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很受追捧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缺陷美的好处.<千手观音>就给我们展示了缺陷美.如果把人与人之间的比作齿轮,正是有凹凸不平,齿轮才能转动.可见缺陷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然而更多的人都会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做事情总会以完美为最终的目标.完美,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没有缺陷,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持完美的主张就是完美主义.
作曲家甚至推广到音乐家,其实都是哲学家.在我看来,绝大多数的哲学家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对自己崇尚的境界总会有完美的描述并孜孜不倦地追求.孔子提倡”道”,他希望整个世界都能在”道”的框框里,以达到他眼中的完美---仁,礼……而他对仁的描述同样近乎完美,就是对内心的感情作最真实的表达,在完全排杂的状态.当别人问他物资救济广大贫民是否算仁,他的回答大概是:是否是仁并不在物质上给予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真的有仁的意识.而庄子的完美主义更是显而易见的,单单从<逍遥游>就可以看出来,他所欲达到的那种毫无凭借的无谓状态显然只是他对完美的诠释,根本不能达到;佛教亦如此.可见大哲追求的境界都是无瑕疵的,所以让人感觉是虚无的.
其实我们每个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人也有一颗总想得到最完美的心.我们在弹琴时,总会想方设法触摸到作曲家写曲子时的感情,试图把它表现得淋漓尽致,尽可能地丰富和让人感动.那其实也是一种境界.我们不是会评出谁弹某人的作品弹得最完美,而我们又会找到它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从事音乐完全变成了一种追求完美的过程,什么是完美?完美不就是没缺陷,而谁又都说不出到底完美长什么样.所以我们时常会在一种”飘”的状态.
还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像节奏一样,一首作品最基本就是要做到节奏的平均.而完全平均呢?那不可能达到的,而完全平均所表现出来的完美,其实不是完美,那是有缺陷的.如果真的有谁弹出了完全平均节奏的作品,那他一定不是钢琴家,最多也只能是个机械.追求音乐的完美是辛苦的,因为我们总得去解读一层又一层的完美.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已经能理解我要表达的了.完美是多层的,在一方面,或是一个程度的完美,从另一个层面讲,它是一种缺陷.完美主义能创造奇迹,但是谁都不能达到整体上的完美.当我们有一块洁白无暇的美玉时,它是完美的.但是如果我们在上面雕琢一幅画呢?它可能会有更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