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的工具,早期的音乐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的,后来才渐渐发明了乐器。
音乐其实不用学习,是我们本身具备的能力。但是如果要通过乐器,那就要对乐器的使用进行学习。
学习器乐有这样几个步骤,开始的学习是对听到的器乐的一种模仿,学习就是为了模仿出听到的声音。兴趣当然是主导。
到可以驾驭这个乐器以后,模仿也可以到达很高的水平,因为喜欢,为了模仿,而去努力的体会作曲者的心情。
最后,自己内心的感情可以完全通过乐器来表达。
很多家长逼迫孩子学习器乐,大部分是出于功利的心态。当然,逼或许可以逼出一个莫扎特或者马友友来。也有的为了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不过培养能力是为了干什么,上天入地还是赚钱?如果靠十几年的学习音乐去赚钱,未免有些不划算。
而且学琴以拿等级证为目的也不少,这样培养出来的[音乐家]都不会对音乐本身感兴趣,感兴趣的是怎么才可以更好的按照要求去过一个曲子。就跟我们的应试教育一样。
好点,培养出来的也就是个能演奏音乐的能力。演奏的还大部分都是古典音乐。钢琴似乎跟现代生活已经脱节,或者就是成为伴奏乐器,反而玩音乐的年轻人还总能玩出摇滚明星来。
我不是要钢琴摇滚化,而是想说现在的钢琴教育已经功利化、应试化、演奏化。所以还能出现什么大的钢琴家呢,最好也就是钢琴演奏家。
重要的是,孩子为此承担的是精神方面的压力。严重点会带来家庭的不合跟精神方面的疾病。而且中国对于精神病的认识一向不重视,越是出现不好反而越给增加压力。带给孩子的甚至是多年的心理负担。
如果没有兴趣的话,就不会喜欢音乐,不会喜欢音乐更不会想弹这个音乐,也不会拿音乐来抒发感情。所以,学习音乐,兴趣是关键。
“逼或许可以逼出一个莫扎特”
莫扎特是逼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