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西•格兰杰 1882-1961
代表作品
《武士》《乡间庭园》《丹麦民歌组曲》
《林肯郡的小花束》《牧羊人的呼唤》
美籍澳裔钢琴家兼作曲家珀西•格兰杰给人以幽默滑稽,略有颠覆性的印象,他在二十世纪音乐中也处于边缘地位,很大程度上为人所忽视。直到最近,人们认为他大量混乱而又古怪的作品色彩丰富,意义重大。
格兰杰生于墨尔本,主要由母亲教育,这成了萦绕他一生的最大影响。他40岁时母亲自杀,格兰杰孤身一人,万念俱灰。他在法兰克福学习钢琴与作曲,1901年定居伦敦,作为一个眼光独到,热情似火的钢琴家而享有国际声誉。作为一个作曲家,他对经典古典曲目不具好感,却被“自由音乐”牢牢吸引。“自由音乐”不受节拍和音调约束,因而能模仿自然现象,诸如海浪和风的声音。
在伦敦时,格兰杰热衷于继续由塞西尔•夏普和沃恩•威廉斯发起的英国民歌的采集工作,但他后来逐渐鄙视夏普音乐风味的装饰性改编。他倡导使用蜡筒赴乡间录音,改编的《浅棕色》(Shallow Brown),《莫利在海边》(Molly on the Shore),《乡间花园》和《牧羊人的呼唤》散发原始力量和凋零的哀婉,展现了他与演唱这些曲调的农村歌手的共鸣。这一共鸣也自然促成了格兰杰与他1906年和1907年遇到的格里格和戴留斯的友谊。
1914年,格兰杰迁往纽约,写了雄心勃勃的管弦乐《武士》,还有包括许多钢琴演奏的配器。格兰杰为自己的作品谱写许多编配版本,以尽可能使作品能被最广泛地演奏。
1926年,他与瑞典诗人和艺术家Ella Ström结婚。他们的关系似乎被施虐受虐所笼罩。事实上,格兰杰在其他方面也有几分残酷。他的自由主义令人遗憾地受到种族主义的影响,他对拉丁文化颇有成见;避免使用意大利语音乐术语,舍弃“crescendo”而改用“louden lots”。
格兰杰晚年试图建立“自由音乐”体制,以使音乐脱离传统音程与音调。死时他与世隔绝,被人遗忘。他用毕生精力积累起来的手稿和备忘录现在分藏在他在墨尔本大学创建的博物馆、纽约White Plains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虽然学者尚未弄懂这巨大而摇摇欲坠的遗赠,但随着格兰杰更多作品的人所知,他作为一名创新者的名声与日俱增。
谱例预览(共三首,由于上传限制,只贴两首预览):
推荐谱例下载:http://www.moonpiano.com/download/moonpiano-3/nafgnaw/sheet/Grainger.rar
他改编的老柴的花之圆舞曲最近一两年很多人弹!整理好录音做个他的音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