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周薇《钢琴教学中的乐智、乐感与乐技》讲座笔记整理
地点:上海师范大学教苑楼多功能厅
关键词:乐智(Music Intelligence) 乐感(Music Feeling) 乐技(Music Technique)
钢琴演奏与学习中要讲求4个H: Head——乐智——用脑思考 Heart——乐感——用心体验 Hand——乐技——用手表达 Hearing——用耳倾听
钢琴教学整体观: 钢琴学习的过程不是点状、线状而是网状。 注释:有的教师给学生弹一些曲目,从浅到深,以这些曲目作为一个个“点”来使学生进步。有的教师是按几条“线”——练习曲、复调、大型作品、小型作品——来进行教学。但是现在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思路,既不要“点”也不要“线”,而是要强调培养综合能力的“网状”模式来进行教学。 多层同心圆教学法(示意图):
注释:这里列举了几个在钢琴教学中常见的要素来代表钢琴教学所要涉及的方方面面。在图中,用直线分割出来的圆的每一块都代表了一个方面。随着教学程度的加深,圆的半径不断扩大。但是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学的内容就应该包括了所有的方面。就像最小的那个圆,它同样也由这几块组成。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最初的阶段往往只涉及其中的少数几方面内容,对有些内容(如曲式、风格等)则完全忽略。
举例:在让初学儿童练习用手臂重量断奏时,可以让他一边在键盘上找一个re(或者随便其它什么音),一边用手臂断奏把它弹出来,然后再找一个re,再弹……这样不但训练了手臂重量弹奏,还让他熟悉了键盘位置,训练了他的听力。可以打比方说,手是一只小鸟,它在大海(键盘)上高高地飞过,而re音就是它落脚的地方。如果他找错了音,就说,小鸟掉到大海里去了。还可以加上踏板,造成连奏的效果,增加他的兴趣,让他在游戏中接受知识。
乐智的提出:20世纪演奏观念的改变 19世纪的演奏风格是以演奏家为主,按照演奏家的个人喜好来处理音乐。但20世纪,由于以施纳贝尔为首的几位大师的提倡,演奏观念变成了以作曲家为主,首先要理解和尊重作曲家的意图,再谈对乐曲进行演绎。 20世纪教学观念的改变 19世纪的教学方法是采用模仿式教学。老师作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天才学生而言,仍然可以使他领悟到音乐的真谛,但对于资质平凡的学生来说,很难取得大的成就。20世纪人们开始认为,无论是天才还是非天才都有学习音乐的权利。在教学的基础阶段,要打破专业和业余的界限。专家对天才儿童作过研究,发现他们有两个特征:内心节奏感特别好,内心听觉特别好。那么对于一般人而言,虽然不具备这些素质,但是也可以在后天逐渐地培养。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可以通过乐智来“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乐感。
乐智的定义:A.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 a. 乐谱以外的知识(比如对于作曲年代,背景等知识) b. 乐谱上面的知识(作曲家标记在谱上的一切,这一点更为重要) B. 对音乐表现的控制力 a. 表情上的控制 b. 技术上的控制
如何开启乐智,将乐智化为乐感:通过张——弛(Tension and Release)。
举例:某大师班上,一位5年级附小学生演奏瓦格纳-李斯特的《爱之死》。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还无法体会到爱和死的深刻含义。于是这位大师用了另外一种说法来解说乐曲中的张和弛。他说,马上到圣诞节了,你的爸爸妈妈给你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他们告诉你,明天早上八点在什么什么地方你可以去打开你的礼物。那么这个时候你的心里一定非常期待得到这份礼物。这就是一种紧张。到了临近那个期限的时候,一定是你心情最紧张的时候。到了你真的得到礼物以后,你会非常喜悦,心情也会很激动,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是完全松弛下来了,所以即使在力度很强的地方也有可能是松弛的。这个学生在受到这样一种启发后,弹出的东西立刻生动了起来。 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用一根橡皮筋来形象地给孩子解释何谓张和弛。
乐感的定义:A. 对音乐的感觉能力 B. 对音乐的表现欲望 C. 对音乐的传递能力
乐技:就是能够表现音乐的技术。
连接乐感和乐技的桥梁:呼吸。
呼吸不仅指身体的呼吸,主要是指传情动作(带有感情的动作)。如果演奏的动作带有感情,那么出来的音乐也会带有感情。比较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手腕的转动来表现音乐中小的起伏和气息。
这是巴赫二部创意曲第二首。以此曲第一句为例,如果弹奏时手腕僵直不动,就会弹得很死板。如果手腕灵活放松,根据旋律走向作自然转动,则句子的语气会自然而然带出来。
在这首曲子中,也要适当地运用手腕,才能弹出正确的音乐。一般人都是在第一拍把手腕提起来,弟二拍把手腕放下去。如果这是贝多芬,那么可能是对的,第二拍上的重音可能令音乐具有一种哲思的涵义。但是它是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家不同于古典主义的一点是,古典主义音乐家所追求的都是现实中可能得到的东西,而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追求一些梦幻的非人世的东西。在这首曲子中,正确的弹法应该是第一拍把手腕放下去,而第二拍把手腕提起来。第二拍的长音听起来声音向上飘,仿佛飘到幻想的天国。
所以手腕的运用无论对语气还是风格各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周薇?那个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吧 在<钢琴艺术>上发表钢琴教学历史那个连载的?
这个是小白鼠的笔记?谢谢提供
Franz Liszt被很多人看不起你知道不?克拉拉。舒曼。托司卡泥泥。等等。把它骂的一文不值。
平均律的封面上巴哈写“为热切的学习音乐的亲年学习而作”。巴哈不练车尔尼,却比他强,为甚么好的不弹,去弹差的?
如Nehaus指的是学钢琴的学生,而非只是他的学生,知道不?
业余与专业的区别在于:是不是靠他吃饭,并不代表水平,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