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舞曲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三拍子舞曲。19世纪后,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家
族创作的维也纳圆舞曲逐渐进入欧洲各国,成为城市中最风行的社交性舞曲。肖邦创作
的圆舞曲不同于当时流行的舞会圆舞曲。这些圆舞曲的速度变化更大,节奏自由,风格
高雅,音乐织体极富钢琴化。因此,肖邦的圆舞曲并不适合为舞蹈伴奏,而是作为音乐
会欣赏的钢琴作品。
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Op.18
肖邦作于1831年,是一首高技巧、华丽、辉煌而热烈的音乐会圆舞曲,舒曼说本曲是肖
邦“身心都在跳动的圆舞曲”。乐曲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急板,一开始是4小节用同
音反复的引子,节奏性很强,宛如号角齐鸣,带有辉煌的色彩。紧接着出现的圆舞曲主
题热情奔放,充满了生命活力。第二部分运用大跳的音程和导音式的半音上行等表现手
法,旋律舒展畅达,表现了华丽明朗的色彩。第三部分有大量休止符,使活泼的旋律带
有灵巧细腻的特点。第四部分半音进行得音调甜美舒畅,温柔抒情。第五部分是第一部
分的再现,最后重现各主题片段,音乐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1
肖邦作品34号包含有3首“华丽圆舞曲”。这首圆舞曲由四段及序奏、尾声组成,序奏速
度很快,第一主题有回转的运动感,第二段中仿佛能看到衣裙随着舞蹈团团掀起,第三
主题雄壮威武,第四主题非常迷人,最后的尾声是光辉而灿烂的。
a小调华丽圆舞曲Op.34-2
据肖邦的学生说,肖邦自称这首圆舞曲为“忧郁圆舞曲”。乐曲一开始即以像风笛吹奏
似的低音长音为背景,在内声部出现一首悠长的旋律。全曲在优雅的情形下隐藏着忧郁
,并具有斯拉夫民族的民间风格。据传,肖邦在巴黎的乐谱店偶遇钢琴家赫拉正在购买
他的圆舞曲乐谱,肖邦问他最喜欢哪一首,赫拉回答:“都喜欢,但最喜欢这首a小调。
”肖邦非常高兴地表示"我也是",并当即请钢琴家吃饭。
F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3
此曲因为第三段旋律的各个音都使用了装饰音,上升的形态很像小猫跳来跳去,就被后
人命名为《小猫圆舞曲》。这是一首非常轻快活泼,充满热情的圆舞曲。在强有力的16
小节序奏后,圆舞曲分做四段呈现,最后是尾声。
降A大调圆舞曲Op.42
有人认为这是肖邦圆舞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乐曲在圆舞曲节奏音型的伴奏下,创造出许
多性格各异的主题旋律,相互对比,就像一束五彩缤纷的鲜花。其中一个快速流动的华
丽主题,先后出现六次,听起来像一首回旋曲。 在8小节持续音的序奏之后,呈示第一
段的主旋律,这是用两拍子的节奏,以三拍子的伴奏来组合而构成的。第二段是急速的
运动,有灿烂而激动的冲动。第三段出现新的旋律,第四段是将新旋律以小调呈现。之
后是这些旋律的反复,最后的尾声被认为是肖邦圆舞曲中最优异的尾声。
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Op.64-1
肖邦的作品64中包括3首圆舞曲,是肖邦在世时最后发表的圆舞曲。这首圆舞曲又被称为
《一分钟圆舞曲》,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养着一只小狗,它经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
自己的尾巴,乔治·桑请肖邦把小狗的这个可爱的动态用音乐表现出来,于是肖邦写成
此曲。乐曲篇幅短小,速度迅急,一气呵成。4小节的引子之后,在圆舞曲节奏的伴奏下
呈示带有旋转感的主题。这一旋转的旋律线不断反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调皮的小狗团
团旋转的动态。接着,乐曲出现了甜美抒情的中间部主题,轻松而悠闲,最后再现旋转
不停的开头部分。
升c小调圆舞曲Op.64-2
这是肖邦在去世前两年创作的,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其节奏近似波兰的玛祖卡舞曲,是
一首典型的圆舞曲抒情诗。乐曲用三段体写成,一开始便是洋溢着悲难的主题。接着是
急速的运动,它不具有那种华丽的性格,而是一支软弱而没有生气的旋律。中段转为降
D大调,情绪明朗了一些,但是很快又出现忧郁的气氛。在回旋运动之后,反复开始的主
旋律,乐曲在焦躁不安中结束。
降A大调圆舞曲Op.64-3
这首圆舞曲由三段体构成,充满了明朗的喜悦及祝福,旋律非常优美。这首圆舞曲多次
转调,在肖邦的圆舞曲中属于少见的由多调性构成的乐曲。第三段再现第一段,最后是
短小的结尾。
降A大调圆舞曲(离别)Op.69-1
这首以“离别”著称的圆舞曲,有一段轶事:1835年,肖邦从巴黎到德国德累斯顿时,
与童年时代的好友玛丽亚小姐相遇。这是的玛丽亚已是一个美丽热情的少女,不论是钢
琴、声乐还是作曲,都有相当的基础。他们追忆往事,不禁互相倾慕,产生了真挚的爱
情。后因家庭之故,玛丽亚最终拒绝了肖邦的求婚。离别时,肖邦为玛丽亚写下了这首
圆舞曲,并在乐谱扉页上亲笔题了“离别”字样,乐曲因此而得名。为了回忆这段美好
而甜蜜的往事,肖邦将它珍藏在身边,在生前一直没有发表此曲。 乐曲的旋律优美,极
富有魅力,并有着忧郁、忧愁的回忆。乐曲采用三部曲式,降A大调,慢板。从弱拍开始
模进下行的主要主题,委婉深沉,如同一首情真意切的恋歌,蕴藏着无限的爱慕和思恋
之情。这一甜蜜的旋律经发展渐渐变得富有激情,随后,在降E大调上呈示运用变音的半
音进行和大跳音程后下行的曲调,使乐曲情绪更为激动,表现了肖邦对往事的深切怀念
。中间部分转回原调,奏出略含伤感的中间部主题。这个主题的旋律起伏较大,但仍保
持着真诚的抒情特点,其婉转如歌的曲调,使人感觉到离别的忧伤和悲凉。最后,乐曲
简单地再现第一部分,结束了这首缠绵悱恻的圆舞曲。
b小调圆舞曲Op.69-2
1829年肖邦创作此曲时才19岁,当时他对巴黎还非常不熟悉,思乡的情绪弥漫在乐曲中
,全曲到处出现伤感,有非常明显的玛祖卡风格。
降G大调圆舞曲Op.70-1(遗作)
肖邦作品70号包括3首圆舞曲,这是演奏技巧相当难的华丽的小品。由三部曲式构成。
f小调圆舞曲Op.70-2(遗作)
乐曲的构成较为单纯,形式简洁,旋律非常优美,其中又充满了伤感。
降D大调圆舞曲Op.70-3(遗作)
1829年10月3日,肖邦在给好友渥吉科夫斯基的信上说:“现在将我为思念情人于今晨写
成的圆舞曲送给你。请注意有记号的地方,此事除了你无人知道。如果我能为你弹奏这
首新作品,真不知该有多么愉快呀!”信中所说的情人,是肖邦年轻是在华沙的初恋情
人康丝坦雅·格拉德科斯卡。这首乐曲充满了憧憬青春的甜蜜。
e小调圆舞曲(遗作)
这是肖邦在1829年创作的圆舞曲,但在肖邦死后19年才出版。这首圆舞曲可以看作是“
华丽”型圆舞曲的先驱,乐曲的尾声尤为华丽。乐曲采用三部曲式,8小节的序奏非常优
美,第一段由两个旋律构成,中段也是两个旋律。
E大调圆舞曲(无编号)
乐曲为三部曲式,开始由一段勇武有力的引子,引出轻盈的圆舞曲。中间部很短小,情
绪稍微变得深沉,马上又接上主部主题。
e小调圆舞曲(无编号)
乐曲为三部曲式,前两部分还可以看作是变奏曲式。引子是一个带有狂想性质的动机,
接着马上出现轻灵跳跃的主部主题,它决定了整个乐曲的幻想气质,并在全曲中多次出
现。
a小调圆舞曲(无编号)
乐曲为回旋曲式。它具有肖邦圆舞曲的典型特点,即根本不能作为舞会伴奏的音乐,而
是作为音乐会演奏的作品。乐曲带着些许冥想和伤感气息,典雅精致。
降E大调圆舞曲(无编号)
乐曲为二部曲式,旋律采用了大跳的音程进行和较缓慢的速度,具有一种摇曳之美。
降E大调圆舞曲(无编号)
本曲为三部曲式,主部主题具有兴高采烈的情绪,中间部则加大了音乐的对比,主部再
现时情绪趋向缓和,乐曲在平静中结束。
(本文由普罗艺术提供)
我最喜欢的事op64 No.2,大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