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
1802年,贝多芬的作曲生涯进入了精华阶段,在这一年,贝多芬完成了奏鸣曲30号E大调,作品109,而另外两首最后奏鸣曲也分别在1820,1821年完成。
贝多芬的第30号奏鸣曲是题献给安东尼.布隆塔诺的女儿麦可西米莉安的,贝多芬去世后,后人在一封私人信笺里发现这名神秘女子在贝多芬感情生活里所扮演的角色及贝多芬对她近乎绝望的眷恋之情,众人都认为她即可能是贝多芬一生钟爱的女人。曲子具有即兴的风格,从开始明亮活泼的节奏到慢板,情绪的转换极为快速,快板的E小调第二乐章则展现了传统奏鸣曲在最后一个乐章之前的形式与风貌,极富感情的主题与六段变奏,以圆舞曲带出旋律,并在第五段变奏中融入了逐渐受到重视的对位法。
贝多芬原欲将他的最后两首奏鸣曲献给安东尼.布隆塔诺,但当作品在维也纳发表时却是题献给皇太子鲁道夫。奏鸣曲31号降A大调作品110,优雅的奏出主题,是贝多芬还是个钢琴家时最擅长诠释的动人旋律之一。优美的琶音引出第二主题,当乐章结束之时再度响起。第二乐章以二指的诙谐曲集三重奏带出第三乐章的即兴奔放,包括了朗诵调与哀伤的小抒情调,以衔接由此乐章最后一段主题转位而成的赋格曲。
奏鸣曲32号C小调,作品111,以强烈戏剧化的前奏引出类似赋格主题的旋律,为的是带出比较不拘泥于形式的第二乐章。这首奏鸣曲的第二乐章,贝多芬以即兴的手法处理,包括了主题旋律与C大调变奏曲。在这两个乐章里,出色的结合了贝多芬晚期创作生涯里被视为最伟大的两个音乐要素对位法与变奏曲,而这首奏鸣曲也因而成为不朽的杰作。
Jeno Jando
Jeno Jando于1952年出生于匈牙利南部的佩奇,他七岁就开始学钢琴,而后在李斯特音乐学院随卡特林.奈莫斯和保.卡多索学习,并在1974年成为后者的助手,Jando在国内外的许多钢琴大赛中获过大奖,其中包括他在1973年匈牙利钢琴大赛和1977年悉尼国际钢琴大赛室内音乐组中夺得的桂冠。除了在匈牙利频频露面演出外,他还在东西欧,加拿大和日本一展其精湛的演奏技艺。
以下是Jeno Jando演绎的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由NAXOS于1987年12月28日至30日录制,企鹅评价三星。
以下内容需要花费现金15才可以浏览,您只有现金0,无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