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作曲家&作品 → [推荐]巴赫--欧洲音乐的集大成者


  共有140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推荐]巴赫--欧洲音乐的集大成者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月光浩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月光钢琴教育家
等级:月光盘古 帖子:3504 积分:16234 威望:20 精华:39 注册:2005-2-16 20:50:03
[推荐]巴赫--欧洲音乐的集大成者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7-26 2:29:46 [显示全部帖子]

巴 赫

从 16 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前期,在德国的乐坛上活跃着一支巴赫家庭。他们占据了德国许多重要的音乐职位,为德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就是其中最伟大的代表。J·S·巴赫是伟大的作曲家及管风琴家。他的创作遗产数量庞大,内容丰富,风格形式多样,共有五百篇作品。他的作品概括并完成了两个世纪以来西欧音乐的发展,是巴罗克时期(约 1600—1750)音乐的集大成者。他把这一时期的德国音乐艺术推向了顶峰,在音乐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辗转迁徒 坚毅不屈

1685 年 3 月 21 日(新历 31 日),巴赫出生在德国中部林根的一个音乐家庭。他的家族诞生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对德国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还在孩提时代,父亲就按家族传统给巴赫上音乐课,并教他小提琴。但在他还不到 10 岁时,父母便双双去世。此后,哥哥约翰·克利斯朵夫·巴赫收养了他,对他进行音乐教育。但作为奥地拉夫的管风琴教师,克利斯朵夫只想把巴赫培养成一个管风琴手。因此,在作曲方面并未给巴赫太多帮助。1700 年,15 岁的巴赫被迫离开哥哥,在长纳堡教会的合唱团内任职。他在当时就显露出在管风琴、古钢琴和小提琴演奏方面的出色技艺。

1703 年,他谋得了魏玛宫廷小提琴手的席位,不久成了阿恩塔特新教堂的风琴师。在那时,巴赫演管风琴已经闻名遐迩了。也是在这期间,他开始了早期的创作,于 1704 年完成了著名的《离别随想曲》。1707 年,巴赫竞选米尔豪森教堂的管风琴师,他以精彩的现场表演和自己创作的一曲康塔塔中选。翌年他受聘于魏玛宫廷乐队,不久兼任教堂管风琴师,旋又升任,地位仅次于乐队指挥。寓居魏玛后期,巴赫对意大利的圣乐知识渐增,使他的乐曲愈发优美而深厚,例如他的幻想曲、C 短调赋格曲和伟大的巴塞卡格利阿等。巴赫曾多次向魏玛公爵提出辞呈,但未获准。

1717 年,他迁到科滕,在利奥波德亲王的宫廷里任宫廷乐长。巴赫在科滕工作了六年,写出了著名的六首《 勃兰登堡协奏曲》和《十二平均律键盘乐曲集》上卷(下卷完成于莱比锡)和一些主要室内乐作品。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巴赫离开了科滕,出任莱比锡的托骊斯教堂的合唱团团长之职。当巴赫在莱比锡居住达四分之一世纪之久(1723—1750)。他的一些最为壮丽的作品都是在此期间完成的。在莱比锡的早期,他主要创作了宗教音乐,这些音乐用于礼拜仪式和宗教节日,每 年约需 60 首左右的康塔塔作品。他写了整整五缚康塔塔一共有三百首左右(其中有一百首左右遗失)。1729 年,巴赫接管了莱比锡音乐协会。这个协会由专业音乐家和大学生自愿参加,在促进资产阶级音乐文化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巴赫更多地卷入了公共音乐生活。在此期间,他创作了最宏大的一个弥撒曲:献给萨克森选候的《B 小调弥撒曲》。1747 年,巴赫在菠茨坦谒见了弗雷德里克大帝。巴赫后来创作了一部具有几个乐章的大型作品,题名为《音乐的奉献》,献给弗雷德里克大帝。1750 年 7 月 28 日 22 时 15 分,巴赫在赞美歌声中与世长辞,亨年 65 岁。

勤奋创作 奉献一生

在由克利斯朵夫收养期间,巴赫就喜欢上了哥哥收藏的一些著名音乐家的作品。他曾多次提出要哥哥把一本拔弦钢琴作品的手抄本借给他看,但屡遭拒绝,他便把音乐谱取出来在放里暗淡的月光下偷偷地一点点抄,抄后仍旧放回原处。这样经过了整整六个月,才抄完这本乐谱,但被哥哥发现了,他将抄来的乐谱毁掉了。但天姿聪颖的小巴赫早已将乐谱熟记于心。巴赫这种顽强勤奋的学习精神一直保持了整个一生。他认为学习作曲的最好途径即在于找出别人曾经怎样去学习,所以他便去抄他所警慕的音乐家的乐谱,通过抄写和改编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他熟悉了法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的风格,并吸收了他们各自的优点。他的创作将同时代和以前的音乐成就溶为一体,集于一身,并有所发展,创造出了不朽的音乐作品。回顾巴赫的成材之路可以发现他从来就没有一个正式的老师,然而这正是巴赫成才之关键所在,为了汲取更多的营养,他不怕历经千辛万苦去探索寻觅。在吕纳堡教会里收藏有许多名贵的乐谱,巴赫在那里贪婪地学习,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一直以极端的严谨和集中的意志为音乐而工作。由于年轻时过于劳累,到了晚年巴赫的身体越来越差,各种疾病接踵而来,特别是他的眼疾。在两次手术失败之后,他完全丧失了视力。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有停止音乐工作。巴赫就是这样,把毕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音乐。

博彩众长 成就辉煌

巴赫的作品尤如汪洋大海般广阔。他的创作除歌剧外几乎遍及每一种体裁形式,并采取了多样的表现风格。如:德国的民间歌曲舞蹈音乐,德国新教教会的众赞歌,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合唱音乐,意大利和德国的管风琴音乐,许茨的宗教音乐的声乐———器乐体裁,意大利的歌剧和弓弦乐器作品,法国的羽管键琴组曲,各国的管弦乐和重奏音乐等等。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也赫非常成功地融汇了局部的各种传统和国际的进步倾向。事实上,吸收当时思想文化生活中的进步潮流并有意识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去正是巴赫的伟大之处。巴赫的一生统一了欧洲几个主要国家在音乐史方面丰富多彩的传统,并首次为德国音乐史奠定了现代的、指向未来的、具体的作曲方式的基础。巴赫创作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乐观的世界观,反映了进步的人文主义观念。他的作品流露出鲜明的民主性、思想性和深厚的感情,别具特色。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宗教音乐( 圣乐、受难曲、弥撒曲、宗教合唱等)。在这些作品中占首要地位的是声乐;三百首左右的康塔塔、《约翰耶稣难曲》(1729)、《 马可耶稣受难曲》(1731)、《 b 小调弥撒曲》(1733—1738)、《圣母赞美歌》(1723)、《圣诞节清唱剧》(1734)、《复活节清唱剧》(1736)、四部“ 短”弥撒曲、众赞弥撒曲等等。这些作品中有许多已经散失了( 其中约九十首康塔塔、《 马可耶稣受难曲》等)。在巴赫的时代各种击弦键盘乐器( 羽管键琴、古钢琴有各种早期式样的钢琴)还未臻于完善,而且演奏的水准也很有限,但是巴赫预见到了这类乐器的远大前途,他为这类乐器创作出了一套最完备的文献:《平均律钢琴曲集》、《 意大利协奏曲》、《 赋格术》、《 半音音阶幻想贡与赋曲》等作品。

《平均律钢琴曲集》(1722—1724)是一部天才地体现 17 世纪和 18 世纪复调风格的“ 百科全书”。这部作品被称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被称为“新约全书”的贝多芬的 32 个奏鸣曲)。巴赫还创作了大量的管弦乐曲,其中的《勃兰登堡协奏协奏曲》每一部各有不同的独奏与管弦乐组成,作品完美动人,是现代每个小提琴家的必修课。巴赫把巴罗时代的音乐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把这一时期的音乐成就加以总结并发展到了顶峰(而他的逝世本身就象征着巴罗克时代的结束),从而为近代欧洲音乐奠定了基础,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永垂不朽的伟大人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1908 年人们在“巴赫这城莱比锡”的托巴斯大教堂前树立了一尊巴赫的雕像。在国际音乐界,还有定期举办的“巴赫音乐节”及学术会议等。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伟名将随着他的音乐名作源远流长。



我爱钢琴!!QQ 31934340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