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月光综合艺术 → [原创]聆听肖邦


  共有158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聆听肖邦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郁雨诗然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司令 帖子:97 积分:37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7-21 2:46:12
[原创]聆听肖邦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8-16 17:57:05 [显示全部帖子]

从我弹肖邦的第一首乐曲开始,我就爱上肖邦了。爱他那有点病态瘦削的面容,爱他写出的犹如天籁般动听的曲调,爱他那深沉的爱国之情。这是怎样的一位钢琴诗人呀~

忧郁

肖邦是忧郁的。这或许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吧。他从下患肺病,身体一直时好时坏,病痛的折磨使得肖邦难露笑脸,他只有在接触钢琴的那一刻才会神采飞扬。他是孤僻的,不合群的。他的心事只能对钢琴诉说,只能对少数几个真正理解他的人说,当他们无法理解他时,他会更加的沉闷,更加的抑郁,于是他会整天整夜的守在钢琴前面,钢琴不会说话,可钢琴懂他。肖邦或许在那黑白相间的一排琴键面前,才能释放自己的痛苦,才能寻求到那一份心中的宁静。肖邦时一位会用钢琴写诗的诗人。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会在他的作品中有完美的体现,他偏执地爱着钢琴,钢琴便是他地全部。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脆弱,他的“诗人”身份更是使他有了忧郁的气质。忧郁对于肖邦来说,是美丽的,那种美丽像罂粟花一般,虽然侵蚀了肖邦本来柔弱的身体,可带给我们的却是美丽的近乎窒息的音乐。想到这里,不禁心疼。

波兰

肖邦的根在波兰,这儿,是他的祖国,是他的故乡。然而,他的家乡却多灾多难,受尽了压迫和凌辱,肖邦迫于战争和长辈们的压力,终于踏上了飘零之路,在与亲人告别之前,他带上了一抔家乡的泥土,他要永远和祖国在一起!他去过维也纳,去过巴黎,去过很多地方,但他始终牵挂着波兰,他的心始终在波兰。当华沙起义失败时,肖邦混合着血与泪的练习曲——《革命》也诞生了。这是不屈者的怒吼,也是无能为力的悲哀!全曲的基调时如狂风暴雨般的愤怒,是声嘶力竭地呐喊,是面对死亡时地不甘!但,却充斥着光明与希望。这便是肖邦对祖国那分深深地热爱和不能参与抗争的愧疚。肖邦直到死也没能回到祖国,上天开的残酷的玩笑!“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波兰,生前我不能回到他*的怀抱,死后我也要回到祖国的土地。我要告诉波兰,我的心脏为波兰而跳动!”这是肖邦的遗言,这是他忠于祖国的证据!一个伟大的音乐家的伟大人格,在这里得以发扬光大!

作品

肖邦的作品是专一的。他唯一的写作对象便是钢琴。钢琴带给了他无限的灵感,创造了无数美妙的音符。88个琴键在他的脑中梦幻般的排列组合,然后随之产生了练习曲,夜曲,叙事曲……他几乎把钢琴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他可以不着痕迹地用一个音节或是三连音完成乐曲的过渡,他可以用华丽的装饰音或是颤音弥补钢琴不能演奏长音的遗憾,他可以巧妙的运用踏板让听者进入五彩斑斓的幻境……他,就像一个魔术师,所有的音符在他手中都是那么变幻莫测,无法琢磨。哦,这真是上帝的恩赐!

作曲和演奏技巧只是一首作品最表面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情感。比如,肖邦和贝多芬是不同的,即便他们的作品的主题都很沉重。贝多芬身在德国,他的乐曲中展现了德意志面对外敌特有的坚强和必胜的信念。肖邦则不同,他只能用低回婉转的音乐委婉地倾诉,或是像《革命》里那份虽然失败但却倔强地坚强,抑或是一种无奈?同是表现沉重,贝多芬是雄狮怒吼,而肖邦更像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那样忍辱负重,艰辛而坚韧。

我与肖邦

作为一个普通的钢琴练习者,我一直把肖邦当作神来看待的。开始了解肖邦大概是考过五级之后吧,因为一首考级曲目便是肖邦的圆舞曲,那首很简单的曲子曾经是我的最爱。或许真正开始喜欢钢琴也是因为有了肖邦吧。肖邦的曲子其实很随性,在大的节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情感的需要时快时慢,时而热情时而冰冷,这样会很容易沉浸在乐曲中,脱离现实。他的作品大多很难,需要专业水平才能演奏。可是,我却像上瘾了一般买了很多他的乐谱,哪怕只是弹上几个音几个小节,也会让我非常满足。若是弹到了我在CD里听过的曲子,我更会激动地翻来覆去地不停得弹,直到手指再动不了。买了很多CD,听了一遍又一遍,总也不知足。随便说说我的一些想法,真正想弹好肖邦的作品非常难,手指必须非常灵活,否则在弹奏装饰音和一些琶音时就会显得非常笨重,一首曲子往往就被破坏了。另外就是对节奏的把握,哪些地方该快,那些地方该慢,是随便不得的,不然听上去像散了架一般没精打采。对于听众来说,在听习惯了一个演奏家的一种风格之后最好就一直听这个演奏家的作品,不然猛地更换风格会另你非常得不适应。

现在的我仍然是非常喜欢肖邦,我曾经幼稚的拒绝除肖邦以外所有作曲家的作品,现在想来固然幼稚,但这份执着直到现在仍然影响着我。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郁雨诗然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司令 帖子:97 积分:37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7-21 2:46: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8-18 17:21:04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newquantum在2007-8-17 8:51:19的发言:

钢琴并不是肖邦唯一的写作对象,他还有钢琴协奏曲、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人声和钢琴的歌曲。

这个俺知道。不过那是少之又少了。在我这篇文章里主要是为了凸现他和钢琴之间的关系的。

再说钢琴奏鸣曲,钢琴歌曲还是少不了钢琴这个主角呀~而且钢琴协奏曲肯定也是要以钢琴为主的哈~

谢谢点评,我以后还会努力写的。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郁雨诗然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司令 帖子:97 积分:37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7-21 2:46: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8-22 23:45:18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newquantum在2007-8-21 19:42:18的发言:

严格地说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以及钢琴伴奏的歌曲中主角是大提琴和声乐而不是钢琴……

1959年的《国外乐讯》第5期中有篇谈肖邦乐曲演奏的文章提到几点可供参考:

1、肖邦大多是“扬抑”式的音乐思维,并特有“女性的”结尾,有些演奏不恰当地突出了结尾而变成“抑扬”式了。

2、肖邦的音乐并不是浅薄的沙龙音乐,而应该以更严肃的方式演奏,布索尼比较早地用严肃的方式演奏肖邦。许多现代演奏把肖邦弹得心满意足、心平气静,这和作曲家的面貌大相径庭。那些演奏大多是在“唱”、“说”、“响”,而不是在“呼吸”。

3、晚期的肖邦不喜欢浓艳的色彩,宁可要暗淡的色调;他最喜欢的是珠灰色——他的衣着、家具、壁纸始终都是这个颜色。

4、肖邦和莫扎特的音乐都以旋律为主。肖邦的经过句几乎永远源自旋律,而贝多芬和李斯特的经过句大多建立在和声华彩上。慢速弹贝多芬或李斯特的经过句听到的不是音乐,而是普通的琶音、枯燥的练习,没有任何表现力,只有按原速弹才有表现力。而慢速弹肖邦的经过句听到的是旋律,原速的经过句常常是加快了的旋律,这种隐约可辨的旋律正是魅力所在,好像人群中闪过少女的面庞。

5、肖邦的音乐有源自巴赫的织体丰富的“复旋律性”。不应把织体的细节硬拉到表面,恰恰是藏在“幽静的角落”里为妙。

6、肖邦的音乐常有极具活力的散板,但并不是漫无节奏,而是右手的自由节奏与左手的像“指挥”一样地严守拍节相结合。往往右手的旋律倾向于破坏拍节,左手严守拍节,坚持脉动的匀称性,是对立统一的。

7、肖邦的许多三部曲式有“悬念”或“悬置”的效果,比如第15前奏曲、第11圆舞曲:中间部分起主要作用,在弹得恰到好处时,中间部分会“悬”在听众脑海中,弹到再现部时,这个“悬置”的印象会使再现部带有与呈示部不同的色彩。

8、当时艺术家的音乐得不到附庸风雅的贵族上流的理解,也为肖邦的音乐增添了一缕特殊的哀愁。

感谢提供资料哦~全部收走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