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作曲家&作品 →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共有140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n116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下士 帖子:91 积分:135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5-10-26 22:29:18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1-3 7:42:06 [只看该作者]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自幼在很艰苦的 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 地位却很低下。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 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音乐旋律丰富, 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 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 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一、忠君爱国的心声 1791至1795年间,海顿两次去英国伦敦。他受英国国歌《神佑我王》的启发,很想写一首奥地利 国歌,以表达他对王室和祖国的忠心。1796年奥地利对法作战,更激发了他写作国歌豪情。海顿的朋友 斯维吞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当时的奥地利首相沙劳,沙劳命诗人豪什卡写了“上帝保佑法兰茨皇帝”的 歌词。海顿在1797年1月把它谱成了四部合唱的歌曲,其旋律是以一首克罗地亚民歌为基础的。 1797年2月12日是奥地利国王法兰茨的生日,这首国歌在维也纳国家剧院和各地的大剧院同时演唱。 海顿在这一年晚些时候所作的《C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6之3)中,又把这首国歌的曲调, 用作第二乐章变奏曲的主题,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为《皇帝四重奏》。海顿在他的垂暮之年,特别是在 法国军队炮轰维也纳城的日子里,常常满怀深情地在钢琴上演奏这首歌曲,从中得到安慰,可见 他对这首国歌的挚爱。 如今,这首庄严的国歌已不再属于奥地利了,而成为德国的国歌。 二、剃刀换得四重奏 1787年11月,伦敦出版商勃兰德到维也纳拜访海顿。那时海顿还住在埃斯特哈茨,勃兰德就赶到 那里去见他。当时海顿正在刮胡子,因为剃刀不好用而大发牢骚,声言愿意用自己最好的四重奏 换一把好剃刀。勃兰德闻言,当即赶回寓所,取来他自己的剃刀送给海顿,换得了海顿新写的一部弦乐 四重奏——f小调,作品55之2,世称《剃刀四重奏曲》。 三、白发老人 1806年,74岁的海顿还写了一部未完成的弦乐四重奏。写完行板和小步舞曲两个乐章后, 他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写完这部四重奏,于是就用他的合唱曲《白发老人》开头几小节的曲调做为结束: “精力一去不复返,我已经衰老! ”他对友人说:“这是我最后的儿子,和我还是很相象的。”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