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生于诺夫戈罗德的奥涅格庄园。童年时代是在一个音乐环境中度过的,他的全家都是音乐爱好者。当他出生时,父亲是退休的官吏,一个很有天才的业余钢琴家,还作过曲。母亲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个音乐教师。九岁时,他已经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学生了。从1885年起,他跟莫斯科著名的钢琴家和钢琴教师兹威列夫学习钢琴。1889年,拉赫玛尼诺夫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跟俄国大钢琴家亚历山大?济罗齐学钢琴,跟谢尔盖?塔涅叶夫学专业音乐理论,跟安东?阿连斯基学作曲。1891年毕业于音乐学院的钢琴系,次年又毕业于作曲系。他的毕业作品独幕歌剧《阿列科》(脚本由符?聂米洛维奇—丹钦科根据普希金的诗《茨冈人》编写)是花了十七天功夫写成的,由于成绩优异,获得了金质奖章(最高奖)。从此拉赫玛尼诺夫开始了作曲家的生涯。他也是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和指挥家,经常在音乐会上露脸。
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十月革命以前写的,包括两部交响曲、三部钢琴协奏曲、三部歌剧、交响诗、康塔塔,以及大量的浪漫曲和钢琴曲。其中如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号)和作品第4号中的几首浪漫曲(包括著名的《在寂静的神秘夜晚》),都是学生时代的作品。作品第3号的五首钢琴曲,是和《阿列科》(Aleko)同一年作的,其中第二首就是举世闻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济罗齐在伦敦的一次音乐会上演奏这个作品,引起了轰动一时的热烈赞赏。伦敦爱乐协会因此向拉赫玛尼诺夫发出邀请,请他在1898年音乐季节的一次音乐会上指挥了他自己的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这一时期的作品,是以柴科夫斯基为楷模的。他曾说过:“在我年青时候,完全被柴科夫斯基的作品迷住了。”1893年柴科夫斯基去世,拉赫玛尼诺夫写了《哀歌三重奏》(Trio Elégiaque),作品9号,表示悼念。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交响曲》(作品13号)完成于1895年。1897年在格拉祖诺夫指挥下演出于圣彼得堡时,遭到了失败,这使拉赫玛尼诺夫深感痛苦,一度陷于消沉。但不久又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出现了《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号,1901年)、大合唱《春天》(The Spring, 作品12号,1902年)。歌剧《吝啬的男爵》、《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作品24和25号,1904 – 1905年)、《第二交响曲》(作品27号,1907年)、交响诗《死亡岛》(The Isle of the Dead,作品29号,1907年)、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号,1909年)、交响诗——大合唱《钟》(The Bells,作品35号,1913年)等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优秀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离国以前的作品,以抒情性为主,他用植根于俄罗斯民歌的宽广旋律和丰富的和声语言,抒发自己的生活感受,创造出诗意般的音乐形象,一方面反映了俄罗斯大地的自然风光,一方面也流露出了处于沙皇统治下的压抑情绪和窒息气氛。他属于脱离当时的政治生活,不理解革命意义的知识分子之列。十月革命后,他离开了祖国。这对于他的艺术创作是极为不利的。在离国后的头十年中,他专门投身于演奏活动,几乎没有写出什么新东西来。直到1926年,才完成了一部第四钢琴协奏曲(作品40号),实际上也是他在俄国的时候就开始构思的。
在拉赫玛尼诺夫晚年的生活中,祖国始终是他的创作主题;而且远离祖国的痛苦,达到了一个悲剧性的高潮。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象征死亡的主题《愤怒的日子》(“Dies Irae”)。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1934年)、第三交响曲(1936年)和交响舞曲(1940年)。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拉赫玛尼诺夫把举办多次音乐会募集到的钱,通过苏联驻纽约领事馆捐献给苏军战士们。1942年3月25日,他在写给苏联驻纽约领事的信中说:“这是一个俄国人所能做到的对俄国人民抗战事业的支援。我衷心希望,并相信俄国人民会取得全面胜利!”
拉赫玛尼诺夫于1943年初得病,3月28日死于洛杉矶。
这首交响曲,A小调,作于1935 – 1936年,其在瑞士琉森附近别墅生活期间,1936年11月6日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挥费城管弦乐团首演。共3个乐章:1、缓板序奏,转为主部中庸的快板,第一主题含有序奏因素。在第二小提琴呈示的重要音型移至管乐时,大提琴表现第二主题,小提琴继承后转交圆号。以第一主题要素而成为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第一主题素材发展时插进若干新动机。再现部平凡地复现2个主题,最后是回想性的尾奏。2、不太慢的慢板,变相的复合三段体。第一段为不太慢的慢板,充满幻想性抒情气氛。在竖琴神秘的拨奏上,圆号奏与第一乐章开头有关的旋律,引出小提琴独奏情意绵绵的主题。通过G弦上小提琴推移进入中段,长笛平静地奏出主题,低音单簧管继承,这一主题衍生的2个动机由弦乐与管乐追逐,长笛回想第一段。然后进入活泼的快板,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新动机,弦乐奏C大调主题后以细微的三连音动态引出F大调主题。不久,速度恢复原速,进入第三段,对第一段的再现,以慢板平静地结束。3、快板,单一主题的奏鸣曲式。导入句后,由弦乐呈示主要主题,谐谑地推进。在主要主题为要素的推移后,进入相当于发展部的第二段,主要主题交替,使用赋格发展,转调与插入嬉游曲式乐句进行对位。赋格方式与奏鸣曲方式各再现一次后进入再现部,简洁地再现呈示部要素,进入终结部加快速度,最后从较快的快板转为活泼的快板,强有 力地结束。
以下内容需要花费现金29才可以浏览,您只有现金0,无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