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古典资讯 → 国际钢琴大师乌戈尔斯基在沪指出 琴童成名太早未必是好事


  共有101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国际钢琴大师乌戈尔斯基在沪指出 琴童成名太早未必是好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蜘蛛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中士 帖子:219 积分:21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2-19 14:42:34
国际钢琴大师乌戈尔斯基在沪指出 琴童成名太早未必是好事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4-22 23:58:39 [只看该作者]

钢琴大师乌戈尔斯基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在大师课上指出:“学琴要早,不代表成名要早,荣耀对青年未必是好事,爱音乐的应该是一颗单纯的心。”   别去想一夜成名   钢琴大师乌戈尔斯基登上上海音乐附中钢琴大师课舞台时,很多孩子都好奇地瞪大了眼睛。衣着简朴随便,爱因斯坦的爆炸式发型,加上一口俄式德语,大师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但是,当他的双手一触键盘,整个小音乐厅的空气顿时变得清澈宁静。乌戈尔斯基时而专心倾听,时而激情示范,不时停下来看着翻译,唯恐孩子不理解他的言语。   39岁才开第一场个人音乐会的乌戈尔斯基几乎是乐界“大器晚成”的代名词。然而,在谈及亚洲琴童学琴非常刻苦之余,大师也表示:“成名太早,对孩子来说,未必是好事。”在钢琴边,大师大幅度摇晃身体、夸张做作地挥动双臂,“疯狂”地弹了一段,然后说:“现在很多10岁甚至6岁的孩子都是这样子弹琴的,不该这样啊,小孩子学琴弹琴的心应该更简单一些。别去想一夜成名,别去在意飞舞在天才、明星头上的光环,让我们回到音乐本身中来吧,音乐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再次来沪为圆梦   提着旧皮箱、包里装着俄语版《道德经》,走遍各国音乐舞台的钢琴家乌戈尔斯基,被称为非英语世界里“道行”最深厚的钢琴大家之一。熟悉大师的人都知道,早在2001年第一次来上海演出后,乌戈尔斯基就期待着再次来沪,此番可说是圆梦而来。2001年9月23日晚,他首次来到上海,在大剧院的音乐会上,大师那源自内心深处的演奏,赢得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共鸣,全场起立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让大师颇为感动,当时就表示,一定要再来上海。   现场演奏不可替代   演出主办方之一的上海爱乐协会负责人段为亮介绍说,乌戈尔斯基40多岁才被世界乐坛所知道。   从前苏联辗转至柏林之后,他的第一张贝多芬钢琴专辑震惊了唱片界,被誉为鲁宾斯坦、霍洛维茨等前辈之后又一位“卓尔不群的大师”。然而,与更容易名满天下的录音相比,这位俄裔德国钢琴家更热爱舞台现场演奏,他说:“演奏,是演奏者和听者之间心灵的对话,现场的交流是录音永远都不可能替代的。”而大师本人也正是“极具现场震慑魔力”的演奏家,以至于有乐评认为:“听过他现场演奏的人,会把他录过的唱片统统扔掉,然后祈祷他长命百岁。”无数发烧友在听过他的现场音乐会后表示,“必须要向乌氏脱帽致敬,因为他扶正了太多倾斜的耳朵。”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