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纪念
我喜欢作曲家的纪念,那是灵魂的纪念.
音符就是他们的文字,他们用音符纪念着生命中的一个个值得纪念的时刻.那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腻的体会,于是有了诙谐曲,有了悲歌,有了浪漫曲,还有了一曲曲描述大自然的交响乐.人的生活,经历是不可能相同的,即使有两个作曲家的生活是毫无差异的,他们奏出的也是不同的音符,这正是因人而异的感受.因为人的思想,性格都不同,所以作曲家的纪念是丰富多采的,那种差异就象在世界上找不到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找到两首曲谱上长这一模一样的"豆芽".他们纪念着他们精彩的生活,而我们也试图读懂这些.
这样的纪念何曾不是灵魂的纪念?
我们绝对不能在里面亲眼看到任何事物,他们也绝对不曾告诉我们他们描述的是什么事物.我们能默默地体会,有时更是听到别人讲到,那描述的原来是什么.没有人会怀疑柴可夫斯基纪念的不是四季,没有人会怀疑舒曼曾经被那蝴蝶感动过.虽然那灵魂的纪念是朦胧的,但我们又似乎都能体会.这岂不是灵魂的轮廓----若隐若现
作为后来者,我们有时也总会象探索达芬奇密码那样,试图透过这半透明的纪念,看看音乐先驱的生活.它们比达芬奇密码还要深邃,我们完全看不到那是蒙娜丽莎,还是最后晚餐中的耶酥.那只是耳边飘响的一串有高低频率的有规则的金属撞击的声音,那是灵魂发出来的!直到有一天,当我们经历了某件事,脑海中猛然一闪,那是贝多芬的一首交响乐,贝多芬纪念的也许正是我现在的情景;或者,在某一个特定时刻,弹起肖邦的夜曲,觉得有一种释放的感觉........那时,我们都会感觉捕捉到了先驱的纪念.
其实,如果你是一个音乐的演奏者,你也在纪念着你的生活.
你在每一个年龄段,每一年,甚至是每一次弹奏,出来的都是不尽相同的声音.我们的十个手指头都是由脑袋控制的,弹出来的何曾不是自己的感受.要是作曲家的作品每个人弹出的都是一样,那它们就价值大减了------那纪念的只是一个人的生活,即使那么独特,弹奏者也只是欣赏者.所以我们才有自己喜欢的演奏家.那灵魂的纪念是多层的,每一首作品都纪念着无数个灵魂的呐喊,写到这里,我已经有一丝的感动,或者感伤,因它的悲壮.
当<圣经><红楼梦>都被人串改时,我们感到悲哀,因为他们太清晰了,又由于它们的影响巨大,所以它们遭受了悲剧,阅读者其实也是悲哀的,干嘛无缘无故地被别人利用.只有那古老的乐谱纹丝不动,只有它们保留了圣洁的身躯-----它们是人的灵魂,人的灵魂是不得串改的的,也是无法改变的.而谁又能清晰地了解它们纪念的是那个时刻的辉煌?所以用不着改变.
当海枯石烂的时候,当人类走到最末端,留下的最古老,最沧桑,也是最新的纪念也许就是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