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作曲家&作品 → [原创]“五人团”与“六人组”


  共有145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五人团”与“六人组”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newquantum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苏联作曲家协会主席
等级:月光学者 帖子:582 积分:4854 威望:5 精华:6 注册:2005-6-20 19:06:20
[原创]“五人团”与“六人组”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7-31 12:45:51 [显示全部帖子]

“五人组”和“六人组”……很好,支持原创介绍。

18世纪以前的俄国是荒蛮的,只有以《伊戈尔远征记》为代表的原始的文学艺术。然而民族文化正是在这史诗传说和生活歌曲中成熟的,直到19世纪普希金的出现标志着文化的俄罗斯的诞生。他的作品凝结着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气质和灵魂,犹如俄国人的黑面包和红菜汤一样哺育着他们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如同俄国的科学,俄国音乐也以大规模引进外来人才技术为启蒙,意大利歌剧家充斥18世纪俄国乐坛。科学等来了罗蒙诺索夫,而音乐等来了格林卡,他使俄国民族音乐自立并走向世界。以“强力五人组”为代表的泛斯拉夫民族主义派和柴科夫斯基代表的世界主义派竞争且互补,交相辉映,批判地继承了外来的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共同找到了世界性的俄罗斯音乐,在19世纪中后期确立了俄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不可撼动的地位。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展现了雄壮而充满生机的俄罗斯大地的绚丽画面,《天鹅湖》、《叶甫根尼·奥涅金》同样在全世界爆棚。“真正伟大的作品,不论它多么原始,多么混杂——《鲍里斯·戈杜诺夫》是全世界所能接受的。”可见俄国音乐家成功地在民族音乐文化中注入人类的共同语言,从而将民族音乐提升到世界高度。

按著名音乐史专家朗的说法,俄国“五人组”是“奇怪的五人组”。其中巴拉基列夫是唯一接近于具备专业音乐知识的,他大力建立音乐教育体系,但他和居伊都“出奇地不接触民族音调,不顾小组关于奋斗目标的誓言,一味模仿法国”。

对穆索尔斯基,朗评论说:“穆索尔斯基同他的伟大文学同道果戈里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人心灵底层形式不定地薰燃着的力量和热情吸引着他。这是这些不定形的本能力量的表现把穆索尔斯基引入到除了俄国的伟大作家之外任何其他音乐家都未能进入的境界;在这里人的自然的感情带着奇迹般的明朗和直率得到发挥,在这里这些感情既不是被掩饰的,也不是被伪造的。”

俄国音乐从格林卡开始就以交响乐和歌剧起家,后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大部分作品都是歌剧,没有哪个国家的著名的作曲家像俄国那样有那么高的比例写过歌剧,格老、老柴、老肖、老普、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鲁宾斯坦,还有现代的谢德林、谢巴林、谢德尔尼科夫、索尔坦等等。

俄国歌剧常以史诗般的历史故事为题材,大气磅礴,个人感觉情节比德奥、意大利歌剧更吸引人。但俄国歌剧的内涵似乎有禁区,有些人性总没有被作曲家和剧作家写入剧情,总是神化色彩较多,说明民族在艺术上的自我反省还不够深刻。没听过谢德林的“斯大林的鸡尾酒”,不知后来是否有所突破。

法国“六人组”听过的还很有限,可能的话望楼主能提供些下载。不过很惊奇迪雷居然用毛泽东诗词写了清唱剧《长征》……



艺术中那些新方法和新发现本身从来不是最终目标;他们总是使用那些方法和发现,使题材的涵义进一步贴近我们的心灵。
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发展史。
——E.H.Gombrich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