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鋼琴家威廉.坎培爾 (网文共享)
坎培爾的意外喪生,無疑是本世紀音樂界最重大的損失之一。在他身後只留下了寥寥可數的老唱片錄音供人憑弔,但今天聽來卻仍是那麼的驚心動魄……
提起坎培爾,心裡總是感到無比的遺憾,如果他能多活十年、如果他能多錄幾張唱片、如果……總是那麼多的如果。倘若您聽過他在普羅高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裡的傑出表現,您一定也同樣會有這麼多的感傷。
威廉.坎培爾﹙William Kapell﹚1922年9月20日出生於紐約東區。由於雙親都是來自歐洲的移民,血液中混雜著西班牙、俄羅斯、波蘭等民族的血統。坎培爾在很小的時候便展現了驚人的音樂才華,因此雙親便為他在當地找了一位鋼琴老師安德森﹙Dorothen Anderson La Follette﹚來教他彈琴,只不過上了六個星期的課程,就在一個小型兒童音樂比賽獲得第一名,全家也因而吃了一頓火雞大餐。有如此驚人的天賦,坎培爾從12歲起便經常在各種小型音樂會露臉,但是並未因此賺到錢,因為在三○年代的美國正流行著許多天才,坎培爾儘管傑出,但並不是唯一。因為工作需要,坎培爾家搬遷至費城,而坎培爾日後也就是在費城展開了演奏生涯。1937年,坎培爾進入費城哥倫比亞葛萊美中學就讀,不久後參加費城音樂學院的獎學金甄試,獲得了全額就讀補助。這份獎學金得自評選委員莎瑪洛芙﹙Olga Samaroff﹚的評選,她認為坎培爾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進入費城音樂院,坎培爾理所當然成為莎瑪洛芙的學生。只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坎培爾便報名參加費城管弦樂團所舉辦的青少年音樂比賽。1940年2月,18歲的坎培爾在費城管弦樂廳演奏了聖桑的《G小調協奏曲》,獲得所有評審一致通過贏得首獎。次年,坎培爾在莎瑪洛芙的安排下,通過了拿姆柏格﹙Naumburg﹚基金會的測驗,取得該基金會的金錢資助。1942年,經由基金會的安排,坎培爾在紐約舉行了第一場正式的音樂會,曲目是當時剛完成不久,美國尚無人公開演奏的哈察都量《鋼琴協奏曲》,由庫茲﹙Efrem Kurtz﹚指揮紐約愛樂伴奏。坎培爾果然一鳴驚人,此後成為美國音樂界的焦點人物之一,連綽號都被稱為「哈察都量」﹙William "Khachaturian" Kapell﹚。到1953年為止,坎培爾每年都在各地巡迴演出,短短的十年中到過澳洲兩次、歐洲兩次、南美洲三次。1953年10月29日,坎培爾在從澳洲返回美國的中途,座機墜毀在加州國王山,同機十九名乘客全數罹難。坎培爾的去世,成為音樂史上最無可彌補的損失之一。
屈指數來,坎培爾真正活躍於樂壇的時間不過短短十年,若再加上開始時經營名聲的時段,真正被樂界注意的時間大概只有五、六年,因此坎培爾的錄音實在少得可憐。最重要的一張錄音,是由RCA發行的普羅高菲夫《第三號協奏曲》與哈察都量《鋼琴協奏曲》。雖然錄音效果並非佳作,但是坎培爾旺盛的精力與狂放的技巧,今日聽來仍是那麼驚心動魄、鮮明動人,絕對足以令任何一位鋼琴愛好者驚喜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