼球。西方的音乐也随之走入了中国!

自1979年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已来到了中国人的家中,每年的1月1日晚上, 便成了那些热爱西方古典音乐的中国人的一个难忘的夜晚。外国音乐家们也越来越喜欢到中国来演出。这种近距离的接触,更拉近了中西艺术的交流。西方音乐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音乐欣赏之一。特别是近几年,中西艺术的交流更是热火朝天。

去年,西洋音乐剧史上最受欢迎的《猫》登陆中国,在上海进行了其在中国的首场演出,声势之浩大也是中国演出市场前所未见的。这部红透全球的音乐剧《猫》,不仅是在英国伦敦和美国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更是表演艺术界史无前例的传奇。《猫》,讲述了一个杰利克猫族,他们每年都要举行一年一次的舞会,要挑选一只猫升上天堂。大家等待着杰利克猫的领袖老杜特洛内米猫的到来。老杜特洛内米猫终于来了,于是所有的猫都粉墨登场,尽情地表现自己。艺术家们淋漓尽致的舞蹈表演以及天籁般的歌喉,再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绚丽多彩的舞台设计,更是让中国观众大开眼界!最后登场的是当年风采照人而如今邋遢脏脏的“格里泽贝拉猫”,她孤独衰弱,遭人唾弃,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区,受到猫族的排挤。她也渴望能升入天堂,但这对她显然是一种奢望。她在这种痛苦悲伤的情绪下,深情地唱出了《回忆》这首催人泪下的经典歌曲。她歌声的惆怅哀伤,音乐旋律的如泣如诉,打动了所有的猫儿,也打动了所有的观众,大家静静地听着,眼中冒着泪花,仿佛跟她一同在回忆当初的美好时光,感叹如今的悲惨遭遇。曲终,但那优美的旋律仍回荡在音乐大厅里,所有的猫儿一致推选她升入天堂,全剧便在这动人的一幕中落下帷幕了。《回忆》这首歌,可以说是全剧的转折点,也是高潮点,起着感化人心,支撑剧情和终结全剧的效果。因为所有的猫对“格里泽贝拉”的看法都将在这首歌后发生改变,所以它的感人是毋庸置疑的!《猫》的音乐非常具有穿透力,有时欢快有时悲伤,有时舒缓有时激烈。它的到来,带给中国观众前所未有的震撼,也使中国人民真正领略了西方音乐的风采。

西方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非常讲究和声的运用及其在曲中的作用,这是早在巴洛克时期的拉莫确立的“功能和声理论”所奠基的基础,西方的作曲家们深受其影响。西方音乐中的和声相当丰富,且变幻莫测。和声在西方音乐中被运用得相当成熟,它在其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是西方音乐的灵魂所在。

西方音乐运用的是自然、和声、旋律大小调,而中国传统音乐则为五声调式,即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后来在发展中加进了另外两个偏音,便形成了五声性七声调式,如清乐、雅乐和燕乐。有时也会出现五声性六声调式,即只有一个偏音。但由于音乐结构上的不同,使得中国的音乐与西方音乐相比,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种类。因此,当西方音乐进入中国时,她那不同于中国音乐的奇妙色彩,顿时吸引住了中国人的耳膜。陌生的东西总是会使人特别注意,这也是西方音乐在中国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西方音乐的到来,也给中国音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她带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比如,最近的几部美国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在中国上映,就对中国的音乐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中国的音乐剧发展已经有许多年了。如果你听见这句台词一定不会陌生:“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这出曾经首演于1956年“六一”儿童节的大型民族音乐童话剧,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的一出音乐剧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音乐剧舞台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了一些相对繁荣的局面。如1995年在北京上演的《秧歌浪漫曲》,1997年在香港上演的由张学友和林忆莲主演的《雪狼湖》,尤其是2001年2月台湾著名歌手蔡琴主演的歌舞剧《天使不夜城》,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后更是引起了大家对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的极大兴趣。但尽管如此,音乐剧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因而百老汇的这几部经久不衰的音乐剧的中国之旅,使中国人民真正的领略了音乐剧的魅力所在。而另外消极的影响便是,使得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点“崇洋媚外”的感觉,他们盲目且只一味得崇拜西方音乐,而忽略甚至不听中国传统的音乐,比如戏曲,民歌等等。如今,很少会有年轻人喜欢这类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这其实是挺悲哀的事,要知道我们决不能放弃自家门前的雪,而只扫别家院里的雪!这种行为是很愚蠢的,我们在吸收西方音乐的同时,还是要拥护我们自己国家的国粹的。

明朝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东学西渐,东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的观点。清朝的魏严也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虽然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些观点或许有些落伍了,但是,他所蕴涵的精神应该是我要牢记的。西洋音乐是有其非常优秀的一面,不否认在一些艺术成就上它超越了我们的传统音乐,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对西洋音乐完全的顶礼膜拜。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流行音乐,其实应该算是西洋音乐,但是,比之传统的西洋音乐,它们之间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但是西方的音乐人,他们在不断的创新。才产生了今天全世界都能接受的流行音乐。看到了这点,对于走入中国的西方音乐,我们就是应该吸呐那些好的东西,去创造出更好的东西,因为很简单的一个道理——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属于全人类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飘飘0919
--  发布时间:2005-5-22 13:46:34
--  
这是我写的一篇小小随笔,希望大家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西方音乐的到来对中国的影响,其实是很值得人们关注的,大家发表发表高见吧,HOHO~~~~^O^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51music
--  发布时间:2005-5-29 21:10:40
--  

对大部分观点是赞同地。

1987年中央歌剧院上演了美国音乐剧《音乐人》、《魔棍》。

修改一下内容,然后改个名,音乐剧走进中国

还有很多想说的,算了...

(小错误,魏源不是魏严)

再接再励,没事随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韦伯《艾薇塔》里的《Don\'t cry for Ergentin(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我很喜欢
--  作者:飘飘0919
--  发布时间:2005-5-30 2:52:57
--  
谢谢水边为我指出的错误~~~
--  作者:小河马
--  发布时间:2005-5-31 20:08:51
--  [原创]西方音乐走入中国
支持飘!!!
--  作者:断翅的蝴蝶
--  发布时间:2005-12-1 21:52:48
--  
哈,楼主这次的论文可以省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飘飘0919
--  发布时间:2005-12-9 17:43:52
--  
……省啥啊,还得写那破超级女声,折腾死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它山之石
--  发布时间:2005-12-25 12:01:21
--  
写“超级女声”??写那干嘛!那垃圾栏目!!!不过要是骂它倒还可以!严重支持!
--  作者:ab123118
--  发布时间:2006-2-27 19:56:09
--  
不会吧,还要写那个啊
--  作者:真空的意想框
--  发布时间:2006-3-12 17:46:48
--  
只是‘我总觉得中国音乐用钢琴演奏不伦不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