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有没有李斯特改编的唐璜?帮忙找下 我的邮箱是 ttp000000@126.com
他令人震惊!”这是《纽约时报》对青年钢琴家郎朗的评价。8月最后的两个晚上,郎朗的确让北京的观众震惊。一台是他的独奏音乐会,另一台是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在爱乐的新乐季开幕式上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今年21岁的郎朗,在国际古典乐坛成名之后的多年,8月31日终于开始了他在国内举办独奏音乐会的旅程。此次郎朗的独奏音乐会曲目包括舒曼的“阿贝格变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肖邦的“降D大调夜曲”、中国作曲家谭盾的钢琴小品“八幅水彩画”和李斯特根据莫扎特同名歌剧改编的钢琴曲《唐璜》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
《唐璜》是大家所期待的,歌剧中两个声部让他用钢琴清晰地表现了出来,观众仿佛听见温婉含蓄的女子和假正经的花花公子之间的对话。甚至出现了观众按捺不住激动,曲子未完便鼓掌的情况。弹罢《唐璜》,郎朗被观众鼓掌鼓得下不了台。返场曲舒曼/李斯特的《奉献》弹完还是别走,又加了一曲,一曲下来,依然是满堂喝彩。
“棒极了”是《纽约时报》描述中国钢琴家郎朗在卡耐基音乐厅首场音乐会盛况时使用的字眼。“太炫了”则是北京的观众对他的评价。有观众在散场时议论说,郎朗在演奏时极富观赏性的肢体语言,让本已激动人心的旋律美不胜收。“他不是在弹钢琴,他本身就是钢琴。”肖邦的“降D大调夜曲”与加演的《奉献》被评价为“含蓄的浪漫”、“不滥情”。北方交通大学的一位学生认为,郎朗打动人的不仅仅是他高超的技艺,更是隐藏在技艺后面的对音乐深刻的感悟和敏锐的知觉。<!--NEWSZW_HZH_BEGIN-->
<!--NEWSZW_HZH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