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月光钢琴学术论坛 http://www.moonpiano.com/bbs

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钢琴学术交流网站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推荐]肖邦“波罗涅兹舞曲”的民族精神

1楼
曲中求 发表于:2006-7-23 2:35:52

肖邦“波罗涅兹舞曲”的民族精神

作者:郑培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他的音乐创作始终是与波兰的生活和波兰的民间艺术紧密联系的,他以波兰民族的音乐体裁波罗涅兹舞曲开始,又以波兰民族的音乐体裁玛祖卡结束。他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强烈的民族精神,他的每一首乐曲都像一首饱含波兰泥土芳香的音诗。斯塔索夫说:“在肖邦以前,民族性在音乐中这样辉煌的天才表现,是不可想像的。”格里格也说:“是肖邦真正教会了我如何写挪威音乐。”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18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并且都是与波兰的民族音乐相联系的,其中,波罗涅兹舞曲的创作尤为重要。以1817年开始创作到创作结束,肖邦一直没有停止过这种民族音乐体裁的创作,共写了19首波罗涅兹舞曲,这些作品大多充满浓郁的波兰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波兰民族感情。

肖邦从小便在丰富的民间音乐及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少年时期的肖邦便沉湎于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研究中。农民的舞会可以使他一连几小时徘徊而不离去,他坐在萨发尔尼亚农庄的篱笆上倾听人们演唱民歌时便一首一首地记录下来,在华沙街头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倾听人们演唱民歌小曲的机会。同时,他在家庭生活中也常常接触华沙的知识分子,其中有不少是具有进步的民族意识的。可以说从幼年起对民间音乐、对波兰民族文化的热爱已经成为肖邦的自觉信念。

波罗涅兹原是波兰最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它是男子“步行”的舞蹈,显示着男性的英武而又谦恭的举止。李斯特称波罗涅兹舞曲实际上是“一种漂亮、光荣、显示声势的展览会”。到了16世纪后半叶,这种舞蹈被波兰贵族阶级所接受而进入宫廷,成为贵族家中举行舞会或宴会的开场舞。最早的波罗涅兹舞曲就是乐队演奏的纯粹的器乐曲。肖邦则把这一体裁运用到钢琴上,使其成为音乐会性质而不是伴舞性质的舞曲。

波罗涅兹舞曲又叫“波兰舞曲”,它是一种比较威武、庄严、缓慢、具有贵族气息的中速、三拍子的舞曲,往往是强拍开始,第一拍后半拍往往是同音反复,典型的节奏型是“xxx(后十六节奏型) xx(两个八分音符) xx(两个八分音符)”乐句大多结束在第三拍上。

波罗涅兹舞曲这种体裁吸引了肖邦以前许多的作曲家,有波兰政治家、作曲家奥金斯基,波兰名小提琴家利宾斯基,以及奥地利作曲家麦伊捷戴尔等,他们都创作了一定数量的波罗涅兹舞曲。

然而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了以前的作曲家。肖邦的功绩之一就在于把波罗涅兹舞曲这一民间体裁加以高度发展,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戏剧性的音诗,使波罗涅兹舞曲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肖邦7岁便开始了他的波罗涅兹舞曲的创作。如同他的其他音乐创作一样,这种体裁的创作大致也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即在祖国时期,后期即在巴黎时期。

肖邦波罗涅兹舞曲创作的前期,其创作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鲜明的个性及风格已初步形成,充满了无忧无虑的刚刚走入生活的年轻人的热情、欢乐和明朗的情绪。这里没有深刻的矛盾和冲突,没有严峻的、悲剧性的因素,有的只是浪漫主义的幻想,对生活所抱的乐观主义的肯定态度,充满朝气蓬勃、精力充沛的青春的力量。风格上纤巧细致、优雅华丽、灿烂辉煌,和声语言及结构亦较简洁。

肖邦波罗涅兹舞曲创作的后期,是其创作力最旺盛并达到高度成熟时期。这里他的波罗涅兹舞曲已发展成真正具有较深刻内容的、严峻的、英雄气概的、史诗性的、激昂慷慨的波罗涅兹。肖邦放弃了早期波罗涅兹舞曲中浪漫主义伤感的东西,而使这种舞曲获得悲壮的、宏伟的爱国主义的气质,在作曲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李斯特写道:“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的强有力的节奏,可以使最懒散和麻木不仁的人被震动起来。当你在听肖邦的某些波罗涅兹舞曲的时候,你好像看见果敢奋起反对人的命运中所遭遇的一切不平和反对蛮横的人们那种坚强有力的步伐。”

肖邦波罗涅兹舞曲的音乐显示着广泛的民族特征。

从旋律来看,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具有真挚、热情、柔和、宽广如歌的特征,其中最根本的是富于歌唱性。他在波兰民间音乐中找到了自己的旋律风格的源泉,那宽广、优美、富于歌唱性的曲调,常常是建立在自然音阶进行和民间调式的基础上的,这正是斯拉夫民歌的主要特征。索洛甫磋夫指出:“在肖邦的音乐中,民间的根源表现得最清楚的恐怕要算旋律了。”但是,肖邦利用民间曲调决不是直接引用,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创造并加以发展,鲜明地突出波兰民间音乐的特点,从而使他的音乐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波兰泥土的芳香。

从节奏看,肖邦继承和发展了古波罗涅兹舞曲的节奏,便其更为刚劲、有力,这正体现了波兰民族坚强、果敢的性格。正如李斯特说的那样:“肖邦波罗涅兹舞曲的强有力的节奏使最冷酷无情的人激动,并且像中了电流一样。”

从结构来看,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差不多都是用规整的复三部曲式写成,如升g小调、A大调等,它与古老的波罗涅兹舞曲相联系。李斯特在描述波罗涅兹舞蹈时写道:“一家之主用这种舞蹈开始每一个舞会……他一定要领着整列客人形成无数奇怪的迂回,穿过一切豪华的大房间……达到了同照亮的树林毗连的最遥远的走廊或花坛……先进的人又回到主要大厅。”当人们开始舞蹈的时候,为之伴奏的舞曲便开始第一部分;当人们穿过豪华的大房间,到达走廊或花坛的时候,音乐进入对比的中部;当人们又回到主厅时,便再现第一部分音乐。

从风格看,肖邦早期波罗涅兹舞曲中优雅、华丽的风格主要受贵族沙龙气息的影响(如升g小调、降E大调等),而他后来的波罗涅兹舞曲中悲剧性、英雄性、史诗性的特点主要受民族解放斗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1831年,肖邦在去法国的途中得知波兰起义失败消息后,便陷入了悲愤的情绪中。从此以后,贯穿肖邦整个创作的核心便是对祖国兴亡的沉痛与悲哀,对民族前途的忧虑,对民族奴役的愤怒和抗议以及对故乡、亲人们的无限思念。

从速度来看,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中自由速度运用如同他的其他音乐作品中自由速度的运用一样,都是根源于波兰和斯拉夫民间音乐,特别是农民的音乐,但肖邦将它加以高度艺术化处理。在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乃至任何一种音乐中,无视自由速度就不能触及肖邦音乐的灵魂,这样说绝非过分。

肖邦一生所创作的大多数波罗涅兹舞曲在内容上始终是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相联系的,特别是《降A大调(英雄)波罗涅兹舞曲》。

《降A大调(英雄)波罗涅兹舞曲》(作品53号)完成于1842年,是肖邦的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它是肖邦所有波罗涅兹舞曲中性格最刚毅、最豪迈、气势最宏伟磅礴的一首乐曲,是一部歌颂人民的光荣和伟大的宏伟作品,表现了肖邦对苦难祖国的悲恸,以及盼望祖国早日得到解放的心愿。因此,它有“英雄波罗涅兹舞曲”之称。

乐曲一开始是16小节的序奏,它充满着激奋的情绪和刚毅的性格,为主题部分的出现做了准备和预示。

主要主题具有果断、刚健的节奏、热情、豪迈的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调式和声,好似一队身着戎装的波兰骑士正列队前进。这段音乐在反复时,主题提高了八度,更显得雄伟、庄严,富于英雄气概,它无疑是同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豪杰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

著名的中间段落的形象十分鲜明生动;左手奏出的八度双音不难听出是骑兵渐进和马蹄声,右手奏出的旋律严肃镇定好像是雄壮洪亮的号角声,表现出骑兵们的大无畏精神。这段音乐进行有力,一往直前、不可遏止,好像能把一切障碍扫荡无遗!

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的艺术价值之所以远远超过他以前众多的著名作曲家的同类作品而闪烁着灿烂的光辉,正是因为他把这一民间体裁与整个波兰社会和波兰民族结合起来,与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思想结合起来。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由于他的苦难和幸福都是在社会和历史的土地中深深扎下了根的。”

关于此文上传的两点说明:

⒈本人把书里面原文章中的“#G小调”已更正为“升g小调”。把“bE大调”改为“降E大调”)。从规范性来说,小调还是用小写字母比较好,而那个降号本人知识有限,无法达到输入文章的标准规范,很抱歉。另则也是因为使其符合文章表达叙述上的统一性。

⒉在书中文章对于“波罗涅兹舞曲”有几处不太一样,文章前面都是“波罗涅兹”,而后面有时会出现“波洛涅兹”,为求其整体统一,这里我已经统一改为“波罗涅兹”。

小评:个人读过这篇文章之后觉得写得不错,它是一篇关于肖邦创作的波兰舞曲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概述性文章,可以把这篇文章看作是对于了解、演奏和欣赏肖邦波兰舞曲的入门篇,因为只有从整体上、从文化上了解了肖邦创作波兰舞曲的历史背景、风格特征才能真正把握好细化到演奏、欣赏等领域的风格把握问题。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的内容分作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肖邦以及肖邦的成长环境对肖邦创作风格的影响。

第二部分:介绍波兰舞曲这一体裁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性和定义。

第三部分:介绍了肖邦创作波兰舞曲的前、后两个时期的风格特征。

第四部分:从旋律、节奏、结构、风格、速度五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肖邦创作的波兰舞曲所具有的广泛民族性。

第五部分:一般普遍的认为,在肖邦所创作的所有波兰舞曲中,最具有价值的作品大多数都是波兰舞曲创作后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是在内容上始终是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相联系的那些作品,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举《英雄波兰舞曲》为例并对其序奏、主要主题和中段作了一些简略的介绍和分析。

最后一段是总结:阐述了肖邦创作的波兰舞曲的艺术价值为何能远远超过他以前众多的著名作曲家的同类作品的真正原因所在,从而肯定了肖邦创作的波兰舞曲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5 MoonPiano.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