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休闲论坛月光休闲 → [转帖]教师节--有感教师感动背后的六个遗憾


  共有193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教师节--有感教师感动背后的六个遗憾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memeji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爱琴海的养鱼人
等级:月光学者 帖子:2032 积分:8608 威望:15 精华:9 注册:2005-3-8 21:39:59
[转帖]教师节--有感教师感动背后的六个遗憾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12 13:49:49 [只看该作者]

一.晏才宏:到死没评上副教授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3月12日死于肺癌。在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据悉:“他上课已达到了这种境界,一杯茶、一支粉笔随身,从不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知识早已烂熟于胸,例题信手拈来,讲课条理清晰、自成体系。他的电路课被誉为“魔电”,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可在他57岁死时,居然还是一个讲师。校方对此的解释是“晏老师是因为‘不够全面’,而不能在职称上有所长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不是校方杜撰的理由,而是中国教育部门的主导观点,是中国实现。据媒体介绍,南方某大学一位23的老师因为学术论文多而被晋升为大学教授。所谓的学术论文以及外语等级,在中国的职称评定中,就像两个恶贯满盈的拦路虎,挡住了多少有真才实学的人的职称晋升。(摘自《从晏才宏之死 思索大学职称评定之恶疾》,网友供稿,不代表本频道观点)   熟知晏才宏老师的人都说,他最让人感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但更多人为他的英年早逝心痛时,多少都有替其不平和惆怅的成分,无论如何,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他高尚、实用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晏老师临终赠言   “世上没有爬不上的高山,没有学不会的学问,学识都是人类知识的积累。学生要学的就一定能学会。”   “对自己学习的课程不要厌倦,要喜欢它。各门知识都有艰难和有趣的两面性,开始时难以理解,一旦领悟,便豁然开朗。忘掉它是学习,而要当成游戏法则,就会很有兴趣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二.殷雪梅:身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

05年4月7日,江苏省金坛市被浓重的哀伤笼罩,小学老师殷雪梅的葬礼在这里举行。十余万群众自发来到虹桥小学,含泪为殷雪梅送行,葬礼地点虹桥小学操场黑压压挤满了人,数百名警察在维持秩序,校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临街的马路上也排起了长达好几百米的队伍,连操场围墙、紧邻学校的民房顶上都站满了人。这些群众以金坛本地人为主,也有从无锡、江阴、丹阳等地赶来的。这些人大多跟去世的老师殷雪梅素不相识,他们中有青年、中年、幼儿,也有80岁的老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位殷雪梅老师究竟是谁,有什么特殊经历呢?   五十多岁的小学女教师奋不顾身地用身躯护住自己的学生,从“虎口”夺下了六七位小朋友的生命。这撼人心魄的一幕就发生在殷雪梅身上。   52岁殷雪梅是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二(1)班的班主任。3月31日,该校一二年级的数百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电影院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当殷老师带着学生队伍沿斑马线过马路时,一辆黑色的小轿车由西向东飞驰而来,面对师生大军丝毫没有减速,危急中殷雪梅张开双臂,奋力将走在马路中央的学生推到了路旁。   小轿车从学生队伍的空隙处飞驰而过,只听见“嘭”的一声闷响,殷老师被牌号为苏DG1785的桑塔纳轿车撞飞到25米远落下,鲜血顿时从殷雪梅的鼻孔、耳朵汩汩流出。   几天后,殷老师在医院去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走了。曾经,母亲用微笑告诉周围的人什么是永恒。当她用羸弱的身躯挡在孩子们的前面时,我想苍天也会流泪的。妈妈,我好想您!”(殷的儿子)   正当越来越多的人为殷雪梅的事迹感动流泪时,家人在其遗物中发现了她的入党申请书。只是这份情感真挚的申请书已经永远无法亲手递交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殷雪梅1954年出生,1976年走上教师岗位,生前在金坛市城南小学任教近30年,深受学生、家长爱戴,先后多次获得金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假如没有这一次的英雄行为,在外人看来,52岁的殷雪梅就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并无十分特殊之处。然而,她教过的学生们最了解,殷老师对孩子是怎样的慈爱。有学生说:“她比妈妈还要亲。”这样一位好老师,却直到身后才实现入党的愿望,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三.徐宏杰:27岁大男孩在讲台前永远倒下

6月9日中午,高考最后一门科目的结束铃声响起,许多考生欢呼着奔向守望的老师。可是这动听的铃声,这梦里多少回期盼的场景,却将宝山区通河中学高三毕业生的心撕开了,强忍在心底的泪顿时化作倾盆雨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7岁的徐宏杰老师,亦师亦友,同样青春年少,曾答应要与同学们在人生的首场战役中并肩作战,但令人扼腕的是,他却于开考前4天被突发的心脏病从三尺讲台上卷走。从大学毕业到突然病逝不过5年时间,一届高中班主任,三届毕业班数学老师,徐老师短暂的教学生涯都在为学生答疑解惑。   “太不可思议了!”追悼会上,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为这位校史上最年轻的教研组长慨叹。27岁,很少吃药,酷爱运动,所有这一切怎么可能与心脏病搭边?“为学生日夜操劳,他是被累垮的!”与他搭档的李菁老师,神情悲伤。

四.徐本禹:支教不能靠个别人之力

徐本禹支教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如今支教的政策大大改善:一类学校的学生支教后可以免试读研究生,基本工资和当地的老师一般,年末还有5000的奖金。但我们鼓掌叫好的同时,也能看到有隐患藏在其中:许多学校的学生为了支教的额外利益激烈的争夺支教名额;而真心反而被忽略。“支教”这个词,是否从此意义被扭曲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山里的渴望一刻也不曾减弱,徐本禹干满了两年后流着泪回去了。支持西部教育的呼声却在他和许多人的努力下越发高涨,但那些为数不少的为保研而玩命争夺支教名额的学子们,却不免让人遗憾。

五.李松林:当了36年的老“民办”,无悔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0月18日下午,李松林又来到他魂牵梦绕的学校。   只不过,这次他不再以教师身份出现。今年9月,咸宁市咸安区教委实行全员聘用制,全区409名民办教师中,除了招考和退养各40人外,其余全部辞退,一次性给予经济补偿。   李松林就是被辞退中的一个。54岁的李松林于1968年高中毕业后,在咸安李沛小学任民办教师。这一呆,就是36年。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由于年纪偏大,回家后,李松林没有再找活干。对学校的深深眷念,使他时常悄然回到校园。“看看这帮孩子们,听着熟悉的读书声,我会不自觉地沉浸在回忆中。”李松林告诉记者。

这天下午,一年级在上语文课。李松林站在一楼的走廊,远远地看着。他昔日的学生陈晓芸在里面讲课。6年前,陈晓芸从中师毕业后,成了这里的代课教师。这次全区招考,她被聘为教师,身份和其他老师一样了。   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着陈老师的讲课,丝毫没有注意到窗外一个老人投来的关切目光。李松林背着双手,慢慢前行,眼睛始终看着教室。   踱至隔壁教室,洪亮的男中音传出来。讲课的也是他过去的学生,名叫李明,原在贺胜桥小学任民办教师。李明也是通过这次招考,受聘于李沛小学。   李松林轻轻推开教室后门,正在讲课的李明看见了,略微一顿。李松林做了个手势,示意李明不要停,然后,他在最后一排悄悄坐了下来。   几分钟后,李松林起身,微笑着出来。“讲得不错,很生动。”“丁零零…”放学铃声响起,静静的校园顿时喧嚣起来,伴随着欢快的笑声,孩子们从教室飞出。“李老师!李老师!”看到久违的李松林,孩子们拥上来,叽叽喳喳地嘻闹着。   李松林疼爱地摸摸这个脸,拍拍那个脑袋,满脸慈爱。   已近黄昏,秋日的夕阳斜照在校园。“您教了几十年书,如今一下子被辞退,会感到落寞么?”面对记者的提问,李松林坦然笑了。“如果说不留恋是假话,毕竟在这里呆了一辈子。不过我也明白,以我们过去的那些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了。”说话间,李松林指着不远处的李明和陈晓芸:“他们以前也和我一样是民师,但年轻人有抱负,通过自学考上中师,更新了知识,这不,他们终于圆了梦。”   送走了孩子们,和昔日同事道别后,李松林披着灿烂的晚霞,踏上归家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几十年来,广大民办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基层尤其在乡村学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一直未能进入国家编制,“有的素质偏低,年龄也偏大,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多年来都未能妥善解决。”社会不断发展,199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争取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1999年至2000年,全国有25万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而更多的像李松林那样的老师,却拿着一次性的经济补偿离开了多年的讲台。   不悔,但终究难以完全无憾;李松林正披着晚霞踏上归家路,而民办教师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六.王文胜:自费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达8年,负债累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王文胜,36岁,河南省获嘉县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致力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达8年之久,被人称作“环保狂人”。他一度抵押了自家的房子,背上数万元的债务,自费走遍全国10多个省和直辖市,做了200多场关于环保教育的演讲。   当面对记者的采访时,王文胜也不免满怀困惑:8年了,就是抗日战争也胜利了,可是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推行竟然还是老样子。   有关评论认为,环保狂人的困惑源于其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理想热情遭遇到了现实寒流,而这或许正是当前我国教科书循环使用尴尬现状的一个缩影。   如今,山东、福建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试行教科书循环使用,而王文胜这位孤独的环保狂人依旧在不遗余力地奔走呐喊。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Welcome to our research lab:

The State Key Laboratry of Molecular Reaction Dynamics,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http://mrdlab.iccas.ac.cn/ywb/ywb.htm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草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上尉 帖子:659 积分:1944 威望:2 精华:0 注册:2005-7-8 15:0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17 0:00:13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帖,居然没人顶




也许我曾经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但对钢琴,
我永不言弃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aojiaohuazi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下士 帖子:71 积分:5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9-9 13:19:0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25 18:55:01 [只看该作者]

ding!!!!!我顶一下   在央视看到徐本禹哭 很难受!!!


我不欠别人的,也不想别人欠我的!嘻嘻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memeji
  4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爱琴海的养鱼人
等级:月光学者 帖子:2032 积分:8608 威望:15 精华:9 注册:2005-3-8 21:39:5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25 19:05:55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我很幸运~在我学习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个非常好的老师在我身边~

初中时的化学老师~如果没有她~我可能不会走上化学这条路~

高中时候的班主任~在我最浑噩的时候让我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

进了大学~又遇见了位可敬的老教授~带领我第一次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现在~我又有一位虽然年轻却令人敬佩并且乐观随和的导师~

回想起这些老师~我总会一次次的感动~从他们身上~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Welcome to our research lab:

The State Key Laboratry of Molecular Reaction Dynamics,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http://mrdlab.iccas.ac.cn/ywb/ywb.htm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扎特还没死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莫扎特研究协会委员
等级:贵宾 帖子:616 积分:2007 威望:5 精华:1 注册:2005-6-17 4:22:2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25 23:44:51 [只看该作者]

memeji兄,能对自己老师们有这份真诚感激和尊重,肯定是个"孝子",百善孝为先,你以后会过得很不错的!

能如此孝敬老师的学子,不多,我欣赏你!



大家注意!!莫扎特真的还没有死!!不信可加入他的群:20659938莫莫群于莫扎特诞生250周年诞生!!!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newquantum
  6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苏联作曲家协会主席
等级:月光学者 帖子:582 积分:4854 威望:5 精华:6 注册:2005-6-20 19:06:20
天妒英才——张筑生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26 11:40:41 [只看该作者]

张筑生 了不起的教授 编者按 张筑生是北京大学数学教授,2002年2月因病去世。他具有很高的学术天分和创造才能,却甘于从事最基础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他身体有残疾,12年前得了严重的鼻咽癌,却以惊人的毅力战胜自我,带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选手,连拿五届总分第一;他忘记自我,诲人不倦。张筑生是了不起的教授,他的精神值得大力弘扬。

学问、口才、活力,让人想象不到他左手残疾,为治鼻咽癌整整化疗12年

  张筑生1940年出生于贵阳市,1983年成为北京大学的第一位博士。北大百年校庆时,他的编号为001的博士证书被当作珍贵文物展出。

  据当年的研究生同学、现任北大数学学院教授赵春来回忆,张筑生本应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博士:“1982年他就在硕士毕业论文里,把著名数学家Sm a le提出的‘四大猜想’中的一个给干掉了。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授予张筑生博士学位,只是由于校长张龙翔过于谨慎,‘新中国第一位博士’的荣誉才被其他学校的人获得。第二年,张龙翔急了,专门请了一百多位专家给张筑生一个人搞博士论文答辩,场面极其壮观。”

  采访张筑生生前的同事、学生,大家都用“才华横溢”来形容这位面容清瘦、衣着简朴、左手残疾的教授。文兰院士是张筑生的同门师弟,他提醒记者不要刻意提张筑生有什么残疾,其实他的学问、口才、活力,让人根本想象不到他身体上的缺陷。因为罹患鼻咽癌,他整整化疗12年。文兰说:“在78级53名研究生中,张筑生是学问家。他是我们微分动力系统讨论班上的主讲,一讲就是三个小时,都是学科前沿的东西,黑板写满了擦,擦了又写满,总是一肩膀粉笔末子。他有很好的文学造诣,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深奥的数学内涵。后来他写出了《微分动力系统原理》,成为该学科国内最早的研究生教材。我至今还用这本教材给研究生上课。我们的导师廖山涛院士对该书的评价是:‘有了这本书,一大批年轻人就可以顺利地进入学科前沿。’廖先生从不表扬谁,唯独对他例外,说‘张筑生的知识面广博得惊人’。”

   留美归来,他接受了编写教材的硬任务。明知这不算成果,他照样呕心沥血

  张筑生并非著作等身的大学者。目前北大数学学院共有62名教授,其中有5名院士、45名博导,张筑生至死都没评上博导。他一生只写了三本书:《微分动力系统原理》、《数学分析新讲》(共三册)、《微分拓扑讲义》。

  采访中,几乎每个人都向记者提到张筑生编写的教材《数学分析新讲》。“数学分析”是数学系的基础课,相当于其他系的“高等数学”。1986年初,张筑生刚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作访问学者归来,领导就给他一个教材改革的硬任务:编写《数学分析新讲》。有朋友劝他:“在北大,只有科研成果才是立身之本,而编写教材则不算科研成果。”张筑生没有犹豫,放下手头的学术课题,马上进入角色。此后的五年间,张筑生白天教学,晚上根据教学讲义整理书稿。圆珠笔芯写干了一大把,《数学分析新讲》一、二、三册相继面世。

  陈天权曾是北大数学系“十大才子”之首,现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十多年来他一直把张筑生的《数学分析新讲》作为首选教材。记者请65岁的陈天权评价一下这套教材,陈先生显得非常谨慎:“数学分析的书多如牛毛,我没有全部见到,不敢妄加评论;不过与我所见到的书比较,张筑生的这套《数学分析新讲》,是有特色的。我跟张筑生不是很熟悉,但知道他为了编这套教材花了大量心血。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基础的课,讲好了不容易,但讲得再好也不算学术成果。张筑生能这么投入地搞一本基础教材,是非常难得的。”

  张筑生本人对这套教材也是钟爱有加,他在书的后记里写道:“从编写教学改革实验讲义到整理成书,前后花费了五年时间。明知是‘吃力不讨好’,却硬着头皮做了……《红楼梦》里有两句诗: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夫人刘玲玲回忆,就在这套《数学分析新讲》面世不久,张筑生被查出了鼻咽癌,从此开始了12年漫长的放疗过程,直到去世。

  张筑生去世时,正有一个“北大教授抄袭案”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一些外系的学生听说《数学分析新讲》的作者去世了,就在北大校园网上作文悼念:“幸亏北大还有张筑生这样的教授……”

   他带领数学奥赛国家队连拿五届总分第一,连命都搭进去了,但无法记入教学工作量

  1995年,张筑生受命担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主教练,一干就是五年。

  这又是一份无法“出学术成果”的苦差,甚至无法记入“教学工作量”。赵春来教授告诉记者,院里每年核算教学工作量,张筑生都要差一点;虽然每次都由领导“特别照顾”,顺利过关,但对张筑生来说还是有点委屈。“为了搞这个奥赛,他连命都搭进去了。我做过一次教练,再也不想做第二次,累死人了。外人根本不了解这份差事的艰苦程度。”

  好在那些参加过奥赛的学生是了解的。记者找到当年的数学奥赛世界冠军、现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士的姚健钢,提起张筑生,他唏嘘不已:“数学奥赛搞了几十年,出题是最难的。因为参赛选手都是中学生,所以每道题都要把高等数学初等化,这种倒推的过程非常艰苦,要搞出一个既有新意,又有难度,还能分出学生优劣的题目,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而张老师每年都能拿出几十道新题,非常令人佩服。要知道,从1990年查出鼻咽癌起,他又患了严重的结肠炎,癌变也转移到了肝部。2001年夏天,在天津南开大学,他一个人为200名预赛选手办培训班,从出题、判题、讲课到讨论,他唱了七天‘独角戏’。你知道这七天是怎么过来的吗?他口腔溃疡、唾腺损坏、严重的结肠炎、全身骨头疼,还有晚期肝癌引起的腰以下严重浮肿,每天只能吃一点牛奶、葡萄糖、豆腐等流食。”

  带着半身癌细胞,领着一帮数学尖子,五年间张筑生从加拿大转战到阿根廷,在70多个参赛国中,中国队连拿五届总分第一,其中三次所有参赛选手都获得了金牌。这一成绩,在世界范围内尚无先例。

  连续拿了五个世界第一的同时,张筑生在北京协和医院也拿了一个“第一”:他是该院有史以来接受最大量放疗的癌症患者。有一次在课堂上,张筑生对着下面几十张青春的脸说:也许你们所有人经历的痛苦之和,也没有我一个人经历的痛苦多。当时学生们还有些不服气。现在张教授去世了,同学们服气了,深悔没能分担老师的痛苦。

   病情加重,为讲课只好禁食禁水。他拒绝全休,要用工作忘掉痛苦,直至最后一息

  学校教学、奥赛培训之外,张筑生还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办的“数学教师研讨班”授课,一讲就是8年。头几年他分文不取,后来才拿点授课费,但无论有无报酬,他都风雨无阻,单手骑着车穿行在车流人海之中。

  在外人看来有些奇怪的是,张筑生在教师进修学校开了8年课,一些年轻教师就跟着他上了8年学。如人大附中的彭建平、20中学的刘运河、101中学的白雪等。进修学校副校长赵大悌说:“大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个研讨班都能得到解决,而张先生则是研讨班的出题人和解决方法的归纳者。”白雪说:“国际数学大赛的题,一般答案都有两三页之长,而张老师只用四、五行算式就解决了,简直神了。更主要的是他教会了我用中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解决问题。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们都很佩服他。”

  2001年下半年,张筑生的病情更重了,严重的结肠炎闹得他一天要上几十次厕所。为了上好一堂课,他要提前一天节食,上课当天则禁食禁水。院领导劝他全休养病,他不同意。刘玲玲代他向领导解释:“他要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生命的最后日子。与其让他在痛苦中煎熬,不如让他在工作中忘掉痛苦,在思考中享受快乐。”

  就这么痛并快乐着,张筑生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2002年1月11日下午2点30分,已经失去方向感的张筑生被几位研究生抬进北大第一教学楼208室,这是他的微分拓朴学考场,他要亲自为38名学生监考。很快学生的成绩和评语都出来了。紧接着张筑生就住进了医院。2月6日,张筑生与世长辞。

  张筑生和刘玲玲没有孩子,他们把一茬接一茬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奥赛金牌得主、北大研究生安金鹏回忆说:“2002年2月1日,张老师病危,我去医院探望。张老师苏醒过来了,拉住我的手,坚持让我坐在他跟前,不准我起来。我就坐在那里,看着瘦得脱了相的张老师,心绪烦乱。过了好一会儿,张老师又慢慢睁开眼睛,看到我还坐在那里,慢慢地露出了安静的微笑。我被震撼了,从这个笑容里面,我看到了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

  张筑生去世后,北大校园网的BBS上贴满了悼念文章:

  “张老师也许是我一生中再难遇到的顶尖级的老师……当他讲到几何,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没有学过真正的几何;当他讲到代数,我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学过真正的代数。张老师的数学思想深刻但极其清晰,使我这样智力平常的人都能懂。”

  “我曾经数次拜访了张老师以前在蔚秀园的家,真的是非常清贫,看过后我一度放弃了要从事科学研究的打算。2000年的夏天,最后一次拜访,张老师高兴地拿出蓝旗营的结构图,说:用我和刘老师的积蓄,也可以住进去了。我难过得哭了。”

  “张老师,是您让我明白了,思考的乐趣比物质的享受更加高贵。张老师,您走好。”

  张筑生没能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他一生钟爱教育事业,心里只有工作、学生。他似乎不懂得争成果,争头衔。然而,熟悉他的人们授予了他最高、最响亮的头衔——真正的教授

更多文章:

http://math.berkeley.edu/~jgyao/hxweb/zhang/index.htm



艺术中那些新方法和新发现本身从来不是最终目标;他们总是使用那些方法和发现,使题材的涵义进一步贴近我们的心灵。
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发展史。
——E.H.Gombrich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