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说要问这是谁写的,一看到底下注释2……彻底摔倒……
手臂发力触键也是从正常的弹奏位置开始的(指臂下落后,手在键盘上的位置),但这时手腕在声音发出的那一刻略微向上拱起的力量已远远无法与臂重的力量相抗衡,所以手腕只好下落而非抬起,我们在弹奏音程与和弦时用到这种触键,不只是指尖压下琴键发声,更是运用手臂掉下的自然力量,让指尖发出优美的音色
我真的不理解这里啊
手腕下落非抬起 手臂下沉的力量吗?那如果用手腕的力量呢?
这种指尖触键呢》?
感觉向上而已,声音很放松
古人云: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楼主的对钢琴音色与触键和风格三者之间的关系无疑对其钢琴学习者大有启发,感谢楼主带来这么好的文章。
然而,古人又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果器与道相分离,那么器也不为器,道也亦不为道也。其次,谈谈个人观点:
⒈文章从历史的角度结合钢琴触键和对音色对各个时期的音乐在风格的分析上的把握有很好的归纳、总结,如果从中能再加强自己的独特的理解会更好。
⒉音乐是现实的反应,不是风格的反应,音乐真正的风格也不是追求所谓的音响效果和音色,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也只是当下历史的横截面之一。王朝闻先生在其著作《美学概论》中写道:“艺术风格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有如人的风度一样,它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是由独特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相统一所造成的一种难于说明却不难感觉的独特面貌。”我们在努力符合“风格”的同时,能否也能深入了解到当时历史的人文意识形态?除了当时历史的人文意识形态,我们在当下历史应如何理解历史?如何理解其真正的内在音乐?这种音乐上的可变性体现在什么地方?那么这种可变性对当下的钢琴触键和音色以及风格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我想,这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⒊楼主可能和音乐理论颇有渊源,但是如果仅从音乐学的角度对演奏定位,需要避免的是公式化、机械化、单一化和简单化。我还是很赞成涅高滋的从音乐——技术的方法。
尽管略有瑕疵,不过对钢琴学习却很是有一番启发,最后,还是要感谢楼主带来这么好的文章。
支持原创,加精!
手臂发力触键也是从正常的弹奏位置开始的(指臂下落后,手在键盘上的位置),但这时手腕在声音发出的那一刻略微向上拱起的力量已远远无法与臂重的力量相抗衡,所以手腕只好下落而非抬起,我们在弹奏音程与和弦时用到这种触键,不只是指尖压下琴键发声,更是运用手臂掉下的自然力量,让指尖发出优美的音色
我真的不理解这里啊
手腕下落非抬起 手臂下沉的力量吗?那如果用手腕的力量呢?
这种指尖触键呢》?
你要真明白了,还会写这些?
手腕自己有啥力量?有啥重量?手腕是啥?搞清楚了就不会问了
指尖触键?出键的只有指尖,这是看得到的,也是只看得到表面的人想得到的唯一的东西
看到的是指尖接触,实际上下去的是什么?想清楚了也就不会问了
你要真明白了,还会写这些?
手腕自己有啥力量?有啥重量?手腕是啥?搞清楚了就不会问了
指尖触键?出键的只有指尖,这是看得到的,也是只看得到表面的人想得到的唯一的东西
看到的是指尖接触,实际上下去的是什么?想清楚了也就不会问了
手腕自己当然没有力量了拉~手腕只是传递力量的一个传导而已啊~
看到指尖触键,没错 但是下去的是整个手或者是前臂啊~
其实手腕就是一个传导而已 所以我很不明白那句话
感觉向上而已,声音很放松
仍然有意思。
手腕自己当然没有力量了拉~手腕只是传递力量的一个传导而已啊~
看到指尖触键,没错 但是下去的是整个手或者是前臂啊~
其实手腕就是一个传导而已 所以我很不明白那句话
你要真把整个手臂都下去了,估计也没法听
手腕仅仅是传导么?传送带?那传送带上能不能放东西啊?赫赫
你要真把整个手臂都下去了,估计也没法听
手腕仅仅是传导么?传送带?那传送带上能不能放东西啊?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