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月光钢琴学术论坛  (http://www.moonpiano.com/bbs/index.asp)
--  月光综合艺术  (http://www.moonpiano.com/bbs/list.asp?boardid=65)
----  [转帖]爱,在音乐中湿润  (http://www.moonpiano.com/bbs/dispbbs.asp?boardid=65&id=4716)

--  作者:月光浩
--  发布时间:2005-12-7 4:53:55
--  [转帖]爱,在音乐中湿润

我爱小美。小美爱音乐。 1980年晚秋,一个星期天,小雨缠绵着。枫叶渐次飘零,满目的红色从树梢向地面迁徙,流沙似的,铺满了街道。小美来了。邀我到她的单身宿舍听巴赫。我说,下着雨,跑这么远来!她说,巴赫当年为听管风琴家布克斯胡德的演奏,曾徒步从阿恩施塔特到吕贝克呢!那时我并不知道,从阿恩施塔特到吕贝克有多么遥远,只是觉得她冒雨从城西跑到城东,怪辛苦的。只得去了,与她一起坐在筒子楼上,打开窗户,看窗外的小雨,听勃兰登堡协奏曲和教堂圣歌。 其实,我是个不懂音乐的人,连简谱也不识的。而且,巴赫也不像李谷一那样容易让人明白。不光是巴赫,斯特劳斯、莫扎特、贝多芬也是一样。这些大师的音乐被世人推崇,在我却是一片杂乱无章的声音组合。论美感,它不似绘画,可以感受形式和色彩的美;论思想,它不如文字,能够获得明白或含蓄的意思。我所以来听巴赫,是因为小美喜欢;所以静静坐在那儿,是因为小美手捧红茶眼望窗外的神往。雨在窗外下着。她的思绪却仿佛被巴赫的音乐打湿了。偶尔看我一眼,也仿佛在说:你听!你听!而我却什么也听不出来。怕拂她导游一般引领我的苦心,也为了和倾听的气氛保持和谐一致,我做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就像她沏给我的那杯红茶,袅袅冒着热气。 在小美之前,也曾有朋友请我听过贝多芬的。那时侯,家庭电话几乎没有。是个晚上。先是邀请者骑着自行车喊了第一个朋友,然后,俩人又一起赶到第三个朋友那里,然后,三辆自行车匆匆穿过入夜的城市,继续喊来第四、第五个朋友,最后,我们八人骑了八辆单车横陈在马路上,兴致勃勃进了一个窄窄的小巷,在朋友狭小的单间房里坐下,敛去笑容,收拢语言,对着桌子上那台很旧的录音机,很肃穆地静下来。一连听了好几遍,到底没有听出个所以然来。但大家谁也不说,仿佛听进去似的,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崇高和悲壮,在渐深的夜色中各自回家,然后入梦。想与众不同,所以我们去听贝多芬;不想被看作浅薄,所以我们不懂装懂。之后,我很少再听音乐,偶尔有朋友邀请总会找出种种理由婉谢绝,实在逃不掉,便提前进入倾听状态,拿出文化人一副很在行的样子,滥竽充数。 这一次似乎有点不同。 竟然想起了贝多芬。事隔三年,在听巴赫的时候。就像看见一个老友想起另一个故人一样。那久久忘却的模样、姿态、表情、声音、故事,还有曾经说过的某些话,纷至沓来,清晰地显现出来。时间帮我们回忆,也让我们转换了视角重新看待以前的事情。而此刻,贝多芬正用他集密的重磅炮弹,毫不留情地轰炸着我身上的那点可怜的虚伪和庸俗,顷刻之间,竟有一种衣衫蓝缕体无完肤被俘虏的感觉。继而,又想起莫扎特。他同样告诉我,虚伪和庸俗其实很肮脏的,不值得那样紧紧抱在怀里。不过,却是另一种方式,很精美、很婉约,也很抒情,就像老师对学生,母亲对孩子那样。脸上不禁一阵羞红。渐渐地,仿佛听懂了一点巴赫的什么。 仿佛走出了一扇门,看到地平线上,一个孤独的行者,一个绛红色的精灵,正在暮色合围中走向远方。不由想起少年的我,为到县图书馆借一本书,往返几十公里,一次次从吊在半山腰的塬上下来徒步走向县城的艰辛与快乐。于是便告诉了小美。她说,对呀,我告诉过你的,巴赫当年为听管风琴家布克斯胡德的演奏,徒步从阿恩施塔特走向到吕贝克。说,巴赫当年在阿恩斯塔特教堂担任乐师,请假四个星期,结果十六个星期才回来,受到严厉的斥责。去程四百二十公里,回来四百二十公里,加起来是八百四十公里呢!原来如此!忽然觉得和巴赫竟有了某种联系。 仿佛走进了一扇门,看见了一个故人般的巴赫。因为贫穷,顾不起马车,他创造了善走的奇迹;因为和上帝对话,他找到联系上帝和人间的最好的方式。巴赫的性格是急噪的,但他的音乐却是那么静美。他曾经在魏玛艾内斯特公爵的宫廷里担任风琴师,写下了大量的赋格、康塔塔和钢琴作品,件件堪称不朽。以至当他提出离开的时候,公爵竟把他投进了监狱。巴赫的生活极其糟糕,而你却听不到他有丝毫的抱怨,当然也听不到他对生活过分热情的礼赞。他就那样,我行我素,让法国号扮演红光满面的绅士,让大提琴背起行囊在黑夜里远行,让竖琴演绎教堂的神圣和僧侣的肃穆,让小提琴展开无边的丝绸一样的温润,偶尔也让长笛带出爱琴海边希腊女人的芬芳……有和谐,有不和谐,但和谐与不和谐却最终完美地组成了终极的美。 小美说,巴赫不是为音乐而生,他是一尊神,担当着上帝和人间的中介。透过那些装饰乐句、多重形象、节奏与流动的空间,你的内心深处蓦然会铺开一条小路,一条通向上帝心中的寂静的路,音乐与心灵会在某个清晨或者黄昏合在一起,获得一种最亲切体验:最外与最内的结合,最宽广与最内敛的相合。那些上升乐句,层层上升达到最高,表明人的精神可以通天;下降乐句,从最高音降到最低音,意味著上帝之子从天而降,与人间融合。而休止符下的停顿,则是上帝与人对话的一个平台。那步态的主题传达心中的坚定和犹疑,切分主题表示疲惫和渴望,平稳的旋律再现喜悦和宁静,拉长的连音和多个连续的半音表现苦痛的强度……他一再告诉我们,在向外的律动中,不要被极大所限制;在向内的律动中,却要甘愿被渺小所容纳。她说,听巴赫的音乐,最重要的,是要将其置于聆听上帝话语的前提之下,藉此聆听,上帝的话语会进入内心,人的心灵会升至天堂。 雨,还在窗外下着。 勃兰登堡协奏曲听完了,而巴赫还在开窗的房间里翮翔。 如果说,巴赫借助了亮晶晶的小号,优雅的长笛,高贵的小提琴,以及双簧管和羽管键琴,在北德意志的日出和日落之间匆匆赶路,并屡屡获得与上帝交谈的机会,而我则是怀着对一个女孩的爱,不期然遇到了贝多芬和莫扎特,借助了他们第一次走进了巴赫的音乐之门。 真的,小美使我认识了巴赫,而巴赫使相信,上帝无法被看见,却可以被听见,就像坐在窗前看雨,衣服干着,心却湿了…… 我爱小美,也爱音乐。

姓名:徐增兰 发表笔名:曾蓝


--  作者:月光浩
--  发布时间:2005-12-7 7:15:16
--  
今天偶尔发现这片文章,我非常喜欢,推荐给大家,音乐的价值就体现于,它能改变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情商,让人变的更有人情味,改变人的品格和思维方式!我在努力和本文作者取得联系,他们和我是同乡!
--  作者:memeji
--  发布时间:2005-12-7 14:10:48
--  

这篇文章我读过~~

确实~只要有音乐在~人就不寂寞~

在我最失意~最困难~最灰暗的时候~总是音乐帮我找回自己~


--  作者:与琴共舞
--  发布时间:2005-12-14 23:14:13
--  
钢琴它能抚平心中的伤,让你平静,带你思索,只有它能使你坚强,使你充实~
--  作者:心若芷兰
--  发布时间:2006-2-4 17:20:39
--  

下午好 初来乍到 单纯地喜欢钢琴

生活中 我们都被各式任务所包裹 但是 我们又都幸运地被赐予了选择通往灵动的所在的权利——以音乐的名义 于是 我们有了爱 于是我们有了黑白绝响……


--  作者:laochemi
--  发布时间:2006-2-13 22:06:45
--  

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  作者:walkingplay
--  发布时间:2006-2-22 22:27:18
--  

找不到可以一起听音乐的女孩。。。郁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