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作曲家&作品 → 我的巴赫 我的音乐历程


  共有158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我的巴赫 我的音乐历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始祖鸟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上士 帖子:369 积分:2576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5-6-19 7:06:56
我的巴赫 我的音乐历程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20 18:38:07 [只看该作者]

我的巴赫 我的音乐历程 何嘉耀

  巴赫,是永远也谈不完的,这位音乐史上最出色的巨人,思想之深邃,我辈永远也不可能完全领会。

  最初知道巴赫这个名字,是从小学音乐室挂在墙上的音乐家肖像中认识的。那墙上还有莫扎特、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介绍贝多芬的文字特别多,而介绍巴赫的则少得可怜,于是那时认为巴赫不过是个小人物。

  我听古典音乐是从乐圣贝多芬的作品开始的。然后逐渐接触一些其他的音乐家,终于接触到巴赫了。最初听的是《G大调小步舞曲》和《D大调管弦乐组曲第二乐章咏叹调》(即被改成《G弦上的咏叹调》那首,但改变后远没有原版好听)。那时觉得巴赫不过是个古板的作曲家,只会写些舞曲之类的东西,不像贝多芬那般有激情。

  后来,收集到的巴赫作品越来越多。格伦·古尔德弹奏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一、二册、二、三部创意曲,哥登堡变奏曲,李帕第弹奏的几首圣咏前奏曲,古尔德的《赋格的艺术》以及一些零散的托卡塔、赋格,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小提琴组曲、奏鸣曲,四首管弦乐组曲,较大型的有《b小调弥撒曲》及卡尔·李希特指挥的《马太受难曲》,它们使我日益发现巴赫音乐的内涵,使它在我心中的地位远超贝多芬、莫扎特。

  巴赫是个把和声与复调结合的最好的作曲家,对位法在他手中发展到极致,其复调技术之艰深,后世无一人能及,然而技术的精确没有使他变得机械化,看似平板的复调作品渗透着他个人的内心情感。

  内心烦扰,或面对一大堆音乐不知该听哪首好时,就会想起巴赫,他大海般的音乐永远是心灵最好的抚慰,或者《赋格的艺术》,或者一些众赞前奏曲改编的钢琴曲,像《来吧,异邦的救主》,《耶稣,人类欢乐的源泉》,一旦改编成钢琴曲,他的和声便有了无穷的魅力,比莫扎特的更加浑然天成,能在钢琴这种浪漫主义乐器上大显身手,可见巴洛克时代的巴赫已有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怀了,这也是巴赫音乐超越时代的一个极好的例子。

  说回巴赫的和声,它主要是为复调作曲家,复调被称为音乐的一朵奇葩,它在巴赫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绽放,他把和声与复调结合得天衣无缝,那互相对位的音碰撞在一起,就产生一种奇妙的虔诚的感觉,这种感觉只有巴赫才能运用自如,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偶然能遇到。这也许与巴赫作为路德派的信徒内心所拥有的宗教情怀有关,无论如何,这种虔诚、空灵澄澈的声音是我最喜欢的,最令我揪心抑肺的,这种和声最能消去心中的烦闷。

  听听李帕第弹的《耶稣,人类欢乐的源泉》吧,李帕第这个钢琴家是个短命天才,好像是白血病死的,死时还没有立体声,但从单声道的录音中,就能感受到揪心的美,在这张著名的CD中,单声道的技术为钢琴声表面覆盖了一层朦胧的美。音乐一开始,一个缠绵着上行的旋律把你带上天堂,营造了一种幸福的氛围,梦幻,温暖,然后下面的旋律与之对位,既互相独立,由浑然一体,体现了艺术中变化与统一的原则,音乐犹如慈爱的天父用手抚摸你的头,告诉你,上帝与你同在。每一个音符都在安抚你的心灵,乐曲在这种气氛中结束。简直令人落泪。我感受谁要是作出这几分钟的乐曲,就足以使他名垂千古。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说过:谁听过这首曲子还不感动的,那么他不必再继续听古典音乐下去了。我认为,谁要真是对此曲无动于衷,那么它的心灵无资格登古典音乐的大雅之堂。

  巴赫无懈可击的作曲技术在《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被称为钢琴“旧约圣经”,“新约”则是贝多芬的32首钢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此曲集分上下两册,听完大概三个多小时,上册基本上是一气呵成写成的,而下册的写作则是断断续续的,十二平均律在巴赫以前就已经提出,它为复杂转调提供了可能性,巴赫是将其付诸实践的第一人,他为在12个音上建立的大小调共24个分别谱写了前奏曲与赋格,上下册一共48首,这套曲集至今我仍未琢磨透,也不可能全部加以文字分析(文字在音乐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只能作概括性的描述,这48首前奏曲,风格各异,气象万千,欢快,忧郁,虔诚,抒情,由主调风格,由复调风格,全部短小精悍,48首赋格显示出巴赫灵感的丰富,乐思的泉涌,以及技巧的高超,他在赋格方面的成就无人能比。《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的CD首推李赫特与古尔德的,古尔德的评价颇高,但我认为古尔德的处理不如他在其他巴赫作品上那样无懈可击,完全没了巴赫那份梦幻般的情感,完全是在玩键盘。而李赫特有人指责感情投入过多,我认为音乐有感情没什么不对,但一定不能造作。

  巴赫的另一惊世骇俗的作品,冠为变奏曲之首的《歌登堡变奏曲》又曾经感动我一次。巴赫专家古尔德第一次与最后一次录音均是此曲,最后一次最为感人,一开始主题优美的旋律又把人带入梦一般的巴赫世界,古尔德以其特有的姿势(把凳锯矮,头凑近钢琴,带着眼睛,头摆来摆去,口中略带哼唱(所谓古尔德的艺术歌曲))在灯下,一个人坐在录音室里,享受着自己创造的巴赫。主题好像在作着哲理性的沉思,无比恬静,一个理性而又感性的巴赫,接着,变奏开始了,情绪突然转过来,每一个变奏都表现了不同的情绪,或激昂或深沉,或轻快或沉重,其对位,和声技巧及惊动人心的本领又一次体现,50多分钟的全曲也不使人沉闷,那种情感的宏伟始终令人惊叹不已。当然其中有古尔德的功劳。这是变奏曲的典范。巴赫也有世俗的一面,反映在他的舞曲、大协奏曲等地方。这些曲子不像他的宗教作品那样受我欢迎,但偶然一听,会发现其中的宝贝。它们是返璞归真的,它使人联想起乡间的人收获后,茶饭后,黄昏时围着火堆在一起跳舞的情景,乡村乐手在旁边弹琴吹打,人们随心所欲作着各种舞姿。它们不像施特劳斯的舞曲般珠光宝气,它们是穿着朴素衣服,散发着泥土气味的,其深处也体现了巴赫博爱的情怀。

  巴赫最深奥的作品通常被认为是《赋格的艺术》,我认为这“深奥”有两层意思,一是作曲技法的深奥,而是情感的深奥。虽然深奥,却不艰涩,常人一样可以欣赏。这是巴赫最后的作品,并且是未完成的,这可看成是一部赋格曲的教科书,但它内蕴的情感广度是无限的(不似枯燥的车尔尼练习曲),它是博大精深的,那种温馨谐和的对位发出的音响,还有庄严的音调,各种赋格的技术:扩大,缩小,逆行,倒影,密接和应,严格的卡农被巴赫运用得行云流水,潇洒之极丝毫看不出琢磨的痕迹,由时常使人感到出人意料,有对尘世的肯定,有对天国的渴望(说得有点像马勒),文字无论如何不能传达出那圣洁,虔诚的感觉(只能抛出几个形容词),只有音乐能说明一切。

  《马太受难曲》是巴赫的又一宏伟作品,首推版本是卡尔·李希特50年代的录音,卡尔·李希特被认为是巴赫作品的演奏权威,不论是管风琴、乐队、合唱作品。全曲3个多小时。一开篇,乐队便渲染出一片肃穆、悲壮的气氛,巴赫的悲剧天才在此体现。合唱的声音有如天籁,好像是天使在唱歌。合唱代表的是群众的声音。各种宣叙调,男女声独唱,旋律充满着巴赫独有的宗教情怀,全曲结构宏伟,只有巴赫自己的另一部作品《b小调弥撒》(被称为巴赫最伟大的宗教作品)(谁有卡尔·李希特的请借给我),莫扎特的《安魂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D大调庄严弥撒》,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能与之相比。全曲弥漫着的气氛以及那谐和的合唱,对位同样有着安抚心灵的功能,使你无时无刻不想到慈爱的天父,有如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明,久旱后遇到一滴甘露,那种积极向上的渴望深深地感染着我,我庆幸在一间不起眼的CD店里找到了卡尔·李希特70年代的仿古乐器录音,虽然乐评说此版中李希特指挥的力度有所减弱,但此版已如此感人,我很难想象50年代版的录音能如何超越于此版之上。

  上个世纪才被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发现的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在经过卡萨尔斯充满感性的演绎处理,造就了这套珍贵的单声道录音,由于是独奏乐器,单声道的技术没有影响太大,反而造就了一种历史录音所独有的音乐感(我听说以前有留声机听的特别有音乐感,比CD好)。连续2个小时听完这套录音,连续不断的大提琴的确容易使初听者感到乏味沉闷,但偶然听一首,大提琴温暖祥和纯厚的音色确实善于表达巴赫天父般的情感(也许我本身不喜欢小提琴太尖的声音,我觉得大六无比小六无好听得多)加上卡萨尔斯的演绎,使其充满了无比丰富的感情,这六首组曲是耐嚼的,随时听,随时有新发现。

  《两部,三部创意曲集》仿如一部小型的《平均律》他没有在24个调上作曲,只选了其中一些较少升降调号的调,同样表现了巴赫的对位技术和对素材内涵的深刻挖掘的本领,这是二、三声部任意对位曲,基本上是不太严格的赋格,我听的是古尔德弹奏的版本,他的演奏,声部清晰,丝毫不含糊(典型的古尔德风格)不愧为巴赫专家。充分表现了巴赫在作品中对位技术的运用,这是一个充满灵感、灵气、灵性的巴赫。

  巴赫的作品洋溢着一种父亲般的慈爱,而且是天父的慈爱,温暖、感人,宗教的虔诚与浓厚的人情味交织成一首首圣咏前奏曲,宁静、和谐的旋律如一涓细流潺潺流出,仿佛蕴含着许许多多说不完的话,虽然神圣,但又不是不能触摸,每个音符仿佛都是从内心发出的真挚的诚恳的祈祷。“散发着灿烂阳光一般强烈的喜悦之情,似乎自然、人类、星球、整个宇宙都在同声歌唱”马勒用了近千人的《第八交响曲“千人”》才勉强达到此效果,而巴赫用简单的教堂乐队及合唱队便做到了,十分自然的做到了。

  真正杰出的艺术品都会使人感到惆怅,人们为他的构思严谨和完美折服,感动得使人惆怅落泪。

  听巴赫最好是在夜晚,在房间里开一盏不太亮的灯,然后静静倾听,可以采取任何姿势,不要把它当作催眠曲来听,听了使人想睡觉的是拙劣的音乐,我听巴赫时总是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了一个音。



古典是一种理想  古典是一种精神
古典是一种寄托  古典是一种抚慰
古典是一种怀念  古典音乐是古典最真实的表情
我终究是一个老音乐爱好者,除了音乐没有其他的慰藉。没有音乐的人生终究是一个错误,一种苦难,一次流放。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水晶琴键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下士 帖子:33 积分:66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5-7 12:09: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22 14:49:36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啊!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黑盒子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下士 帖子:26 积分:7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4-28 21:49:4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23 20:15:03 [只看该作者]

六首大提琴深沉的声音很感人,能让人平静,

在昏黄的灯光下听巴赫可以很惬意,让人有思考的空间^^^^^^^^^^^^^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cy3231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司令 帖子:458 积分:139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6-10 23:05: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7-18 17:59:35 [只看该作者]

古典音乐之父!!!!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