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钢琴学术论坛音乐研讨区古典资讯 → 钢琴协奏曲音乐会“键盘上的莫扎特”


  共有134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钢琴协奏曲音乐会“键盘上的莫扎特”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月光浩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月光钢琴教育家
等级:月光盘古 帖子:3504 积分:16234 威望:20 精华:39 注册:2005-2-16 20:50:03
钢琴协奏曲音乐会“键盘上的莫扎特”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0-13 6:06:48 [只看该作者]

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10月14日,保利剧院将上演一场钢琴协奏曲音乐会,让“键盘上的莫扎特”重新震撼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演出曲目介绍
 

  歌剧《唐璜》序曲,作品527号
 

  《唐璜》又名《唐-乔凡尼》,是莫扎特继《费加罗的婚礼》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唐璜》是一部四幕九景的喜歌剧,据说在首演前24小时,莫扎特才将序曲写完。该剧于1787年10月29日在布拉格剧院首演,在没经过任何事先排练的情况下取得极大的成功。

  《唐璜》序曲的篇幅相对当时的歌剧序曲来较长,大约6分钟。创作手法也标新立异,莫扎特用音乐的方式勾勒出来居中完全对立的主要人物形象——严肃而古板的司令官与贪图自由享乐的唐璜,直接引用了部分剧情旋律,使得歌剧的中心思想在序曲中已经有了具体的反映。

  这首序曲采用奏鸣曲方式写成,其漫长的引子几乎完整地引用了歌剧终场司令官石像出现在唐璜家晚宴上的场景音乐。在引子告一段落之后,序曲进入了奏鸣曲的快板部分,也是整首作品最主要的部分。这里作曲家用简洁而富有舞蹈性的旋律塑造出了主人公唐璜复杂而又充满魅力的个性形象,音乐风格变得明快、轻松而富有活力和朝气,与先前深沉的引子形成鲜明的对比。随后的部分在调性色彩和器乐编配上显得更为丰富多彩,旋律和节奏越来越激动人心,其实这个高潮部分正预示着主人公唐璜为追求享乐生活而与那些阻碍他自由的对立者所展开的斗争。随后的再现部,唐璜的“浪子”形象重新出现,音乐随之变得清澈,不知不觉地把音乐转入歌剧的序幕·。莫扎特把序曲同歌剧直接联系在一起,也是本剧的一大特色。与之前的《后宫诱逃》类似,为了能让这首序曲独立地在音乐会上演出,莫扎特还特意为它追加了一段尾声;而其同辈作曲家安德烈也曾为该曲谱写过一个精致而复杂的结尾。

  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作品488号
 

  莫扎特的晚年是创作钢琴协奏曲的一个高峰:他于1784年一口气写下了十四到十九号,共六部钢琴协奏曲;1785年完成了二十、二十一和二十二号钢琴协奏曲;并于1786年创作了二十三、二十四和二十五号作品。毫无疑问,这些作品都是古典乐派钢琴协奏曲的巅峰之作,在形式、配器法、旋律及和声方面都继承了海顿的作曲技法,并加以完善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根据莫扎特从1784年开始记录的《自作品目录》的记载,《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创作于维也纳,1786年3月至4月间,莫扎特应约举行了三场演奏会,第二十三、二十四和二十五号协奏曲都是为这些音乐会所作的。据说莫扎特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根据莫扎特研究专家费尔曼·贝克的观点,莫扎特在写作钢琴协奏曲时,通常都先将钢琴声部的草稿打好,再以缜密的手法加以润饰,但是《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的钢琴主奏部一开始就全部都以完整的方式写出,甚至连细节也已写好,无需后嗣补笔。这一点可以从作品第一乐章的华彩段落的手稿得到证实,其缜密的创作手法在其他协奏曲的手稿中几乎不曾有过。

  在莫扎特晚期的钢琴协奏曲中,这首A大调协奏曲因其明亮、充满阳光的旋律,和优美、亲切可人的主题而广受赞誉,也成为历史上多位钢琴大师最喜爱、并经常演奏的作品之一,著名音乐评论家属啟成说“这首协奏曲具备令许多行家在趣味上得到满足的魅力”。协奏曲采用了古典乐派最典型的曲式,通俗易懂。与之前的几部钢琴协奏曲所不同,这首协奏曲中主奏钢琴没有自己独立的主题,而是与管弦乐队演奏同一主题,这一手法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密度。

  F大调第七3架钢琴协奏曲,作品242号
 

  1776年2月,在完成了《第六钢琴协奏曲》(K.238)之后仅一个月的时间内,莫扎特便完成了这部为三架钢琴而作的《第七钢琴协奏曲》(K.242)。作曲家这首作品不是为自己演奏而创作,而是献给他的赞助人、萨尔兹堡主教艾伦斯·罗德隆伯爵的夫人安东尼雅及其两位爱女阿蕾霞和朱瑟比娜。莫扎特本人对这部协奏曲十分满意,在前往巴黎旅行期间,曾于1777年10月在奥古斯堡的音乐会上,与管风琴家米歇尔·邓姆勒和钢琴制造家安德烈·斯坦三人共同演奏了这部作品。

  在作品的手稿中还附有该作品双钢琴版的谱子,关于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双钢琴版的初衷说法始终不一。一种说法是由于伯爵的女儿朱瑟比娜琴技欠佳,遂将为她所写的第三钢琴声部删除所致;还有一种说法是从钢琴这件乐器本身的音响效果来看,三架钢琴的合奏音量过大,甚至有些吵闹,从而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演奏效果。无论如何,这种为三架钢琴而作的钢琴协奏曲十分罕见。由于本曲是为业余演奏家而创作,演奏技巧并不难,是一部十分适合在社交场合演奏的作品。作品的乐思主要由两架或三架钢琴(一般都不配合管弦乐)轮流呈示、发展而进行,本曲已脱离巴洛克时代炫耀技巧的主奏群与合奏群的格式,开始采用古典协奏曲的形式。在作品的原稿上,莫扎特亲自在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为三架钢琴写下了华彩段落。

  降E大调第十2架钢琴协奏曲,作品365号
 

  创作于1779年初,当时莫扎特结束了为期约一年半的曼海姆和巴黎之行,回到故乡萨尔兹堡。他此行的目的是为在萨尔兹堡以外的地区谋求一份宫廷乐师的职位,然而最终他没有被任何一地所接纳。虽然求职失败,但一路上的见闻令莫扎特受益匪浅,在旅行中他先后了解了“曼海姆乐派”和“巴黎音乐家新作风” ,为他日后的音乐活动带来不小的影响。此外,由于期间他与妻子艾丽西亚·韦伯分手,紧接着又是丧母的悲痛,莫扎特经历这些变故之后变得更加成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便是更有深度的内容表现。

  莫扎特于1781年11月23日在奥埃伦汉姆宫邸举办的音乐会中与其学生约瑟芬合作首演,大获成功。据说在首演前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莫扎特才临时为作品的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加入了两支竖笛、两支小号和定音鼓。

  这首在萨尔兹堡以当时极为保守的编制谱成的作品,是莫扎特萨尔兹堡创作时期的最后一部钢琴协奏曲。作品中管弦乐与主奏钢琴以较单纯的关系支撑起全曲,活泼的气氛贯穿着整部作品,似乎是表现出游子归乡的喜悦心情,有学者认为这种结构是莫扎特受到在巴黎时结识的音乐家休雷特所作的六首钢琴协奏曲(作品3)影响所致。

  尽管这部作品的结构较为简单,但它在管乐器演奏效果的表现上却比以前的任何一部协奏曲都要高明得多,如此有效地应用管乐器,正是后来维也纳时代所追求的时尚,可以认为这部协奏曲开此风气之先河。



我爱钢琴!!QQ 31934340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文心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月光下士 帖子:21 积分:50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8-18 13:19:2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0-25 10:50:29 [只看该作者]

同学听了,说很好,比录音还好

而且观众的素质很高


严禁灌水,斑竹见水贴必删,帖子不在多在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