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月光钢琴学术论坛 (http://www.moonpiano.com/bbs/index.asp) -- 作曲家&作品 (http://www.moonpiano.com/bbs/list.asp?boardid=26) ---- [转帖]中国青年作曲家、钢琴家高平 (http://www.moonpiano.com/bbs/dispbbs.asp?boardid=26&id=7105) |
-- 作者:newquantum -- 发布时间:2006-7-26 18:44:27 -- [转帖]中国青年作曲家、钢琴家高平 高平是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高为杰的儿子,在美国辛辛那提念的钢琴和作曲博士,毕业后在新西兰定居和工作,最近NAXOS刚出了他的个人作品专辑。 8.557678 Shuo Shu Ren (The Storyteller) Distant Voices Cello Sonata No. 2, "Departure" 2 Soviet Love Songs |
-- 作者:newquantum -- 发布时间:2006-7-26 18:45:34 -- 《祈祷者的面具》——旅美作曲家高平钢琴独奏音乐会在即(2005年) 当我们一直沉迷于古典钢琴华丽、高贵的气氛时,在我们的耳朵将要出现“古典听觉疲劳”时,现代钢琴作品来了,旅美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高平将于12月12日晚在学院音乐厅为我们带来一场现代钢琴作品音乐会,给耳朵来一次“革命”。 高平的父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高为杰先生,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高平的音乐曾演出于欧洲,亚洲以及美国,曾受到苏黎士金字塔室内乐团、钢琴家Ursula Oppens,Frederic Rzewski以及辛辛纳提中国音乐协会等个人和团体的邀请进行创作和演出。其室内管弦乐作品《皇帝与南丁格尔》曾在2002年“山杨音乐节”上首演,《小提琴与苹乐协奏曲》曾在北京首演。《祈祷的面具——为钢琴而作》被搬上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节;最近他的新作品《为琵琶与小提琴而作的两首协奏曲》在中国音乐家协会新年音乐会上首演。他曾合作过的作曲家与演奏家包括:美国作曲家George Crumb和Joel Hoffman、新西兰作曲家Jack Body,以及众多中国作曲家。 此次音乐会,高平将主要演奏具有听觉冲击力和现实时政性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是什么样的代价? (2004)》,这部作品写于那场让全世界人民反对的美国对伊之前,作者用乐符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我的小儿》是一首流传于犹太民族的民谣,歌词是由一个父亲唱出,抱怨因打工早出晚归而只能看到入睡后的孩子的苦处;此外高平将演奏其自己创作的《祈祷者的面具》、《山》—灵感来自高行健的长篇小说《灵山》,表达了对家乡—四川的无限怀念之情,以及德彪西的《英雄安魂曲》等。 |
-- 作者:newquantum -- 发布时间:2006-7-26 18:51:18 -- 在艺术创作上做一个世界公民 - 与中国音乐家高平博士的对话
目前,高平博士创作和演奏的音乐作品已经被世界著名的古典唱片公司Naxos唱片公司和Starling唱片公司及纽西兰的Waiteata唱片公司所收录。 //可惜如果“他希望自己能长久在纽西兰从事音乐教育工作”,那么可能一二十年后他就会被首先称为新西兰作曲家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23:00:55编辑过]
|
-- 作者:勾手手 -- 发布时间:2006-7-26 23:33:27 -- 他的作曲风格?? 呵呵 终于发现一个不拿中国民乐改编的了拉` |
-- 作者:newquantum -- 发布时间:2006-7-27 22:13:49 -- 已经介绍过很多非民乐改编的中国钢琴曲了呀,比如这版介绍的黄安伦,免费下载区的很多中国钢琴作品都是原创性很高的大型作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7 22:14:25编辑过]
|
-- 作者:小汶 -- 发布时间:2006-7-28 19:33:03 -- 谈谈对中国作曲家在国外发展的一点看法。 政治书上常提到一句话: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做一个粗糙的假设:为西洋乐器创作的作品,发展阶段跟这个地方的工业水平有关。如果按这种简单的对号入座的方法,中国现在的工业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古典音乐大概处于西方19世纪那个阶段。如果把各地区的工业的发展水平看成一个个高低不同的瓶子,古典音乐的发展阶段就是所盛的水,作曲家正尽力将瓶子填满。而工业现代传媒手段又打通了这些瓶子,低瓶子迅速被填满,水甚至溢出来,但瓶子间仍隔着半透膜。 19世纪肖邦等浪漫派作曲家已经把古典音乐的旋律推向最高峰,中国作曲家想要在这方面有很大突破是很难的。而各国文化的交流使身在中国的作曲家音乐创作阶段与世界接轨。然而,处于并不发达的工业水平的中国人,并不能接受发达工业环境的文化产物。因此,中国的许多古典音乐作曲家便在国外寻求在现代音乐领域的发展。 当然,这仅限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跟工业水平并不相干。挖掘中国的音乐素材,用西方的方法改编、创作固然有助于传播我国文化,然而沿着这条路走却受到了工业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就像“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别人的音乐路不一定适合我们。在青歌赛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中国有如此令人陶醉的民间音乐,我们能否用自己的乐器,自己的调式,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19:33:35编辑过]
|
-- 作者:newquantum -- 发布时间:2006-7-28 22:59:46 -- 前不久在别人那儿听过一段在德国大众汽车厂里举办的现代作品音乐会,中国当今社会文化中的人很难接受那种“现代”风格,但联想到汽车厂周围高度现代化的环境,感觉到那种环境中的人应该更能接受这种音乐。似乎人改造社会的程度和速度越高,人“制造”、“生产”音乐的程度和速度就越高,这使得生产力发达的社会往往新创作的音乐也越来越脱离自然的、原生的状态。“青歌赛”的原生态民歌部分确实令人耳目一新,无论什么社会这些遗产都应该大力保护。至于中国音乐创作能走出什么路,无论听众和专家有什么期望,最后还要由实际创作出的作品决定。我们虽无法决定创作,但至少可以发现和筛选创作——中国音乐走向的答案也就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