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月光综合艺术 → 【美文】贝多芬与力 傅雷


  共有151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美文】贝多芬与力 傅雷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xj_1228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HH
等级:月光司令 帖子:721 积分:4744 威望:1 精华:7 注册:2005-5-8 21:02:57
【美文】贝多芬与力 傅雷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7-14 22:05:27 [显示全部帖子]

贝多芬与力         傅雷

   十八世纪是一个兵连祸结的时代,也是歌舞升平的时代,是古典主义没落的时代,也是新生运动萌芽的时代......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历史上从未停止:最混乱最秽浊的地方就有鲜艳的花朵在探出头来.法兰西大革命,展开了人类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页:十九世纪!多悲壮,多灿烂!仿佛所有的天才都降生在一时期......从拿破仑到俾斯麦,从康德到尼采,从歌德到左拉,从达维德到塞尚,从贝多芬到俄国五大家;北欧多了一个德意志;南欧多了一个意大利,民主和专制的搏斗方终,社会主义的殉难生活已经开始:人类几曾在一百年中走过这么长的路!而在此波澜壮阔.峰峦重叠的旅程的起点,照耀着一颗巨星:贝多芬.在音响的世界中,他预言了一个民族的复兴......德意志联邦,......他象征着一世纪中人类活动的基调......力!

  一个古老的社会崩溃了,一个新的社会在酝酿中.在青黄不接的过程内,第一先得解放个人.这是文艺复兴发轫而未完成的基业.反抗一切约束,争取一切自由的个人主义,是未来世界的先驱.各有各的时代.第一是:我!然后是:社会.[/b]

  要肯定这个"我",在帝王与贵族之前解放个人,使他们承认个个人都是帝王贵族,或个个帝王贵族都是平民,就须先肯定"力",把它栽培,扶养,提出,具体表现,使人不得不接受.每个自由的"我"要指挥.倘他不能在行动上,至少能在艺术上指挥.倘他不能征服王国像拿破仑,至少他要征服心灵.感觉和情操,像贝多芬.是的,贝多芬与力,这是一个天生就的题目.我们不在这个题目上作一番探讨,就难能了解他的作品及其久远的影响.

  从罗曼.罗兰所作的传记里,我们已熟知他运动家般的体格.平时的生活除了过度艰苦以外,没有旁的过度足以摧毁他的健康.健康是他最珍视的财富,因为它是一切"力"的资源.当时见过他的人说"他是力的化身",当然这是含有肉体与精神双重的意义的.他的几件无关紧要的性的冒险,这一点,我们毋须为他隐讳.传记里说他终身童贞的话是靠不住的,罗曼.罗兰自己就修正过.贝多芬一八一六年的日记内就有过性关系的记载.既未减损他对于爱情的崇高的理想,也未减损他对于肉欲的控制力.他说:"要是我牺牲了我的生命力,还有什么可以留给高贵与优越?"力,是的,体格的力,道德的力,是贝多芬的口头禅."力是那般与寻常人不同的人的道德,也便是我的道德."一八○○年语.这种论调分明已是"超人"的口吻.而且在他三十岁前后,过于充溢的力未免有不公平的滥用.不必说他暴烈的性格对身份高贵的人要不时爆发,即对他平辈或下级的人也有枉用的时候.他胸中满是轻蔑:轻蔑弱者,轻蔑愚昧的人,轻蔑大众,然而他又是热爱人类的人!甚至轻蔑他所爱好而崇拜他的人.在他致阿门达牧师信内,有两句说话便是诬蔑一个对他永远忠诚的朋友的.参看《书信集》.在他青年时代帮他不少忙的李希诺斯夫基公主的母亲,曾有一次因为求他弹琴而下跪,他非但拒绝,甚至在沙发上立也不立起来.后来他和李希诺斯夫基亲王反目,临走时留下的条子是这样写的:"亲王,
您之为您,是靠了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了我自己.亲王们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至于贝多芬,却只有一个."这种骄傲的反抗,不独用来对另一阶级和同一阶级的人,且也用来对音乐上的规律:

  ......"照规则是不许把这些和弦连用在一块的......"人家和他说.

  ......"可是我允许."他回答.

  然而读者切勿误会,切勿把常人的狂妄和天才的自信混为一谈,也切勿把力的过剩的表现和无理的傲慢视同一律.以上所述,不过是贝多芬内心蕴蓄的精力,因过于丰满之故而在行动上流露出来的一方面;而这一方面,......让我们说老实话......也并非最好的一方面.缺陷与过失,在伟人身上也仍然是缺陷与过失.而且贝多芬对世俗对旁人尽管傲岸不逊,对自己却竭尽谦卑.当他对车尔尼谈着自己的缺点和教育的不够时,叹道:"可是我并非没有音乐的才具!"二十岁时摒弃的大师,他四十岁上把一个一个的作品重新披读.晚年他更说:"我才开始学得一些东西......"青年时,朋友们向他提起他的声名,他回答说:"无聊!我从未想到声名和荣誉而写作.我心坎里的东西要出来,所以我才写作!"这是车尔尼的记载......这一段希望读者,尤其是音乐青年,作为座右铭.

  可是他精神的力,还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大家说贝多芬是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又是最先一个浪漫主义者.浪漫主义者,不错,在表现为先,形式其次上面,在不避剧烈的情绪流露上面,在极度的个人主义上面,他是的.但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氛与他完全无缘,他生平最厌恶女性的男子.和他性格最不相容的是没有逻辑和过分夸张的幻想.他是音乐家中最男性的.罗曼.罗兰甚至不大受得了女子弹奏贝多芬的作品,除了极少的例外.他的钢琴即兴,素来被认为具有神奇的魔力.当时极优秀的钢琴家里斯和车尔尼辈都说:"除了思想的特异与优美之外,表情中间另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成分."他赛似狂风暴雨中的魔术师,会从"深渊里"把精灵呼召到"高峰上".听众嚎啕大哭,他的朋友雷夏尔特流了不少热泪,没有一双眼睛不湿......当他弹完以后看见这些泪人儿时,他耸耸肩,放声大笑道:"啊,疯子!你们真不是艺术家.艺术家是火,他是不哭的."以上都见车尔尼记载.又有一次,他送一个朋友远行时,说:"别动感情.在一切事情上,坚毅和勇敢才是男儿本色."这种控制感情的力,是大家很少认识的!"人家想把他这株橡树当作萧飒的白杨,不知萧飒的白杨是听众.他是力能控制感情的."罗曼.罗兰语.

  音乐家,光是做一个音乐家,就需要有对一个意念集中注意的力,需要西方人特有的那种控制与行动的铁腕:因为音乐是动的构造,所有的部分都得同时抓握.他的心灵必须在静止(immobilité)中作疾如闪电的动作.清明的目光,紧张的意志,全部的精神都该超临在整个梦境之上.那么,在这一点上,把思想抓握得如是紧密,如是恒久,如是超人式的,恐怕没有一个音乐家可和贝多芬相比.因为没有一个音乐家有他那样坚强的力.他一朝握住一个意念时,不到把它占有决不放手.他自称那是"对魔鬼的追逐".......这种控制思想,左右精神的力,我们还可从一个较为浮表的方面获得引证.早年和他在维也纳同住过的赛弗里德曾说:"当他听人家一支乐曲时,要在他脸上去猜测赞成或反对是不可能的;他永远是冷冷的,一无动静.精神活动是内在的,而且是无时或息的;但躯壳只像一块没有灵魂的大理石."

  要是在此灵魂的探险上更往前去,我们还可发现更深邃更神化的面目.如罗曼.罗兰所说的:提起贝多芬,不能不提起上帝.注意:此处所谓上帝系指十八世纪泛神论中的上帝.贝多芬的力不但要控制肉欲,控制感情,控制思想,控制作品,且竟与运命挑战,与上帝搏斗."他可把神明视为平等,视为他生命中的伴侣,被他虐待的;视为磨难他的暴君,被他诅咒的;再不然把它认为他的自我之一部,或是一个冷酷的朋友,一个严厉的父亲......而且不论什么,只要敢和贝多芬对面,他就永不和它分离.一切都会消逝,他却永远在它面前.贝多芬向它哀诉,向它怨艾,向它威逼,向它追问.内心的独白永远是两个声音的.从他初期的作品起,作品第九号之三的三重奏的Allegro,作品第十八号之四的四重奏的第一章,及《悲怆奏鸣曲》等.我们就听见这些两重灵魂的对白,时而协和,时而争执,时而扭殴,时而拥抱......但其中之一总是主子的声音,决不会令你误会."以上引罗曼.罗兰语.倘没有这等持久不屈的"追逐魔鬼".挝住上帝的毅力,他哪还能在"海林根施塔特遗嘱"之后再写《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哪还能战胜一切疾病中最致命的......耳聋?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的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为着"可怜的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在死亡包裹着一切的大沙漠中间,惟有自然的力才能给你一片水草!

  一八○○年,十九世纪第一页.那时的艺术界,正如行动界一样,是属于强者而非属于微妙的机智的.谁敢保存他本来面目,谁敢威严地主张和命令,社会就跟着他走.个人的强项,直有吞噬一切之势;并且有甚于此的是:个人还需要把自己溶化在大众里,溶化在宇宙里.所以罗曼.罗兰把贝多芬和上帝的关系写得如是壮烈,
决不是故弄玄妙的文章,而是窥透了个人主义的深邃的意识.艺术家站在"无意识界"的最高峰上,他说出自己的胸怀,结果是唱出了大众的情绪.贝多芬不曾下功夫去认识的时代意识,时代意识就在他自己的思想里.拿破仑把自由.平等.博爱当作幌子踏遍了欧洲,实在还是替整个时代的"无意识界"做了代言人.感觉早已普遍散布在人们心坎间,虽有传统.盲目的偶像崇拜,竭力高压也是徒然,艺术家迟早会来揭幕!《英雄交响曲》!即在一八○○年以前,少年贝多芬的作品,对于当时的青年音乐界,也已不下于《少年维特之烦恼》那样的诱人.莫舍勒斯说他少年在音乐院里私下问同学借抄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因为教师是绝对禁止"这种狂妄的作品"的.然而《第三交响曲》是第一声洪亮的信号.力解放了个人,个人解放了大众,......自然,这途程还长得很,有待于我们,或以后几代的努力;但力的化身已经出现过,悲壮的例子写定在历史上,目前的问题不是否定或争辩,而是如何继续与完成......

  当然,我不否认力是巨大无比的,巨大到可怕的东西.普罗米修斯的神话存在了已有二十余世纪.使大地上五谷丰登.果实累累的,是力;移山倒海,甚至使星球击撞的,也是力!在人间如在自然界一样,力足以推动生命,也能促进死亡.两个极端摆在前面:一端是和平.幸福.进步.文明.美;一端是残杀.战争.混乱.野蛮.丑恶.具有"力"的人宛如执握着一个转折乾坤的钟摆,在这两极之间摆动.往哪儿去?......瞧瞧先贤的足迹罢.贝多芬的力所推动的是什么?锻炼这股力的洪炉又是什么?......受苦,奋斗,为善.没有一个艺术家对道德的修积,像他那样的兢兢业业;也没有一个音乐家的生涯,像贝多芬这样的酷似一个圣徒的行述.天赋给他的犷野的力,他早替它定下了方向.它是应当奉献于同情.怜悯.自由的;它是应当教人隐忍.舍弃.欢乐的.对苦难,命运,应当用"力"
去反抗和征服;对人类,应当用"力"去鼓励,去热烈地爱.......所以《弥撒曲》里的泛神气息,代卑微的人类呼吁,为受难者歌唱......



MSN: lxj_1228@hotmail.de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