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武滿徹 Takemitzu Toru(1930~1996)介绍
乐曲下载和预览在文章尾处
早年生平 :
日本作曲家。在他的誕生一個月後 , 因其父工作的緣故被帶往中國居住。 1938 年武滿徹回到日本上小學 , 1944 年徵兵中斷了他的正規教育。兵役期間 , 武滿徹頭一遭聽聞西方音樂 , 軍營中的一位軍官播放法國香頌 “Parlez-moi d'amour” 的留聲機錄音 , 歌曲對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二次大戰戰後 , 武滿徹在橫濱的美軍消費合作社當服務生 , 他經常收聽美國駐軍的廣播音樂。 16 歲時 (1946) 他下定決心學習音樂。武滿徹的音樂教育大部分來自自學 , 不然也是斷續不連貫的。自 1948 年隨 Kiyose 清瀨保二學習 , 但根本上是自修的 , 他和 Kiyose 大部分進行的是藝術觀念上的交流。
創作分期 :
早期 (1950~1957) 承襲自法國的音樂風格到電子音樂寫作
此時期武滿徹將 Debussy 視為音樂創作典範 , 也在朋友的引介下認識了 Messiaen 的音樂 , 更很快的在作品中顯現所受到的影響 。此間的作品多在前衛藝術團體 ” 實驗工坊 ” 發表 (Experimental Workshop) 。 1955 開始寫作電子音樂作品。 1956 寫下第一部電影配樂《瘋狂的果實》 ( 一生共寫了 93 部 ) 。 1957 因嚴重肺病寫下成名作《弦樂安魂曲》。
Stravinsky 在訪日期間對其作品大為讚賞 , 奠定了他日後的大師地位。
高峰期 (1958~1979) 扭轉武滿徹對東西方音樂觀感的 John Cage
1958~1960 間武滿徹獲得了海內外的大獎 , 在 60 年代創作力旺盛 , 風格與技巧漸趨圓熟。 1961 年首次受到 John Cage 音樂觀念影響武滿徹以 graphic score 記譜 , 並引入了偶然和機遇的因素寫作了《鈴》、《祭品》、和《 Valeria 》。 1962 年 Cage 首次訪日 , 武滿徹全程陪同。 Cage 的東方式思維使武滿徹反觀自身對音樂本質的看法 , 及重新估量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價值。 1967 年是武滿徹創作生涯的轉戾點 , 紐約愛樂成立 125 週年委約創作的《十一月的步梯 — 為琵琶、尺八及管絃樂團》獲得了盛大的成功 , 不僅為西方觀眾展現了日本傳統樂器的豐富表現力及魅力 , 而且也展示了東西方兩重文化背景下美學追求的衝突與融合。於是奠定他在音樂史上的關鍵地位 — 東西方的音樂橋樑。 70 年代的武滿徹即活躍於國際舞台。並著力於開發音樂更多元文化的思考。
晚期 (1980~1996) 音響及音樂織體澄澈化及象徵主義的運用
仍有多量的創作 , 許多來自文學作品啟發的靈感。如《雨樹》 (1984) 來自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建三郎的同名短篇小說集。晚期的創作特徵為 , 整體音響的和諧較以往為甚及象徵主義手法的普遍使用。他同時也是一為作家及演講者 , 發表了相當多的論文和札記 , 訪談了許多到日本訪問的音樂家。
武滿徹的音樂觀
大自然的各種景象是他的創作來源 , 如水、風、海、樹、季節 , 不同於西方文化對自然的解讀 , 武滿徹認同日本傳統文化的觀點 — 把人當作自然的一部分而非自然的主宰 , 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才是生命的本質狀態。另外對夢、數字等的象徵意義的偏好 , 展現了他東方神秘主義的一面。武滿徹認為 , 現代生活使得人失去了與自身 ” 內在自然 ” 的平衡 , 他所作的自然並非客觀疏離的描寫 , 而是透過自身與自然意像的交互感應 , 結合自身的生命經驗 , 通過象徵主義的手段 , 表達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狀態。
武滿徹的主要研究方向仍在作為一個在東西方跨越扮演關鍵地位者的生平背景 , 作品內容的研究則在如何將東西方的樂器融合為同一種音樂素材。这里提供他的一首作品下载,乐曲名字是:Rain Tree Sketch
谱子是我自己所用,所以所有的指法都已经标号,有利于学习,小收费用,希望支持!
cd下载:http://www.moonpiano.com/download/moonpiano-3/nafgnaw/concert/takemusu.rar
不错的曲子,的确,写的很有韵味,晚上我会把这首曲子的cd放上来,还是该作曲家几首非常经典的作品的cd,
网友录音区有我弹的这首曲子录音,大家如有兴趣,可以互相交流下这样的“现代派”作品!
唉,的确是猪阿,,,,,
他的现代派作品,我还是比较能接受的~而且有的曲子写的的确如其曲名那般意境~
谱比CD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