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谢谢上次给我的乐谱,只是我还有些需要,可能有点多,请包含
我需要斯克里亚宾十首奏鸣曲,李斯特十首诗与宗教的谐音,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双钢琴版)的全部乐谱,以下是我对这些曲子的粗略体会:
斯克里亚宾十首奏鸣曲
斯克里亚宾是浪漫派后期的著名作曲家,在他的音乐里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情调和丰富的感情培植,支持着他的音乐思路,以至于其抒情化和戏剧化争相竞庭.在这种前提下,斯克里亚宾尝试在音乐中移植大胆的和声从而达到一种婉娩悠长但意境深幻,在矛盾中述说于安逸中失态的神奇效果,这中独到的作曲风格在他十首奏鸣曲中就有很好的体现.斯克里亚宾的早期奏鸣曲中有强烈的李斯特与肖邦的风格,充满铿锵的和弦与优柔的旋律,主调多为抒情与华丽,追求一种感情上的矛盾与探索而得的空明,这种清新与实在发展到中期时,他的奏鸣曲便出现正宗的斯克里亚宾风格,追加了许多尖锐的和声,把毫不相关的调性张狂地连接在一起而毫无痕迹,于短小动机里寻求整个庞大肢体的平衡,或许带有不得人理解的怪异成分,这种手法却使得整体的和谐统一,听者便可以在似乱非乱的境界中寻找蛛丝马迹去体会无穷的张力,但到了后期,斯克里亚宾的整体风格渐渐转化为神秘主义,他的奏鸣曲也随之艰深起来,神经质与扭曲的玄机中我们仍然能够体会到婉昧的芬芳,分裂的管制,张狂的幻想以及老来的静谧,在已然成为死角的争斗里获得精神上的释放与解脱.所以说斯克里亚宾十首奏鸣曲不仅是其音乐足迹的印记也是我们不可多得的释放情感抱负的源泉.
李斯特十首诗与宗教的谐音
即使是浪漫派无与匹敌的大师也有感情零落的一面,但零落之中也潜伏着微妙但广博的动机,众所周知,李斯特是一个虔诚而痴迷的宗教崇拜者,这种以内心出发的理性毫无遗漏的在他诗与宗教的谐音的巨大编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可非议,李斯特琴资惊人,有着卓越的技术技巧,但在他这个曲集中丝毫不带浮华与片面,在抛开钢琴鞭炮后得以最诚挚与最原始的宣泄,于庄严中滋生的这种新兴在深厚的功底下暴露在无意中,这也是一种高贵.把旋律葬送在美好中,享受着失意与幽雅的融合气氛,这便是李斯特诗与宗教的谐音所有传神写照的响应.大概还记得葬礼的悲伤孤独中神的祝福里的凄凉,这种感知无疑给人无私的润泽与震撼.由此,诗与宗教的谐音是李斯特与神之间的传情纽带,也使听者漫步于音乐和宗教艺术之间.仅仅十首,十种不同却异曲同工的相同作用促使李斯特的心神在急剧夸张的炫技环境中清理一偏角落来存放它所带来的淡雅欲念.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向来能让听者在绝望悲凉中达到情感深化的高度,这种让人伤痕累累却欲罢不能的可怕力量给予我们最大限度的震撼,不光是悲壮的俄罗斯气息,也远不是拉赫暗转久绝的愁楚,更不是其翻天覆地的跌宕,与其说是暗藏在鳏寡孤独中的庇荫琼浆,不如形容成在彻彻底底颠覆与翻滚之后触及你最脆弱的感情防线.这种感觉在他著名的第二,三钢琴协奏曲中更是强烈.作为拉赫玛尼诺夫的最高成就,拉二一直风靡世界,钢琴部分绚丽精妙、旋律优美让人憎恨,俄罗斯民族特色的晚期浪漫主义与老拉的特性相融合,忧郁抒情,充满思念之情,是个似梦如幻但起伏跌宕的矛盾感情,充满拉式的忧郁而甘美的抒情旋律,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实际上拉三和拉二有很多共同点,当然它们间又各有所长,较之拉二.拉三构建在更加复杂、精密和纯熟的平台上,同时难度异常艰深,成为衡量专业技巧和表情表达的最高标准,全曲依然是俄罗斯典型的忧郁、伤感的旋律,带有俄罗斯民歌的风格。流畅抒情的旋律,甘美而伤感,虽然晴朗明快,但依然属情绪晦暗,在音乐的进程中,又迸发出惊人的历练,一种包含万象的热情,在决处写下动人的一笔.这两首协奏曲不但是技术与驾御离的切实考验,原汁原味的枯涩和悲壮从中再次打动万物成为俄罗斯与老拉情怀相互交织的最佳读,
如能发给我这些乐谱,在下感激不尽
(拉赫的两首协奏曲一定要是双钢琴谱)
邮箱地址:zhou19910525@yahoo.com.cn
先谢谢了
但是一个都没收到
晕!~~~~眩晕~~~`
楼主写的真棒~~~斯克里亚宾十首奏鸣曲,李斯特十首诗与宗教的谐音我都有~~
拉二拉三我的是总谱~要不要???
总谱就算了
不过谢谢啦
谢谢!!!
双钢琴谱怎么还没有收到啊???
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