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经过这次“竞猜”,我愈加明白了一种现象和里面的道理。往往在听大师的音乐的时候,不论是录音录像还是现场音乐会,一些人早早的就带上了自己的感情色彩去听,觉得啊呀,这可是是大师的演奏啊!景仰之情“如滔滔之江水,一发而。。。。。”并不认真去体会去动脑去感受。。。。。。很多时候大师的“光环”实在太有影响力了,的确充满“魔力”足以让人“痴狂呆傻”。。。。痴,狂,可以,但当观众不要变呆,傻。看看我们一些乐评人的话罢。现在有几个乐评人能真的彻底的说实话?能真的让人感到他评论的分量?我以前也陷入到盲目的崇拜中,但现在冷静了一些,但还是感觉底子薄功力不够,我并非是想吹毛求疵哗众取宠。只是感觉想能真正的当一名听众。大师的演奏是真实的,我们的感受也该象他们的演奏一样真实。否则我们的生活,我们热爱的古典音乐在我们头脑中的王国岂不整天在上演《皇帝的新装》的闹剧?音乐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甚或成为我们身体上难以剥离的一部分。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面对她呢?别觉的这种问题太过无聊。我与音乐,音乐与我仿佛佛对苍生,苍生对佛。和音乐与我,我与音乐仿佛佛对苍生,苍生对佛到底应该是哪一个呢?或说避开此题,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面对“音乐”呢?。。。。。。。。。。。。。。。回到李赫特的这首夜曲吧。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感受,也许是我的欣赏水平太低吧,还没有能力体味其中的妙处罢。只好不断的学习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