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月光综合艺术 → [原创]我心中的月光


  共有120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我心中的月光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汶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司令 帖子:162 积分:1297 威望:5 精华:2 注册:2005-5-7 20:07:01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7-16 11:08:26 [显示全部帖子]

相信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还不至于烟雾的缘故而失去月光,只是有心思关注月光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不常在室外,即使在室外也很少下意识地抬头仰望天空,毕竟大街上的灯火辉煌难以让人想到天空还有月光,而喧嚣之中的月光似乎也没那么明亮、美好。《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中徐庶谈到诸葛亮时说:“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可见月光在古代人们心中是明亮的,而现在我们一般不会这样认为。不过在农历十四到十七的晴天夜里,当一切灯光都熄灭时,却真的有一缕清辉透过间隙,照在脸上,对这位稀客,既感到欣喜,有时也让人惆怅。“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那彻夜明亮的光,让人无法入睡,牵动一缕缕忧愁。

自然是灵魂的信使,它穿越了时间、空间。世间万物大都随时间而变,唯有月光、大海、山峦依旧。当清辉洒在我身上,我便会仔细感受它的每一个细节,细细体会它传达的信息。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说到:人不是呱呱坠地那一刻出生的,当你从长辈那儿得知自己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在一间小屋里出生,有一次你体验了风雨交加的夜晚,看到了一间小屋,你出生的那一刻才经过拼凑,印在脑海里,于是你出生了。这当然是从人记忆的角度表层地分析意识的产生,但那些不变的景物确实传达着的人的灵魂。假如月光只在贝多芬或者德彪西年代,《月光》便不会有丝毫震撼人心,只有体验过月夜的人,才会发自内心地惊叹于《月光》。这样,不妨腾出点时间,仰望天空的那轮皓月。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