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Op.58
贝多芬写了五首钢琴协奏曲,其中四首是为了他自己的演奏而写的。在
他音乐生涯的早期,贝多芬作为钢琴家的名气要比作为作曲家的名气大得
多。而且由于那时的作品不受版权保护,所以他一直要等到自己充分利用这
些作品之后,才把他们出版。因此,他在1805 年和1806 年间创作的第四协
奏曲的乐队部分到1808 年8 月才正式出版。这部协奏曲是1808 年12 月22
日在维出纳剧院公开首演,那次音乐会曲目很多,包括第五、第六交响曲,
第四钢琴协奏曲,合唱幻想曲,以及C 小调弥撤中的四个乐章和女高音咏叹
调《啊!背信弃义》。那场音乐会不算成功,但贝多芬亲自担任独奏的第四
钢琴协奏曲却获得好评。在场的赖夏特记下了他听贝多芬演奏的感受:“他
的演奏异常灵巧;并且用了最快的速度。Adagio 是一首开展得异常美丽
的歌曲,一首出自大师手笔的乐章;他在钢琴这个乐器上唱出了深刻的伤感,
使我异常激动。”
1、中速的快板 跟一般协奏曲不同,这部协奏曲没有惯用的乐队引子,
而是由钢琴直接奏出第一主题。据贝多芬的一些笔记,这个主题与第五交响
曲开头那惊心动魄的动机——即所谓的“命运叩门”——源于同一思想。但
在这里,这个主题却十分温存,描绘出一个抒情形象:
1 4
4 = G
钢琴独奏■
我们先是在钢琴上听到它轻声细语的陈述,然后由乐队在弦乐器上柔和
地回答着,似乎是来自远方。这时候,音乐从G 大调转入B 大调,调性色彩
形成了对比,钢琴的一些轻快的三连音句也使色彩有所变化。然后钢琴就转
入更富有即兴式的发展。在钢琴奏出的格外有表情的连接段之后,音乐的进
行就失去了开头那种静观、沉思的因素,越来越热烈昂扬,于是,在小提琴
上出现了第二主题的第一支旋律:
1 4
4 = G
第一小提琴■
钢琴独奏返回时,弹了一个沉思般的华彩式经过句乐段,和乐队一起再现井
发展了一些基本主题。在充满着旋律的开头几页中,美丽的乐句一个跟着一
个。尽管这些旋律都开展得十分壮阔雄伟、有冲刺的琶音、辉煌的音阶,和
突然的力度对比,但是,从整体上看,这一乐章仍是非常抒情的音乐。
2、稍快的行板 这一乐章的突出特征,是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对话。这体
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所喜爱的对话原则。乐队奏出严厉恐怖的断音主题,而
钢琴独奏叹息般的答句优雅动人。李斯特曾把这对话解释为希腊神话中的奥
菲斯用音乐驯服地狱里的魔鬼。无论与否,对话中所用的命令式的八度和钢
琴回答时所用的温和而祈求的语气,确实像是代表了两种对立的力量,或是
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人。最后,对话的双方取得了妥协,乐队严厉的音响缓
和了,钢琴叹息般的音型越来越宽广有力。齐奏的主题在低音区神秘地隐约
可闻,在乐队的持续和弦的背景上,钢琴最后一次露面,就在这轻微的持续
音中,音乐不间断地直接转入第三乐章。
3、活泼的快板 第二乐章动人的伤感情绪被下面这个由弦乐轻轻奏出的
轻松活泼主题打断。这个主题就是未乐章回旋曲的叠句:
1 2
4 = G
第一小提琴■
钢琴用优美的变奏回答了由弦乐奏出的一些乐句。在这个谨慎而周密的开场
之后,全乐队突然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重复了这个主题,因此,这首回旋曲
充满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接在慢板乐章的深刻阴郁之后的强烈的狂欢,
使人回忆起关于贝多芬在他朋友面前即兴演奏时心潮起伏的一些故事:有
时,当他弹完了以后,回过头来看到他的听众万分激动时,就会大笑起来,
嘲弄地说:“我们艺术家不要眼泪,我们要的是喝彩。”
未乐章里充满着出人意表的对比,忽尔妖冶迷人,忽尔咆哮,忽尔闪耀
着火花。在盛饰的华彩乐段和富有幽默感的思想余波之后,它进入了一段得
意洋洋的presto;此时,不断出现的回旋曲叠句仍然统治着宏伟而欢快的乐
队。
摘自<贝多芬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