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拜杜林娜作品音乐会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
2005年10月12日
一.策划构思:
古柏杜丽娜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三位俄罗斯作曲家(古柏杜丽娜、施尼特凯、杰尼索夫)中唯一一位还健在的作曲家,她的很多作品被称为当代最伟大的作品,特别是在她数量颇丰的创作中,还包括欧洲作曲家很少涉猎的手风琴作品(两首手风琴独奏,一首巴扬手风琴独奏,一首手风琴与两个低音大提琴,一首手风琴与其他乐器的三重奏,一首手风琴与倍大提琴、长笛、打击乐、女高音的五重奏,一首为手风琴与大提琴和乐队而写的七言,总共7首作品)。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世界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曹晓青先生于1992年留学德国,恰逢古柏杜丽娜由俄罗斯移居德国,于是有幸多次在大师班倾听由她本人以及其他大师讲解其作品,并多次与各种世界优秀的乐团和演奏家演奏其作品。因此,曹晓青先生是目前中国破译古柏杜丽娜作品的最佳人选。在本场音乐会中,策划人主要选取了古柏杜丽娜创作于不同时期且极富代表性的三首作品,其中特别包括了在世界舞台上都很少能听到的两首手风琴作品;他还安排两位曾在德国留学并多次在世界作曲大赛中获奖的中国青年作曲家的作品同台演出,一是作为一份献礼表示中国音乐界对古柏杜丽娜的衷心敬仰和热烈欢迎,二是希望通过这种完全相同编制的委约创作来应答古柏杜丽娜的作品,以使听众感受东方人和西方人对于音乐和生命的不同阐释。
二.作品介绍:
1.古柏杜丽娜:恰空(钢琴独奏,中国首演)10分钟
S.Gubaidulina: Chaconne (Piano Solo,China premiere)
现场录音:http://www.moonpiano.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id=3842
这首作品创作于1963年,这是我在1963年莫斯科音乐学院上学期间的作品,它是受一位钢琴家Marina Mdiwani约稿而创作的作品,这位钢琴家是著名大师吉列斯(Emil Gilels)的学生,同时也是第一届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的获奖者。
考虑到Marina Mdiwani的演奏气质和表现风格,我有意识地在作品中对和弦音做以强调并对活泼热烈的情感加以渲染。
“恰空”是一首演奏技巧性和力度对比都很强烈的作品,音乐主要在和弦的变奏中发展,乐曲结尾通过高潮段强大力度的推动得以展现。
2.贾国平:于无声处(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世界首演)12—15分钟
3.古柏杜丽娜:沉默(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中国首演)20分钟
S.Gubaidulina: Silenzio (China Premiere)
这是为手风琴,小提琴和大提琴而创作的五首小品。
以“沉默”为题是因为作品的绝大部分篇幅是在非常弱的力度下演奏的,但是我的创作意图并不单单只是对“静” 的展示或是要表达对安宁或沉默意境的感受,“沉默” 对我来说好象是大地的概念,上面可以生长万物。
一个固定的节奏型贯穿全曲,并以不同形式出现在五首小品中,时隐时现,有时隐含在声部之中,有时以不同比例音符时值的各种组合形式出现,在终曲中这种隐含和展露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我们可以从中清楚地感受到节奏织体的运行,比如在手风琴声部中出现的节奏犹如对前面节奏型的一种变奏 ,而这个贯穿全曲的并以不同形式出现的一个相同的节奏数字就是:7-2-5。
休息
PAUSE
4.秦文琛:地平线上的五首歌(为大提琴,手风琴和弦乐队而作,世界首演)15—18分钟
由不同段落构成的单乐章作品,突显大提琴和手风琴完全相异的音色组合,手风琴在大提琴的支撑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声响,它所富有的簧片乐器的独特力度与大提琴的干练苍劲将东方人追求的自由强烈、明亮灿烂的色彩展现于听者眼前,小型编制的弦乐队在两件奇妙配置的主奏乐器的引领下呈现出异乎寻常的空灵和辽远…….听吧,幽歌和远方交织的红色地平线是生命和信仰扎根的地域,日出日落安然无恙;永恒的空间和无常的时间憧憬出原始色彩般的期许,朝朝暮暮如影随行。
5.古柏杜丽娜:七言(为大提琴,手风琴和弦乐队而做,中国首演)40分钟
共七个乐章,每个乐章的编制也及其独特:
Ⅰ.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由一个倍大提琴演奏
Ⅱ.母亲,看你的儿子!儿子,看你的母亲!
由两个大提琴演奏
Ⅲ.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要同我到乐园里了。
由三个中提琴演奏
Ⅳ.我的 神!我的 神!为什么离弃我?
由四个乐队中的第二提琴演奏
Ⅴ.我渴了
由五个乐队中的第一提琴演奏
Ⅵ.成了!
由一个手风琴或一个大提琴独奏
Ⅶ.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由一个手风琴或一个大提琴独奏
Gubaidulina: Sieben Worte (für Violoncello,Bajan und Strings China Premiere)
Ⅰ.Vater, vergib ihnen, denn sie wissen nicht, was sie tun.
(Father, forgive them for they know not what they do.)
Ⅱ.Weib, siehe, das ist dein Sohn!- Siehe, das ist deine Mutter!
(Woman, behold thy son! Son, behold thy mother!
Ⅲ.Wahrlich, ich sage dir: Heute wirst du mit mir im Paradiese sein.
verily. I say unto thee: Today thou shalt be with me in paradise.)
Ⅳ.Mein Gott, mein Gott, warum hast du mich verlassen?
(My God, my God, why hast thou forsaken me?)
Ⅴ.Mich dürstet.
(I thirst.)
Ⅵ.Es ist verb racht.
(It is accomplished)
Ⅶ.Vater, ich befehle meinen Geist in deine H?nde.
(Father, into thy hands I commend my spirit.)
带着对伟大的宗教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尊重,我选择了一个很多年前许茨(Heinrich Schütz)和海顿(Joseph Haydn)曾在作品中使用过的题目,也就是曾在不同的宗教 福音书中被记载的: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最后的七句话。
当然一首纯为乐器创作的作品不能作为宗教福音书内容的图解或者说明 ,这里涉及的更多的则是纯粹音响和乐器隐喻的表现形式,在这个框架构思之下,我采用了大提琴和巴扬(手风琴) 及弦乐队这样一种丰富的组合。例如我设想在大提琴上用由两个邻近的琴弦相交错产生出的滑音和手风琴独有的控制风箱的音效来表现十字架在人们心中的种种概念;乐队通过长的滑音由齐奏到不同八度的延续后又回到齐奏产生出十字形象 ;通过大提琴的弓子琴马后演奏的音响使人感受另一个世界的幻象。
这种乐器式的隐喻组成了作品的主题内容,在前六个乐章中,音乐的不断展开和逐渐增加的紧张度是此作品以乐器隐喻形式构成全貌的基础主线;在第六乐章(成了) 结束处,作品的紧张度随大提琴的弓子演奏到琴马上而突然终断;在第七乐章中大提琴的弓子又越过琴马在其后演奏,这种做法试图通过乐器的分界来表现人间和天堂的界线。
整个作品在两件独奏乐器同弦乐队相对应的过程中完成,乐队的音响可使人们联想到人声合唱的效果,在独奏乐器和乐队这两条线索向前发展的同时,作品中三次出现许茨(Heinrich Schütz)著名的七言作品中“我渴了!”这一乐章中五小节的旋律,这一音乐形象在我的作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