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家庭演奏的音乐。与教堂、剧场中演奏的音乐相对而言。合奏人数不多,各奏一个声部,无指挥。室内乐包括弦乐重奏、管乐重奏、声乐曲等,总的特点是细致素雅、手法精炼。
15世纪中叶,德国作曲家在民歌或创作的旋律上配置2、3个副旋律,供数人演奏,但不标明乐器。16世纪,法国歌曲(尚松)改编成声乐与诗琴曲,或诗琴曲,保持原歌曲的多段结构,成为日后室内乐的特征。“尚松”传入意大利后,称坎佐纳,改编为管风琴曲,自由润饰和增加新素材。不久便出现专为管风琴和小型器乐合奏而写的坎佐纳。与此同时,舞蹈组曲发展。16世纪初,西欧舞曲通常成对使用,第一首庄重(2拍子),第二首活泼(3拍子)。前后合一、即成组曲。英国以一个乐章变奏而成;德国以4段节奏各不相同,但旋律性以第一段为基础的舞曲组成;意大利的组曲无内在联系;法国跨出了重要的一步,用当时流行的阿勒曼德、库朗、萨拉班德和基格4种舞曲合成组曲,其速度、拍子和节奏型相互对比,成为日后室内乐的基本章法。
17世纪前半叶,室内乐的组合相当多样化,通常用1至4 把古提琴,或古提琴与木管乐器,加数字低音作为伴奏。数字低音通常用一键盘乐器加一旋律乐器(低音提琴)演奏,又称通奏低音。两把小提琴加通奏低音的组合一直流行到18世纪中叶。后因窗前、月下奏唱小夜曲之风兴起,键盘与低音提琴改改成中提琴和大提琴,即今之弦乐四重奏,经海顿的发展而至今仍为室内乐的主要形式。其他弦乐组合,有三重奏(小、中、 大提琴)、五重奏(四重奏加第二小提琴)、六重奏(五重奏加第二大提琴)等。数字低音不再流行后,羽管键琴(1770年左右为钢琴取代)从伴奏乐器上升为主要乐器,与弦乐器组成二重奏、三重奏(钢琴、小提琴、大提琴)。18、19世纪中出现钢琴四重奏(三重奏加中提琴)、五重奏(钢琴与弦乐四重奏)、作品虽为数不多,但很重要。18世纪80年代起,出现其他组合的重奏,如莫扎特和勃拉姆斯的单簧管五重奏、贝多芬的七重奏、舒伯特的八重奏和五重奏、勃拉姆斯的圆号三重奏等。20世纪的重奏中有采用人声的。
1750年以后,弦乐四重奏一般包括4个乐章:第一乐章常为奏呜曲式;第二乐章慢板,可继续采用奏鸣曲式,也可用主题与变奏等其他曲式;第三乐章常为3拍子,先用小步舞曲,后用由之演变而来的谐谑曲;末乐章为回旋曲或变奏曲,甚至再用奏鸣曲式。全曲统称“奏鸣曲”。
室内乐的风格(包括旋律、和声、织体)随时代变化。1750年前为单主题,后为多主题。海顿将旋律分裂为动机加以展开,贝多芬更从动机展开中产生新主题。这时,专业四重奏团诞生,室内乐从家庭登上舞台,对演奏技巧提出极高要求。在浪漫主义乐派的管弦乐发展的影响下,室内乐中也出现标题性、民族色彩等因素。20世纪增加各种纯器乐效果,甚至还采用1/4分音和电子合成音响。
各时期都有作曲家写作室内乐:巴赫集对位写作之大成,深刻动人;海顿的83首弦乐四重奏足以代表整部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史;贝多芬的作品堪称室内乐的砥柱;舒伯特作品旋律涌流、和声想象力丰富;勃拉姆斯的24首室内乐曲无不音响丰满、织体厚实、节奏繁复,显示出情与理的均衡。20世纪初,德彪西和拉威尔创印象派音乐,德沃夏克、斯美塔那、鲍罗丁等都有佳作传世。20世纪后半叶虽为勋伯格、巴尔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三大作曲家所统治,但同时有苏联的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二人虽用新的和声手法,但不完全脱离19世纪的形式与织体。拉丁美洲的维拉洛搏斯、查韦斯、吉纳斯特拉等人的室内乐民族色彩鲜艳,手法新颖。
室内乐诞生后的最初一百年内,只为业余演奏所用。第一个专业团体直到1810年才在维也纳出现。19世纪中叶起,室内乐已成为音乐生活的必需。不少著名重奏团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帮老大补充一些,
双钢琴和钢琴四手连弹其实也是室内乐的一种形式,但是不是所有的室内乐都不需要指挥,比如说斯特拉文斯基的一首管乐八重奏,那个作品就需要指挥。但是如果说弦乐四重奏怎么能把莫扎特哪首“不协和”四重奏忘记了?那首四重奏,开始听起来根本就不想莫扎特,反而有点像德彪西。。。另外带钢琴的室内乐也是很重要的形式,比如说钢琴三重奏,四重奏,还有五重奏。比如说勃拉姆斯的那首钢琴四重奏 Op25和莫扎特的那首钢琴四重奏,都是很好的作品,至于三重奏就更不用说了,从海顿开始就有很多了。不过弦乐四重奏中也有一首特殊的,那就是威尔第的那首,很有意思。至于室内乐团体比较有名的有:LaSall Quartet, Amadeus Quartet, Melos Qaurtet,Beaux Art Trio,Alban Berg Quartet,Borodin Qartet这几个都是老一代的室内乐团体,特别是Amadeus,是很有影响的,擅长的也多是古典和浪漫派的作品,Borodin可谓是俄罗斯作品的经典组合,这些团体作品诠释的也很有味道,年轻的团体有:Emerson Quartet,Hagen Quartet,等等,这两个是比较有名的四重奏组,不过Emerson的现代派作品和苏俄派作品比较突出,而德奥派的古典作品不怎么样,尽管他们也灌了不少唱片,有些也很受人欢迎,但是从学术角度来说,他们处理的太浪漫了,Hagen是现代活跃着的比较擅长德奥派作品的重奏组。
liuyu的补充已经非常全面,严格说双钢跟四手都属于室内乐范畴,另外liuyu介绍的几个乐团组合也是顶极的,这里我认为配合和诠释作品比较突出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是Borodin Qartet和Amadeus Quartet.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室内乐作品有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作品如Quartet No3 in C Minor, Op60,拉赫的两首悲歌三重奏以及中提奏鸣曲,还有莫扎特的小提与钢琴奏鸣曲等,室内乐和独奏,交响不同,由于合作人数比较少,能够另欣赏者的听出几个演奏者的相互交流合作,乃至细微的乐句配合处理,声部完善,气势恰到好处,简洁明快,情感更容易表达!强烈推荐!
拉赫还有中提琴奏鸣曲??????我不知道。。。。老大有空给我传个录音听听!!!
有啊,应该没有搞错。
1889 String Quartet - Two movements only
1890 Romance for flute, cello and piano
1890 Romance for violin and piano
1890 Romance for cello and piano
1892 Trio elegiaque for guitar, and pianoforte trio
1892 Prelude & Oriental Dance - Two pieces for cello and piano Opus 2
1893 Romance and Hunagrian Dance - Two pieces for violin and piano Opus 6
1893 Trio elegiaque for double bass, and pianoforte trio Opus 9
1896 String Quartet - Two movements only
1901 Sonata for guitar, cello and piano Opus 19
上面几位的争论将月光的学术气氛又带回来了,特别是liuyu敢于与斑竹辩论,而且据理力争,实在是不可多得,我在此补充一下,老一辈中还有另外两对黄金组合:布什四重奏和Capet四重奏,这二对四重奏代表室内乐历史录音的顶峰!
感谢论坛,希望日后论坛能有多一点这样热烈的话题争论。
其实老一辈的四重奏组还有不少,如布达佩斯,还有斯美塔那,可能还有些别的,但是这些重奏组合,有些时候不太常见所以没有说,另外说到三重奏,科尔托,蒂博和卡萨尔斯的组合,以及后来的鲁宾斯坦,海菲茨和皮亚蒂格尔斯基的组合都是不应该忘记的,这个脑子不好使了。。。。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