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作曲家&作品 → [讨论]关于俞峰


  共有194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讨论]关于俞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newquantum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苏联作曲家协会主席
等级:月光学者 帖子:582 积分:4854 威望:5 精华:6 注册:2005-6-20 19:06: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18 18:07:00 [显示全部帖子]

你可以成为音乐家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俞峰谈成才

本报记者 蔡闯

  俞峰,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1964年出生于宁波。小时候,他靠邻居送的一把二胡和父亲的一部旧电唱机,自学走上了音乐之路。1991年,他获全国指挥选拔赛第一名;同年又获葡萄牙国际青年指挥家比赛第一名;1996年获国务院突出专家贡献表彰并获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

  他指挥过许多国际乐团。1992年,他成功地指挥意大利那波里乐团参加欧洲现代音乐节;同年应邀指挥葡萄牙新交响乐团进行了历时两个多月的巡回演出;他多次指挥柏林交响乐团、柏林乐团、德意志电影乐团、柏林音乐学院、柏林艺术大学等乐团的音乐会。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他指挥了在故宫举行的海内外华人千人“黄河大合唱”音乐会的历史性庆典演出。

  记者:你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俞峰:聪明和性格。

  记者:你认为你有很高的天赋吗?

  俞峰:不。天赋每个人都差不多。只不过有些人敏感一些,适合作艺术家;有些人不那么敏感,可是他适于做别的事情。我认为聪明和性格比起来,性格更为重要。所以我觉得,我去干别的也一样能成功,你来学音乐也会成为音乐家。

  记者:你所指的性格是什么?

  俞峰:我认为素质就是性格。它包括意志力、自尊心、表现力、感染力、自信、刚毅、坚韧不拔和责任感,等等。性格决定命运,一个指挥家首先需要的是性格的塑造。

  记者:你一直是一个好学生吗?

  俞峰:不。上中学和小学时我非常淘气,简直“无恶不作”。你想,学校那么小的一个空间,只要你不念书,马上就“出格”了。中学毕业时,老师对我说,你不要再考我们学院了,考了我们也不要你。所以我从上海考到了中央音乐学院。

  直到今天我还认为,孩子应该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过早地学专业的、深奥的知识。一个孩子,3岁学弹钢琴和5岁学弹钢琴的效果是不一样的。3岁时学一年的东西,5岁时半年就可以学会了。早有什么用?长大了以后,大家的起跑线又是一样的,为什么要培养畸型的天才?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最终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记者:你上大学时也是一个差生吗?

  俞峰:一进大学,我们系的一位老师对我说,我们指挥系全是三好生,你也要努力呀。我一努力,连续作了三年三好学生,提前毕业,又上了两年研究生,之后留校任教。

  记者:是什么促使你有了这么大的转变?

  俞峰:自尊心。另外,我在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之前也很紧张,怕人家不要我。当时我反复对自己说,音乐学院不要我,就是浪费国家的人才。进了学院,我很珍惜这个机会。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要做就一定做好。还有,音乐学院的气氛非常好,教师、学生之间非常融恰。我喜欢这种宽松的环境。

  当时,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我们受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教育,心里总有一个目标或榜样,总要学习人家,超过人家。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把自己的象棋从窗口扔了出去,从此再不下棋。还有一次,我打了一夜的电子游戏,手上都出泡了。当时,我对自己深恶痛绝。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玩过那些东西。直到现在,我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别人总以为我的运气不错,才干了十几年就已经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指挥系的主任了。可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而且离我自己的要求还差得很远。我总是不满足。我记得我在高考时的作文题是《论知足者常乐》,我写的就是“不知足”的感受。我认为不知足人才有动力,才能不断前进。

  记者:除了不知足,你认为你的性格中还有什么特点?

  俞峰:责任感。就像有的人搭积木,一不小心倒了,倒了几次就不搭了;我就一定会直到把它搭好为止。还有就是自信。虽然我小时候不是一个好学生,但我的母亲始终不相信我不行,她不断地给我换班级,寻找可以让我学习上进的环境。我也一直相信自己是有用之才。今天,我对学生们讲,一个指挥,工作的过程就是与乐队较量的过程,不是你领导他们就是让他们“吃掉”你,永远没有平等。

  我觉得,我学上音乐是偶然的,有了性格上的成功,做什么事都可以成功。我自己也在作培养中国音乐人才的工作。可以欣慰的是,从这里走出的学生,都是相当不错的。下一步,我们将向世界乐坛发起冲击,我们的学生应该有实力向世界乐坛证实自己。俞峰,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1964年出生于宁波。小时候,他靠邻居送的一把二胡和父亲的一部旧电唱机,自学走上了音乐之路。1991年,他获全国指挥选拔赛第一名;同年又获葡萄牙国际青年指挥家比赛第一名;1996年获国务院突出专家贡献表彰并获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

  他指挥过许多国际乐团。1992年,他成功地指挥意大利那波里乐团参加欧洲现代音乐节;同年应邀指挥葡萄牙新交响乐团进行了历时两个多月的巡回演出;他多次指挥柏林交响乐团、柏林乐团、德意志电影乐团、柏林音乐学院、柏林艺术大学等乐团的音乐会。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他指挥了在故宫举行的海内外华人千人“黄河大合唱”音乐会的历史性庆典演出。

  记者:你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俞峰:聪明和性格。

  记者:你认为你有很高的天赋吗?

  俞峰:不。天赋每个人都差不多。只不过有些人敏感一些,适合作艺术家;有些人不那么敏感,可是他适于做别的事情。我认为聪明和性格比起来,性格更为重要。所以我觉得,我去干别的也一样能成功,你来学音乐也会成为音乐家。

  记者:你所指的性格是什么?

  俞峰:我认为素质就是性格。它包括意志力、自尊心、表现力、感染力、自信、刚毅、坚韧不拔和责任感,等等。性格决定命运,一个指挥家首先需要的是性格的塑造。

  记者:你一直是一个好学生吗?

  俞峰:不。上中学和小学时我非常淘气,简直“无恶不作”。你想,学校那么小的一个空间,只要你不念书,马上就“出格”了。中学毕业时,老师对我说,你不要再考我们学院了,考了我们也不要你。所以我从上海考到了中央音乐学院。

  直到今天我还认为,孩子应该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过早地学专业的、深奥的知识。一个孩子,3岁学弹钢琴和5岁学弹钢琴的效果是不一样的。3岁时学一年的东西,5岁时半年就可以学会了。早有什么用?长大了以后,大家的起跑线又是一样的,为什么要培养畸型的天才?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最终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记者:你上大学时也是一个差生吗?

  俞峰:一进大学,我们系的一位老师对我说,我们指挥系全是三好生,你也要努力呀。我一努力,连续作了三年三好学生,提前毕业,又上了两年研究生,之后留校任教。

  记者:是什么促使你有了这么大的转变?

  俞峰:自尊心。另外,我在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之前也很紧张,怕人家不要我。当时我反复对自己说,音乐学院不要我,就是浪费国家的人才。进了学院,我很珍惜这个机会。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要做就一定做好。还有,音乐学院的气氛非常好,教师、学生之间非常融恰。我喜欢这种宽松的环境。

  当时,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我们受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教育,心里总有一个目标或榜样,总要学习人家,超过人家。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把自己的象棋从窗口扔了出去,从此再不下棋。还有一次,我打了一夜的电子游戏,手上都出泡了。当时,我对自己深恶痛绝。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玩过那些东西。直到现在,我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别人总以为我的运气不错,才干了十几年就已经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指挥系的主任了。可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而且离我自己的要求还差得很远。我总是不满足。我记得我在高考时的作文题是《论知足者常乐》,我写的就是“不知足”的感受。我认为不知足人才有动力,才能不断前进。

  记者:除了不知足,你认为你的性格中还有什么特点?

  俞峰:责任感。就像有的人搭积木,一不小心倒了,倒了几次就不搭了;我就一定会直到把它搭好为止。还有就是自信。虽然我小时候不是一个好学生,但我的母亲始终不相信我不行,她不断地给我换班级,寻找可以让我学习上进的环境。我也一直相信自己是有用之才。今天,我对学生们讲,一个指挥,工作的过程就是与乐队较量的过程,不是你领导他们就是让他们“吃掉”你,永远没有平等。

  我觉得,我学上音乐是偶然的,有了性格上的成功,做什么事都可以成功。我自己也在作培养中国音乐人才的工作。可以欣慰的是,从这里走出的学生,都是相当不错的。下一步,我们将向世界乐坛发起冲击,我们的学生应该有实力向世界乐坛证实自己。



艺术中那些新方法和新发现本身从来不是最终目标;他们总是使用那些方法和发现,使题材的涵义进一步贴近我们的心灵。
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发展史。
——E.H.Gombrich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