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协奏曲,g小调,OP.40,为拉赫玛尼诺夫离开俄国,流亡之后的作品。此曲作于1926年,呈献给同为流亡的苏联钢琴家梅德纳, 1938年修订。
共3个乐章:
1.活泼的快板,g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序奏后,圆号与小号的三连音,钢琴奏厚重和弦的第一主题,变化成抒情性乐段,以钢琴化效果发展。英国管出现后移至圆号,然后钢琴在肖邦风格的分散和弦上,奏夜曲型的降e小调第二主题。这个主题增加厚度,与圆号、小提琴的旋律纠缠推移后,钢琴华彩移至很快的快板的音群,形成高潮后平静地结束呈示部。发展部回到原速,弦乐奏第一主题后半部要素衍生的新主题,钢琴追逐,各种乐器加以发展。钢琴奏由第二主题节奏形成的乐念,到活泼的快板变成全部乐器的灿烂合奏。钢琴华丽地发展趋于平静后,进人再现部。长笛独奏延长的第二主题音型,第一主题变形在各种木管乐器间交替表现,钢琴做装饰性流动。然后突然增强,第一主题由小提琴表现,英国管奏沉思的旋律,终结部成为活泼的快板。
2.广板,C大调,三段体。钢琴奏引子后,弦乐奏宁静的主题,钢琴反复后,两者交互进行。中段出现粗犷的乐念,第三段则为主题的变形,各种乐器做卡农处理,最后静静地结束。
3.活泼的快板,g小调,狂想曲形态。以乐队剧烈的音型开始,钢琴奏快速乐段后,表达主题。乐队变化发展后,以钢琴为中心再展开,达到高潮而以钢琴强奏作收束。乐队出现新的乐念,并强有力地反复,钢琴奏如歌的半音阶性下降音型,经过华彩,片断性旋律要素给予自由发展。最后是终结部.各种要素混杂在一起,最后以G大调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