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月光钢琴学术论坛 http://www.moonpiano.com/bbs

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钢琴学术交流网站
共3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
[浏览完整版]

标题:刘诗昆痛批中国钢琴教育

1楼
月光浩 发表于:2005-11-10 3:57:40

2005-10-26 8:43:56 来源:全球乐器网 “小保姆陪着孩子去学琴,两年下来,孩子还没她学得快,转眼就教钢琴去了。她们怎么上课?照着五线谱教孩子把黑白键给对上了,能把琴给摁响就行。家长一听,是啊,这是《致爱丽丝》,就对了。”

“‘进口钢琴’怎么做?私人老板在农村搭个棚,找几家快倒闭的家具厂做外壳,铸造厂做铸造板,再去市场上买点零配件,请几个农民,分头装键盘、踏板和外壳。”

“不要苛求人人都是天才。教会一个孩子一辈子享受音乐,这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钢琴教育乱成什么样?小保姆都在教钢琴!”一场钢琴演奏会后的晚宴上,66岁的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忽然筷子一放,提高了嗓门。

晚宴上难得地聚集了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教授们,但这个话题一起,却使得轻松的聚会变得“群情激愤”。在中央音乐学院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除了烧锅炉的不教钢琴,其他人都在教钢琴。”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家的保姆,每天看教授上课,两年时间弄懂五线谱、会弹几首曲子,就辞职教起了钢琴。”刘诗昆无奈地叹气,“这种事情,在北京太多太多了。”

近十年来,“钢琴热”成为中国音乐界频频提及的一个词,颇显出几分骄傲。当钢琴独奏会、国际钢琴交流、大师班这些活动如火如荼地在大城市展开时,这场热潮也悄悄席卷到了全国中小城市。

刘诗昆曾在许多“偏远得都没听说过名字的城市”举办演奏会,惊奇地发现,中小城市对钢琴的热情比北京、上海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他坐在简陋得需要话筒扩音的场子里演奏时,“台下全挤爆了”,周围黑压压站着的,尽是带着孩子的家长。

中国到底有多少琴童?刘诗昆本人也难以估计,“铺天盖地,根本没法统计。谁要说出一个确切的数字,那肯定是在胡说。”

学琴人数日益膨胀,却不能给这位老音乐教育家带来欣慰。“就是因为人多,才有那么多问题。”也许在刘诗昆的眼中,在以“普及”和“入门”为主要目的的钢琴教育中,要维持钢琴艺术的严谨,早已是难以企及的奢望。

全国各地“钢琴热”

“高级保姆,可教钢琴会开车”——这句话,是记者在深圳一家政网上看到的简短自我介绍。模棱两可的描述,似乎钢琴艺术已经沦为职业技术的一种。

在钢琴家看来,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合格的?“十年以上专业训练,这是最基本的。”刘诗昆的回答带着不容置疑。

可现实远非如此。如果深入各种琳琅满目的钢琴培训班,除了正统钢琴系毕业的学生,你会发现师资队伍多是这样的分布:既有原来学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的,也有学声乐、甚至音乐理论的——这些,尚属刘诗昆可以容忍的一种。

“很多人,整个家族都跟音乐彻底没关系,医生也好、律师也好……甚至钢琴系教授隔壁家的邻居,看到教钢琴轻松又赚钱,买架钢琴也跟着带学生。”刘诗昆摇摇头,敲着桌子说,“北京很多小保姆陪着孩子去学琴,两年下来,孩子还没她学得快,转眼就教钢琴去了。她们怎么上课?照着五线谱教孩子把黑白键给对上了,能把琴给摁响就行。家长一听,是啊,这是《致爱丽丝》,就对了。”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老师汤蓓华,是有着十几年教龄的钢琴教师,她认为钢琴教育的规范性只在上海等大城市能得到保证。而其他城市的某些老师,上课从不示范,拿个谱子就让学生练,上完课划个钩又让带回家练,“只求应付了事,可能自己都不会弹。”

让刘诗昆无奈的是,“钢琴老师”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赋予一些象征性——良好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经济收入、轻松的自由职业状态。自然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非专业者,冲着这股吸引力而来。

一名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告诉记者,一个钢琴系学生授课,每小时收费在 100~300 元间,而教授则是300~700 元不等。以此估算,一名普通的钢琴教师,一年仅收3个学生,收入也可达5万~10万元。

手传心授,曾经是钢琴艺术代代相传的唯一“法门”。但今天,当学琴在中国变成一项全民运动时,要讲究“精致”,无疑是种奢求。

琴童数量快速增长,师资却远远跟不上,专业老师经过十年学习,“好容易出来一个,又只能一对一教几个学生。这种情况下,谁也避免不了滥竽充数者。”

在加拿大任教20年的中国钢琴家朱贤杰认为,今天中国的“钢琴热”与20年前的日韩颇为相似。日本《钢琴家》杂志的记者森冈叶回忆,20年前,日本钢琴的年需求量就已达到30万架,钢琴普及率达到20%,东京的私立音乐学院更是迅速增长到十几家。但随着音乐学院的学生纷纷毕业,20年来,日本累积了过多音乐人才,钢琴教师显得过剩,学钢琴的只好又去从事其他行业。

中国钢琴教育界曾警醒,目前最严峻的问题是,钢琴普及和入门的辅导班和学校过多,高层次的教育院校不足。但朱贤杰认为,以今天日韩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早晚会达到钢琴教师饱和的状态,“但是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十几年。”

农民组装“进口钢琴”

“钢琴热”催生钢琴制造业,这也是日韩曾走过的历程。

18世纪初,意大利诞生了第一架现代钢琴。直到1950年,中国才生产出第一架钢琴,历史不长,却在短短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钢琴生产大国——2004年,中国22.5万架的钢琴销售量(包括1万架进口钢琴)远远超过美国19万架的销售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年产量上万架的钢琴厂,就有7家。

如果要用数字来说明中国近年的“钢琴热”,这些恐怕就是唯一的佐证。

然而庞大的数字背后,却藏匿着各种“黑幕”。

2003年起,刘诗昆将其事业拓展到钢琴生产,开办自己的乐器公司生产“诗威德(swaydel)”钢琴,定价在万元以内。这一来,又接触到另一个“钢琴世界”。

“‘进口钢琴’怎么做?私人老板在农村搭个棚,找几家快倒闭的家具厂做外壳,铸造厂做铸造板,再去市场上买点零配件,请几个农民,分头装键盘、踏板和外壳。”刘诗昆说,这些钢琴没有注册商标,名字也取得天花乱坠,“什么贝多芬、肖邦、巴赫、李斯特、车尔尼……弄什么的都有,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钢琴家名字,全被他们用尽了!或者就是把斯坦威(Steinway,全球最著名钢琴品牌)改成‘斯德威’,换一个字母就是新的进口产品。”

这些钢琴大多销往边远地区,批给琴行的价格一般为7000元,标价却是2万多,超出国产钢琴一倍多。

既是伪劣的“进口钢琴”,为何还会有人消费?刘诗昆认为,哪怕在钢琴制造业成熟的今天,普通消费者对于钢琴的质量判断还是相当陌生的,钢琴选择所依赖的声学品质、演奏性能和装配工艺,都得依靠老师的鉴别和推荐,“有些老师就钻这个空子,和琴行串通好,把钢琴说成是进口的新品牌,卖一架就拿五六千元的回扣。”

伪劣“进口”,毕竟还是新的。目前在钢琴市场上大行其道的二手钢琴,则全是以日本、欧美淘汰的废旧钢琴为基础,重新擦亮去锈、更新音板,弄得与进口新琴几无二致,价格却只有1/2或1/3。对不明就里的人来说,价格的诱惑,远远甚于质量的考虑。这样的二手琴,上海每年要消化1000架左右。也就是说,若以单价万元计算,上海人就已将上千万元人民币扔在了一堆“洋**”上。

刘诗昆的结论是:“钢琴市场混乱得一塌糊涂,已经失去了起码的诚信度!”

学琴,是美育而不是天才教育

如果你问到大多数学琴的孩子,他们总会一脸茫然地告诉你:枯燥、不好玩。如果有机会走进某个钢琴教室,总是充斥着家长的大声呵斥;而老师们,则总是抓着孩子的手指告诉他,要用拇指肚按键、手要抬高、手型要弓成什么样……

刘诗昆坚决反对这样教钢琴:“技术和音乐是学琴的两个方面,技术训练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音乐吸引孩子,而不是枯燥地进行手指训练。”偏偏用毫无音乐性可言的练习曲让孩子反复机械训练,是大多数钢琴教师的“通行教学法”。

著名钢琴大师莫里齐奥·波利尼(M a u r i z i o P o l l i n i)在回忆起孩提时代时曾说:“那时的记忆总是更美好,也更容易被感动。”但这种感受,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不可能体会到的。刘诗昆在15年的音乐教育经历中,最常听到家长抱怨的,就是自己孩子“没天赋”。

“家长有两种最突出的心态,一是培养孩子做钢琴家,二是简单地作为一种消遣和玩乐,而不是把音乐当作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养料。”刘诗昆觉得,这种心态,是目前中国钢琴教育最难扭转的弊端。“中国家长的心态总是非黑即白,其实学琴应该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作为美育中很重要的一环,不能简单跟兴趣画等号。”

朱贤杰在加拿大教授钢琴长达20年,在那里,只要中学生选修钢琴,就必须考过钢琴8级才能顺利毕业——这与中国对大学英语的考级要求一样,严格而规范。

朱贤杰说,至少在一个世纪以前,加拿大就将艺术修养纳入教学体制中。“欧洲国家是将音乐或其他艺术学科视为一种文化来学习,而不是单纯作为专业来学。他们认为,一个拥有人文艺术方面修养的人,对事物的反应会敏感许多。当代的欧洲精英阶层,同时拥有钢琴10级或小提琴10级的资历,是很平常的事。”朱贤杰的一个学生,曾入围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决赛,最终的职业却是医生。“钢琴赋予他的,是终身对音乐的热爱。”

直到今天,刘诗昆仍以感性多于理性的方式来演奏钢琴,他认为,音乐是抽象的艺术,不能强迫孩子们去理解、靠技巧去演绎,“但钢琴会把你内心的敏感和潜力潜移默化地调动出来,无论对于谁,都一样。”

刘诗昆说,有些孩子弹琴会找到“舒服、发泄”的感受,这正是音乐给予他们最初级、最可贵的记忆,“不要苛求人人都是天才。教会一个孩子一辈子享受音乐,这是最重要的。”

2楼
bobo105 发表于:2005-11-10 17:59:05
顶!滥竽充数何止害了琴童,对我们这些弹了20多年的人,更是一种践踏,真正弹钢琴的人没有学生,能忽悠的一大把学生.有个学声乐的校友,居然手里有40多个学生,她自己连849都没弹完,真不理解,家长为什么那么信她.据说是严格,不听就骂,家长认为这样才能管住孩子.无言..............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daha 发表于:2005-11-17 23:18:39
“中国的钢琴教育乱成什么样?小保姆都在教钢琴!”一场钢琴演奏会后的晚宴上,66岁的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忽然筷子一放,提高了嗓门----------------------------------------------------------------------------- 刘老啊,麻烦您打听个人,这您刚才说的小保姆是哪儿人啊,现在还在您家做保姆吗?我真想拜她为师啊---真聪明!带孩子‘看’了两年钢琴课就‘看’会了教钢琴。这样的师傅世上难找啊。另外您说的‘小保姆’年龄应该还很小吧?我不大理解这个‘小’字,您是指这个保姆的年龄小呢还是指她的个子矮小?或者是我们常骂鬼子的那个“小日本”的‘小’?当然啦,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小保姆的钢琴是肯定没有您这“大”钢琴家弹得好的,名气也没您大,赚的钱也没您大。毕竟小保姆是从小山沟小地方出来的嘛。没定还是小学毕业的呢。。。。。。呵呵呵呵
4楼
998877665544332211 发表于:2005-11-18 9:59:38

保姆,烧锅炉的教钢琴必然误人子弟

但也比那些没有师德的学院的教授强

。。。。光知道赚钱!!!

。。。。他真是此地无银一万两!!!!!!!!!!!!!!!!!!

5楼
行板 发表于:2005-11-18 20:09:33

小保姆教琴是个别现象,听说遍地开花的刘诗昆中心才是普遍现象,不知道刘诗昆中心的教师都保证来自各大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吗?未必吧?刘诗昆的“诗威德(swaydel)”钢琴,都绝对会比所谓的“洋**”好吗?也不见得吧?根据以上提到的上海一年有上千台的进口二手钢琴需求,那就证明这些钢琴在市场上还是很受欢迎的,质量还是有保障的,否则,就会如同某些国产劣质钢琴一样会被自然淘汰。

引导钢琴教育走上正轨是广大专业人士努力的方向,相信再过十年,中国的钢琴教育和钢琴市场都会逐步走向规范,大家放眼明天吧。

6楼
scarbo 发表于:2005-11-27 21:25:08

哎`对中国钢琴教育的无奈和悲哀啊.

水平不高的老师教出水平不高的学生

水平不高的学生再进化成钢琴老师.....

他们有的连最起码的五线谱都没有教好, 更何况是传授音乐呢????????????

7楼
clinmhc 发表于:2005-11-28 12:14:58
的確值得痛批
8楼
wlsmwlsm 发表于:2005-12-7 3:25:05

他为什么不痛批自己的商业化呢?“曾在许多“偏远得都没听说过名字的城市”举办演奏会”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商业化,还说那些没有用的干什么!!!

9楼
小牧 发表于:2005-12-20 10:41:19
现在 寻个好老师 比买房子都难
10楼
它山之石 发表于:2005-12-21 18:12:31
这些现象的确多如牛毛,让人气愤的甚至都不想提!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国家没有钢琴教育专业资格认证,体制的问题是先天的病根,让好多人钻了空子,如果教钢琴要经过资格认证,必须持证上岗,有针对不同地区的明确的收费标准,并对全民进行宣传,那些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就夹着尾巴不知朝哪里跑了。另外中国的人情观也是个大问题。
共3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

Copyright © 2005 MoonPiano.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