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作曲家&作品 → [转帖]信仰艺术 信仰巴赫


  共有140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信仰艺术 信仰巴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memeji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爱琴海的养鱼人
等级:月光学者 帖子:2032 积分:8608 威望:15 精华:9 注册:2005-3-8 21:39:59
[转帖]信仰艺术 信仰巴赫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5-30 9:19:04 [只看该作者]

信仰艺术 信仰巴赫 出处:巴洛克音乐圣殿 提供者:刘自立

自从门德而松将巴赫重新发掘以后,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对这位巴罗克时代的古典音乐大师的了解更上层楼。在今天的发烧友中,将巴赫视为古典音乐中第一人的看法极为普遍。对于笔者而言,巴赫的音乐,他的复调手法和对位结构,为未来的人们提供了立体思维的极大可能性。他的音乐不但影响了许多音乐家,而且影响了大批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俄罗斯文论家巴赫金关于在小说中运用复调手法的观点,一直以来,受到欧美文学家的重视。在巴赫金的观念中,小说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就是一种复调和对位的关系。也就是说,作者创造的人物,原于他独立的对于作者的存在;从而导致作者无法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对他营造的主人公说三道四;而是不得不采取和他的主人公平等对话的地位。巴赫金主要以托思妥耶夫的小说,作为他论证的依据。这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另一方面,由于巴赫的音乐具有非常古典的美学内涵,而不同于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不同于比如说贝多芬的音乐。所以,他的音乐与其说是热情的,不如说是均衡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冷俊的。在巴赫音乐的演奏方面,人们最近一直推崇古尔德的演奏。他的演奏特点,就是在最大限度上,将巴赫的立体感,层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与伦比。当然,他的演奏完全不同于浪漫派的演绎手法。但是,这一点看法,或许不同于德国人自己的乐评。  

  作家马丁·莫泽巴赫在他的纪念文章中是这样认为的——他说:“1525年,马丁· 路德发起,但后来又假腥腥嗟悔的破坏圣像运动”,摧毁了当时德国的各类文化遗产;而巴赫的音乐“填补了感情的空白”。在巴赫和路德之间,产生了一种比较微妙的关系。路德崇尚人类社会中个性的地位;他崇尚主观多情的而非客观肃穆的音乐。于是,在巴赫那里,音乐的主观多情,就和对于上帝的颂扬契为一体。一如他后来所说的,虔诚的音乐中,仁慈的主无所不在。   

  如此说来,巴赫的所谓主观热情,是理所当然地包含在他的宗教情感当中的。这一点没有疑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巴赫的音乐,是建立在宗教的思想感情上的音乐;同时,他又是以宗教为其籍口,从而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作为其音乐的出发点;而这,正是马丁·路德之新教的主旨所在。于是,音乐的宗教感,人文化,进而可以说是大众化,成为巴赫音乐的特点(而此一大众化,可以说一直化到当代的音乐会上;化到无数音乐大师对他的永无止境的理解当中;而一般的音乐爱好者们,也逐代而进,日益对巴赫的音乐表现出没有穷尽的巨大兴趣!)另一方面,无论是西方的人们还是东方的人们,他们的信仰危机,在我们这个地球村上已经日趋严重。人们通过音乐,艺术,文学而求得一种信仰的复得,信仰的补救,是极为明显的事实。所以,人们在接受了贝多芬的反叛性音乐的同时,却更加热衷于巴赫的,或者其他更为古典的音乐的趣味,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其实,当人们来到无论欧洲的哪一个国家,他们多会发现欧洲的风貌几乎完全是古典的,是带有上帝未死之痕迹的,是并非无中心,无规则的。巴黎,罗马,维也纳他们的建筑就是音乐;就是巴赫,海顿,莫札特,贝多芬的音乐。  

  我们并未看到斯帝分大教堂或者圣彼德大教堂的覆没。我们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里欣赏到极为宗教化的威尔第的“安魂曲”;在萨尔茨堡,在林茨的无名小教堂里,乐手们为你拉一曲巴赫的小提琴曲。你会感到,音乐的建筑和建筑的音乐,将你紧紧围拢。所有的所谓现代派的东西,在这样的音乐中当然完全失色,完全失落。  

  于是,我们自然会想起尼采的话的反面,上帝没有死!只是他改变了他原先的存在方式。就像巴赫在他的音乐里取消了圣人和凡人的界限。在这样的一种存在当中,欧洲的艺术家,音乐家们,对于马丁·路德以来的人与上帝的关系,调整得十分“科学”,十分得体;而不像我们,在没有任何建构的思维中,就要行解构之能事,而落得个一无所有的境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宗教”产生些微的敬仰和些微的虔诚,那末,我们应该多多地倾听巴赫的音乐,听一听何为带有信仰的艺术,带有信仰的音乐。  

  值得一提的还有,巴赫的音乐是德意志理性哲学的化身。他的音乐十分数学化,以至有人认为其音乐处在一种无限的循环当中,其起点,也是终点;反之亦然。这一所谓的“怪圈”,一直是人们对他的音乐极为著迷的原因。这一音乐逻辑的建构,我们东方人对之十分不解,却又欲罢不能。这样的一个逻辑,使巴赫的音乐百听不解;又似有所解。深而言之,这又是逻辑本身所无法加以解释的。在此层面上,巴赫的音乐又是对逻辑的一种背离;正是这种既含有非逻辑的信仰的成分;同时又十分理性化的音乐,使得人们无法确切的对它进行诠释,从而突现了它的作为纯音乐的伟大价值。  

  这一点甚至连比尔·盖茨也是狻有同感。他为巴赫当年所在的音乐活动场所莱比锡托马斯教堂的翻修出资襄助。今天的托马斯教堂虽然风采已蔽,但是,巴赫的巨大影响使它有了重整辉煌之可能。据悉,巴赫在莱比锡最初的几年里,每星期都要写一部清唱剧。莱比锡当年的市 们,曾以高敖的眼光看待这位音乐家。而今,托马斯教堂已被十九世纪建造的商业大楼所包围。人们在今天的教堂里,可以看见高高悬挂的巴赫和门德尔松的画像。这无疑是对非艺术化和拜物教的一个抗争!  

  现在我们简单地回顾他的生平。  

  1685年,约翰·巴斯蒂安·巴赫,生于埃森那赫。 

  1703年,他在阿恩斯塔首次就任管风琴师。  

  1708年,前往魏玛担任乐师。  

  1717年,巴赫担任克腾宫廷乐长。  

  1723年,任莱比锡托马斯合唱团主事。  

  1724年,《约翰受难曲》在来比锡首演。  

  1729年,《马太受难曲》公演。  

  1740年,研究赋格艺术。  

  1750年,在莱比锡逝世。  

  在纪念巴赫的日子里,有幸前往他的几个故地的人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埃森纳赫,还是莱比锡,二百五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对那些代表巴赫的景致,代表巴赫的建筑,都处在一种十分美好的回忆与向往当中。“埃森纳赫城市虽小,但它和那个时代的伟大音乐家密切相关巴赫家中有四人担任过圣乔治教堂的合唱队主事。在那幢人们估计是巴赫故居的宽大房子里,甚至还能听到他那个时代的乐器管风琴的优美高音,温柔低音,钢琴的细声细语,还有一把银铃斯宾耐琴”。  

  在巴赫当年上过的拉丁学校,两德统一后,重新由当地的基督教会开办。三百多名学生在挂著十字架的教师里上课。  

  让我们在那些美好的,前东德的大小城市里,去触摸巴赫音乐的虔诚和热情吧!  

  让我们在世界各地,以巴赫的名誉,来思考我们应该敬畏的音乐,艺术和信仰吧!



Welcome to our research lab:

The State Key Laboratry of Molecular Reaction Dynamics,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http://mrdlab.iccas.ac.cn/ywb/ywb.htm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月光浩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月光钢琴教育家
等级:月光盘古 帖子:3504 积分:16234 威望:20 精华:39 注册:2005-2-16 20:50:0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4 21:29:55 [只看该作者]

我最崇敬的音乐家之一!无比崇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


我爱钢琴!!QQ 31934340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