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音乐,名师指导孩子学琴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常桦老师谈孩子学琴中的问题
天天艺术
如果说素质教育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那么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学习钢琴就不能不谈,"天天艺术"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艺术教育推广机构,担负着宣传最新教育理念与引导正确思想认识的责任,出于促进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家长、教师与演奏家、教育家交流与沟通的目的,我们请到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常桦老师和大家谈谈孩子们学琴过程中一些常见的问题。
常桦老师出生于四川省歌舞剧院的一个艺术家庭,一九八一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李秀美教授,一九八七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张隽伟教授、郑曙星教授。一九九一年以优异的成绩免试升入研究生,一九九三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开始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从事钢琴教学工作,常桦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儿童学琴的心理特点。作为中国年轻一代教师中的佼佼者。她的学生先后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并有多人考入国外音乐学院。
"考级对于专业学琴的孩子而言,仅仅是个参照物" "考级对于业余学琴的孩子而言也不是唯一标准"
常桦老师认为:孩子学琴参加考级不是最终目的,提高修养才是关键,教材中许多优秀的乐曲经过艺术处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些动听的弦律能够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在弹奏时听觉、视觉、触觉的高度协调,有助于孩子们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方面的培养。她希望小朋友学琴无论是家庭影响还是父母愿望,孩子在自觉前提下主动的去学琴, 针对目前"琴童热"的持续升温,各种音乐考级在全国大小城市蔓延的现状,常桦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考级对于专业学琴的孩子而言,仅仅是个参照物,考级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的机会,尽可能的让孩子们在演奏的状态下去弹奏曲目,不但有助于提高一般的音乐素质而且在培养音乐技能和积累曲目等方面也很有帮助。但是,家长不要片面依据考级成绩来判断孩子演奏的水平,因为,演奏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应当不失时机给孩子创造演奏的机会。另一方面考级对于业余学琴的孩子而言也不是唯一标准。通过考级,孩子学琴的质量获得专家相对客观和准确的评定,以达到鼓励孩子在正确的学琴道路上继续向更高一级迈进的目的,因此,如果孩子不情愿学琴,家长也没有必要过度施加压力,考级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灵活掌握。
"多听、多看、多分析、多总结"逐步提高评价和审美能力 常老师认为要使学生的弹奏水平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师生两方面投入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中"多听、多看、多分析、多总结",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的演奏版本和乐谱版本进行比较,吸取其中的经验,掌握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鼓励学生参加一些音乐会和演奏会,对每场演出的质量做出综合的评价,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诠释作品,提高演奏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的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比赛,可以在横向比较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特点与不足,以便达到检验演奏水平、积累舞台经验、锻炼心理素质的目的。
常老师的教学细致、生动、富有感染力,在繁忙工作的同时还与"天天艺术"合作发行了一系列钢琴教学VCD 如:《钢琴考级教程》、《小汤普森钢琴教程》、《趣味中国钢琴曲--献给小朋友们》等。学琴的孩子对《小汤普森钢琴教程》一定不陌生,此套《小汤普森钢琴教程》配套VCD的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将各种演奏技巧恰如其分的融在短小的曲子之中,学生可以通过充满趣味的教学比较容易的掌握。这为学生能够弹奏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孩子们通过详细的讲解与示范,真正感受到艺术教育的魅力`。另外,《趣味中国钢琴曲--献给小朋友们》在钢琴教育理念方面突出"快乐学习音乐"与"提高学习兴趣"两个重点。精选孩子们喜爱的儿歌与民歌编成这套与《小汤普森钢琴教程》同等程度的教材,学习中可以搭配使用,这样有肋于孩子们可以在学习外国音乐的同时了解中国音乐,将中国音乐的种子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常桦老师与"天天艺术"合作的一系列教材,重在与教师一起交流教学方法,而不是枯燥的讲授技巧,这对于基础钢琴教师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最后,常桦老师认为:学钢琴和从事任何工作一样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坚持直到永远!这也是每个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