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共享) 《布蘭詩歌》作為音樂史上的一部不朽傑作,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1847年,德國學者施梅勒以《布蘭詩歌》為標題出版了1803年在德國上巴伐利亞州貝迪克特博伊倫修道院裏發現的詩歌和戲劇古卷,在思想界、學術界和藝術裏領域引起了震動,這些用艱深的中世紀拉丁文和古代中部高地的與寫的詩歌和戲劇出自13至14世紀的遊吟詩人,他們是中世紀英國、法國及德國各地的流浪學者及神職人員,以寫作讚美酒及狂歡放蕩生活的諷刺韻文和詩歌而著稱,《布蘭詩歌》集中體現了這些遊吟詩人的創作風格。這些詩歌的主體和風格各不相同,其中既有酒歌、莊重的愛情詩和放縱的情歌,也有宗教詩篇和牧童式的抒情詩,也有針對教堂和政府的諷刺詩。
奧爾夫在1935年讀到《布蘭詩歌》時,受到極大震動,他以粗獷有力、熱情奔放的音樂賦予這部奇異的詩篇以新的、永恆的生命。《布蘭詩歌》又被稱為《博伊倫之歌》,原是舞臺作品《凱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於1935-1936年,1937年初演於法蘭克福,後作為康塔塔單獨演出,是奧爾夫最著名的代表作。它的整個標題是《布蘭詩歌,為獨唱、合唱創作並伴有樂器及奇妙舞臺場景的世俗歌曲》,共分25個樂章,用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童聲合唱、合唱及樂隊(內有14個樂章為管弦樂曲)。這部宏偉作品於1937年6月8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演。它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它的神奇的音樂以不可思議的力量喚醒了人性中歡樂的衝動。
歌詞用拉丁文,其性質是放浪于飲酒、女人與愛情的學生歌曲,作品分為3大部分:1.春,2.小酒店,3.愛情。演出時有默劇動作,伴有丑角和舞蹈場面。此曲寫作手法簡單,摒棄了常用的對位元、主題發展、變奏等,而是用同度,八度,三度的聲部進行,句段多重複,是一部音效極佳的作品,現在經常被影視作品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