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在这里看了学多朋友的文章,我很惊诧大家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我很想问问:大家的年龄到底是多少啊,才能有如此深厚的灵魂触感?像小汶的哲学观念、飘飘的纯洁、newquantum博学……好像是经历了无数乐谱的拭擦,雕刻出来的中年人的面谱,令人不敢相信。当伊如说她只是初中生时候,我已翻身倒地,口不能言……
难道,音乐会使人早熟?
想起那些小小年纪就在音乐大厅飞指流音的“神童”,想起那些谓之“对音乐理解超越年龄界限”的评论……脑里除了扬起incrediable的叹号外,还能有什么可以说明这个世界里,确实存在着一个无所不能的音乐领域呢?
不过,回到柴米油盐的现实里,音乐却有他数不尽的尴尬。在它这个无所不能的世界里,经不住我们的一句拷问:凭什么?
不论证,先说一个乏味故事。有一次,大学里的师兄跟我谈起钢琴、谈起李云迪,当我表示出还有更多的大师比李云迪的钢琴更值得玩味时,他很诧异地问我:“李云迪不是世界第一吗?”对于一个整天沉浸在需求函数、科斯定理的师兄,他只会从铺天盖地的报纸中模糊认知:李云迪弹钢琴是世界第一的。我反问他:“音乐世界里有第一吗?”,
“应该有吧……”充满犹豫的口气。
我当时就否定了他的说法,我无法对他说很多钢琴里什么技术、音乐性的东西,我只打个比方:音乐如写文章,一部好的作品,有精彩的文笔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备的人生阅历和感悟。就李云迪而言吧,他还年轻,(跟我一样大)一个从小就在钢琴边长大,没有尝试过抓螃蟹的童年、繁琐的婚姻、创业、人情冷暖、甚至可能连失恋都没有过的大“孩子”,他要努力感悟的事情还有许多,在钢琴上要进步的空间还有许多。
那师兄马上把实验室的一套拿出来,问:“如果给你听两首音乐,你能辨别出演奏者的年龄差异吗?”我一怔,考虑许久,只好回答:“不行。”
“那你凭什么说,音乐是需要人生阅历的呢?”
我凭不了什么,但我也觉得我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