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月光钢琴学术论坛 http://www.moonpiano.com/bbs

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钢琴学术交流网站
共1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肖邦g小调叙事曲Op23谱例分析!!!!!

1楼
乐经老人 发表于:2006-9-15 7:36:25

这首最“通俗、著名”的第一叙事曲,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演奏经历,相关的CD录音也有其精彩“回忆”,国内出版的关于肖邦钢琴作品的音乐分析书籍中也有精彩的评论分析,在那么多的资料中,本文会对这首叙事曲从创作背景及其曲式结构、演奏技巧与乐曲表现力进行较为详细的剖析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请大家先去http://www.moonpiano.com/bbs/dispbbs.asp?boardID=12&ID=7452&page=1进行投票,相关的谱例分析周末会放上!

大家也可讨论下对于这首作品,自己的理解!

个人意见(结合大师班、参考书和录音赏析),仅供参考,如有异同,欢迎指正!!

舒曼在以“欧塞比乌斯”的笔名发表于《音乐新报》的一篇文章中所说:“如果北方的专制君王知道在肖邦的作品中,在他朴素的旋律中有一个多么危险的敌人在威胁着他,他会禁止他的音乐的,因为肖邦的作品是埋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2楼
乐经老人 发表于:2006-9-16 22:26:41

英文资料:

Chopin’s piano music is an immortal treasure in the human music in today culture art historyits music formality of synthesize creativemake his recount the song become to play solo the classic in the work with the today instrumental music at that time it makeAnd the title of Chopinspiano poettoo exactly gleam he is recounting the song the ray of fight on the artistic

    Chopin’s piano recounts the song reflected the performance dint of the piano art to get in the romantic doctrine initial stage quickly of developmentSee current and vivid and live from the contents realistic world nowhave again move people deeply heart activityBut from see formally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the current and perfect classic in these workseshave again only the brave of having the mental strategy is creativethe form outward appearance of the current and complete normhave again the eccentricity investigate to pursue

  The song of g the first recounts the song (op23)is Chopin numerous    works inside has most the representative workthis text is from the music appearance with give musical performance etcto face in many ways that song proceed the analysis

    Introduced first the piano recount the song founds with affectthe next in order is to order to understand to recount the song is to belongs to which kind of songs the type construction --- mixs with song type constructionChopin makes use of the admixture song type construction in recount songthis is living with him to pursue strongly in the romantic doctrine ages musically creativepursue the aff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ightiness contrastPursue the music synthesize with other art etcto contact mutuallyappreciating beauty the ideal to fit together mutually with special art in Chopin character with the music againIt is more important to contact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crete work contents demand mutually

    Againfrom give musical performance technique and melody performance dints 1aunch the analysisThe melody to 1cad son- main department- conjunction department- vice- department-end department- launch department- Reappear department- end a this line launches

    Chopin recount the song to is a kind of completely unique with investigateit to is in the aspect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ents spirit regardless or at the form skill method of the song typeconstruction harmony form a11 and outstandingly now the its epic in characteristic in artistic dramatic of the romanticdoctrine with hand over to ring the ***ual characteristics gave to recount all new meaning in song as behind the period instrumental music form recountsthe song set up the glorious model also to produce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o 20 centuriesmusic to 1 9 centuries

3楼
乐经老人 发表于:2006-9-16 22:27:54

中文翻译(稍后放出谱例分析)

  肖邦的钢琴音乐是今天人类音乐文化艺术史中不朽的瑰宝,其音乐形式上的综合创新,使他的叙事曲成为当时和今天器乐独奏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而肖邦的“钢琴诗人”的称号也正是闪现着他在叙事曲创作上的光芒。

    肖邦的钢琴叙事曲反映出钢琴艺术的表现力在浪漫主义初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内容上看既有生动活现的现实世界,又有感人至深的内心活动。  而从形式上看,这些作品既有完美经典的传统风格,又有独具匠心的大胆创新;既有完

整规范的形式外貌,又有标新立异的探索追求。

    g小调第一叙事曲》(0p23)是肖邦众多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文从音乐形态和演奏等多方面对该曲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了钢琴叙事曲的首创和影响,其次是点明了叙事曲是属于哪种曲式结构一混合曲式结构。
肖邦在叙事曲中运用混合曲式结构,这与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时代强烈地追求音乐上的创新,追求强烈对比的感情表现。追求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综合等相联系,又与肖邦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音乐审美理想相吻合.更重要的是与具体作品内容的表现需要相联系。再次,从演奏技巧以及乐曲表现力方面展开分析。乐曲以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部这一条线展开。

    肖邦的叙事曲完全是一种独创与探索它无论是在内容精神的表现方面还是在曲式结构和声织体的形式技法方面都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征其史诗性戏剧性与交响性的特点赋予了叙事曲全新的意义为后期器乐体裁的叙事曲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同时也对19世纪以至20世纪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未完待续

4楼
meng8629 发表于:2006-9-17 0:40:21

不是奏鸣曲?

那就混合……总不会是复三部吧?

5楼
乐经老人 发表于:2006-9-18 5:42:06
以下是引用meng8629在2006-9-17 0:40:21的发言:

不是奏鸣曲?

那就混合……总不会是复三部吧?

如你所说~呵呵~

6楼
乐经老人 发表于:2006-9-20 6:19:32

在肖邦之前叙事曲只是声乐形式,最初它是一种民间的舞蹈歌曲。比如英文的Ballade。叙事曲一词它是由拉丁文Ballare一词派生的,  Ballara说的就是跳舞的意思。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创作与一八三一至八三五年之间,是根据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德拉·华伦洛德》在华沙起义的背景下创作的。全曲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祖国的怀念。豪迈的英雄气概、悲剧性的形象和爱国主义的热情,反映了肖邦在华沙起义影响下的思想情绪。他用叙事曲“唱"出了波兰人民的生活、斗争和愿望。第一叙事曲是一首热情洋溢的爱国诗篇。(故事讲述的是被日尔曼武士团俘虏的立陶宛少年康德拉长大后立志牺牲自己,为祖国报仇的故事)。肖邦在叙事曲中运用混合曲式结构,这与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时代强烈地追求音乐上的创新、追求强烈对比的感情表现、追求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综合等相联系,又与肖邦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音乐审美理想相吻合。更重要的是与具体作品内容的表现需要相联系。

    肖邦把奏鸣原则、变奏原则和回旋原则结合起来。  g小调叙事曲两主题的音乐发展主要是用变奏的手法来处理的,并且两主题在展开部的位置上保持完整的结构,就使得具有主题再现的性质,这样整个结构又具有回旋的原则了。  因为两主题分别都出现了三次,作品需要通过奏鸣曲原则来表现叙事曲戏剧性的内容,但传统的奏呜曲式规范
又不能完全符合创作构思和音乐形象发展的要求。把主题分解为动机和乐节,对于气息宽广的抒情、叙事性体裁己不适应。他需要把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进行适应音乐内容的调整。他用主题变奏展开的手法处理音乐的发展,避免主题发展过程中的尖锐的对立。他的音乐形象发展是递进的过程,而非平衡的过程。还有在此曲再现中:副部先再现、主题后再现,这就形成了集中对称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曲式两端能以相同的主题来概括,不仅强调了作为主要乐思的主部主题所代表的形象,也加强了曲式收拢的感觉。主部主题作为最后肯定的部分,随之不要出现对比因素,这就是有助于获得圆满的结束。

g小调叙事曲具有对称的结构和真正属于叙事曲的曲调。是一部逻辑性强、结构严密、构架庞大的作品。真正遵循着严格的平行主义。舒曼认为g小调叙事曲是肖邦最活泼大胆的作品,虽然这首作品不如其他作品那么精致,但却极具有戏剧性。

------未完待续

7楼
liuyuforever 发表于:2006-9-21 5:33:22
加油!!!!
8楼
乐经老人 发表于:2006-9-22 23:49:59

二.演奏技巧与乐曲表现力

1.引子部

    在刚开始时是类似于提琴齐奏的叙唱风格般庄重的最缓板,4/4.拍。调性开始于降A大调,结束在g小调的终止式上(II6IV6—Ⅵ2V7I)。浓烈的调性变化使人耳目一新。肖邦写了Pesarte(沉重地)所以单纯从技巧发面说,几乎每个音都要运用自然重量弹出,这就要运用手臂的重量与柔顺的手腕弹奏。第一个八度c音,虽是F记号,但要用柔和的指触,音乐柔润而丰满。其和声的进行随着情感的流露而依次渐强。在弹奏引子第三小节的高音C时,要注意弹的轻柔明亮,因为它是全句的最高,也是转折点。Pesante不要弹的太干,应该圆润有力,要注意连奏时与音更替的不间断性,踏板最好用延迟踏板。可以有一点点的(rubato),自由表现侃侃而谈的神情。犹如在说:“啊,故事会如何呢?请听我说吧。”从第三小节出现了叹息、悲伤的音调。音型向下模进,调性色彩变暗,这是肖邦典型的浪漫主义音调。但第五小节的附点不能忽略,它是悲伤的哀叹。引子在不知不觉中融化到了主部(第一主题)中。第六小节的C音有重音记号,但不能弹得太鲁莽。每个八分音符换个踏板,声音清晰,和声不至混杂,并注意旋律的因素。第八小节是引子的终止式(V7I)但速度和拍子已经属于主部,这就使引子和主部打成一片,前后贯穿。  在这里我们好象看到了作曲家的思路是在追溯祖国遥远的过去。

在弹奏这段乐句时,把每个音都拍出来或者哼唱出来,有时对找感觉很有帮助。打拍子不能象机械的节拍机一样。有的在乐句中间过分加快或太早,而有的结尾部分又太慢了,打拍子帮助培养一种均匀感,既不过快也不过慢。

弹二分音符的候,时值一定要慢,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延续下一个音,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表现层次感。

9楼
乐经老人 发表于:2006-9-22 23:51:12

2.主部

    主部是从引子的补充终止开始,并且屡次反复:Ⅳ—Ⅵ—Ⅴ。主部仿佛是一段抒情性的叹息。共28小节。最后停在g小调的属七和弦上。

    9小节中两高音二分音符与下边10小节的处理要很细致。高潮和低音的音量控制可以让音乐显得更活跃,充分运动起来。  触键得慢触键,弹的深沉,左右手感觉是在对话。建议不要把音弹的太“死”了,节奏得掌握好。第8小节一串5个音得一气呵成。中间运用踏版得严格按照谱面上走,中间的休止符要做得很到位,要作到音断意不断的效果。这就要求演奏者要主动跟着曲子的意境去呼吸。

    在这里要着重强调一下rubato。它是肖邦最突出的风格特点之一。他意指在旋律中速度的某种程度的自由,但它被占用的时间必须归还,渐慢必须渐快来补偿。肖邦给它的定义如下:“弹奏歌唱性旋律的手可以摆脱严格的时值,但弹奏的手必须保持住时值。”据此在弹奏前面时我们不要一味得要求节奏整齐规范,这不是肖邦的风格,也不是浪漫派的风格。但也要注意的是速度也不能极度自由,要有针对性.。比如句子的换气、情绪的发展、华彩的处理都可以做rubato。在设计rubato上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按发展看待rubato,同时在音乐的层次设计上要注意多听,要色彩斑斓。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下左手的四分音符,应用落滚弹法来强调她特有的波兰民间舞蹈----玛祖卡的节奏特色,左手要弹的轻柔、飘逸、要带动手腕。

紧跟而来的是连接部具有独立的艺术形象和主题功能,这是浪漫派连接部的特征。连接部也象主题部一样,开头的结构也是反复进行,在短促的.好象言犹未尽的音调里,我们听到了内心的忧虑不安、心焦如焚。

-------未完待续!

10楼
乐经老人 发表于:2006-9-24 6:59:08

3.连接部

    36小节开始进入连接部,从g小调的主音开始。连接部前有一个附属主题(36—44)小节,他产生于第一主题的动机材料。在开始阶段利用已描写的下行的二度音动机(叹息性动机)。转入连接部(45小节加弱小节)预告第二主题的旋律和谐,在(3640)小节右手八分音符的音型的最后一个是要求有恰当发音的切分音。而在(4044)小节里,重要的是二分音符的八度,上述连接部逐渐获得了炫技的气势。在第十几小节后就减弱声音平静下来,它使人们有了对幸福生活的回忆。它的最后一个四度一音程已经是副部主题的开始,这样又使连接部和副部打成一片。在弹奏这个乐段时要注意右手的连线,要用大量的圆滑奏来演示情绪的波动,音色要干净、明亮。琶音的起伏要汹涌澎湃,随着情绪的稳定,起伏舒缓。最后一次的琶音就像雨过天晴的彩虹,使人陶醉。连接部是音乐形象戏剧化的第一步,它和具有深刻抒情性的副部形成对比,然后又逐渐接近于副部。  以一个“无键号角的信号"引进第二主题的有特色的四度音程。肖邦的提示:渐弱渐慢(calando)、消逝(smorzando)和速度收敛(ritenccto)  都被配置在第二主题前的几小节。这样做是为了左手最后几个四分音符慢慢适应了主题的速度,从而深化了它自然而流畅的进入。

4.副部

    一段抒情性的叹息,是大家较为熟悉的旋律:降E大调开始,共15小节,是个“8+7的复乐段结构。左手以琶音为主,悠美而且让人觉得背后蕴藏着无穷的能量似的。副部是多层结构的,其旋律创造了展示肖邦歌唱性的全部美的机会。这主题由两个不断中的八小节的段落组成,还具有自己的力度高潮之上,成为整个主题的加冕。附点节奏和节奏

型:即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经常出现,就有滥用和一遍遍套用自由速度效果的危险。

    在重复段采用自由速度时则要避免采用同样的方法和在相同的地方使用。左手的功能就很难称之为伴奏,线条的音乐独立性给了它对位的地位。因此就要求有与之相应的诠释。和声变化之频繁要求有考究的踏板法以及左手响应的发音处理,既为表现色彩的丰富及和声的完美,又为了保证右手旋律有相应的共鸣。

5.结束部

    结束部从第83小节开始,主部素材派生而来,但是,它延续了副部的降E大调。依旧是叹息,依旧是呼唤,催人泪下的感动。

6.展开部

    接着94小节开始进入了展开部。在a小调上开始,并始终有属持续音伴随。首先展开主部,具有悲剧色彩。作者在展开手法上采用了性格变奏,在展开时保持了句子的完整性。它们由于织体的变化表现上边要经过改造很弱段(pianissimo)以及在低音部的固定低音区第一主题增加了某种神秘的特征。第99小节起,就发出了叙事曲故事戏剧性展开的信号。在不要情绪增长着的小节(103105)里,可稍微加快一些速度,和渐强(crescendo)平行的做。高音声部中的固定音型升g逐步受到节奏紧缩,并同时引起伴奏和弦的重复的加速。因为第105小节在结尾时应稍稍扩展,目的是准备第二主题的进入。

    106小节展开了副部主题,此时令人感动的副部主题爆发出了非常大的能量,音乐形象变的极具英雄气概,调性经历由A大调—G大调。这是副题的一次性格变奏,具有动力性。右手旋律及左手的伴奏织体都变的非常饱满,每个和弦在ff的力度上如革命的炮声般撞击着人们的心灵,那是渴望自由的呐喊,那是对敌宣战的呐喊!它的变奏展开既涉及旋律,(旋律是在强调上方声音的和弦中被推进着的,而例外是第114小节其下半小节由内声部主导着),也涉及左手伴奏的部分。这里代替对位的是在和声伴奏里可借助“发音”和“力度”分离出两个声音结构:一是低音八度:在整个主题中始终如一地建立着一条明显的线条。二是和弦音型:它巩固和声并丰富右手和弦的声音。左手的音型和弦比之深埋着的八度,声音应该转得多,低得多。好象是“补充地”响着,用的是不去跟右手增强的,消魂的旋律声音较劲的力度。在左手和弦中,在第(106105)小节相应的第114小结及其后小节里,看来应该采用不明显的渐强和渐弱。这渐弱要轻轻的强调一下第四个四分音符。有趣的音型细节是右手和弦中内声部的复调旋律,第(110113)小节,这旋律都以用全音符和附点二分音符。这些音符在眼周中值得予以关照,在第113小节第一个倚音要与低音声部和右手和弦一起弹出。同样,第(119123)小节的波音也应该与左手和右手的八度一起弹。

    126小节开始展开连接部素材,这是一个即兴的乐段,无法看清句子的脉络。在降E和声大调上展开,具有幻想的性质。

    对炫技的连接部(126138小节)以及谐谑的sherzando附属主题(138146小节)和推进到叙事曲再现部的又一个连接部(到第166小节)。演奏者不应受挑逗去键盘上做空洞无物的跑动。右手八分音符更加生气勃勃的(piu animat0)活跃的运动,尽管开头力度很有限,但还是充满着展开部第二主题。最后几小节—第124小节的特别(forte fortissimo)的感情振动,开头几小节(左手小连线)稍微“气喘”的性质。围绕着钢琴低音区的降B和降C旋转的右手音型(从它的渐强(crescendo)向上飞出。就象从弹椅中弹出那样,飞出精致的结构成的经过句。这经过句要在自己的最后四小节用隐藏在小字三组中的那个八度中的半音来自行结束)。以上这些构成了真正的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喷发出英雄主义激情的童话形象。在传统的半音小节第(136137)小节,往往被阐释成渐强。

    从第138小节起是展开部的第四个段落。左手具有圆舞曲的特征,仍在降E大调上,是附属主题谐谑段由两个相同的四小节开始。这两个小节每个都是根据下列原则组成(1小节+1小节+2小节)。这势必随之就要采用响应的微弱和强大的力度,即12小节结构内的渐弱和渐强,以及四小节中的第三和第四小节的高潮力度。谐谑段中左手的织体细节,即叹息性小连线的弹奏,给一片段增加了魅力。它的第141小节出现交错拍子和复调旋律,(右手中音声部的四分音符)有着舞蹈性质。

    (150154)小节的记谱是复调旋律。(右手音型中的四分音符)的这种例子,是容易被忽视的,也是不容易弹奏的。伴随这复调旋律的是左手八度延长形态的低音,它具有不典型的句法。连线从第150小节的第二个四分音符开始乐句,而在下一个小节的第一个四分音符上结束。其中每个乐句的力度高潮都在小节的第一个四分音符上结束。这很难和右手四分音符的半音手的动作相互协调。这个非凡的织体构思在促使演奏者把右手四分音符的半音模进的动机显现出来时能有模进的特点。这模进最后两个组成部分在接近第154小节的很强的(fortissimo)高潮点时缩短到乐句开头的两个音。紧接着的经过句的炫技性的十几小节在第162小节达到自己最终的力度高潮一这儿倚音应该在左手和弦的前面弹奏,并直接就推进到第166小节的再现部分。

--------未完待续.......

共1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5 MoonPiano.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10938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