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纳斯特拉(Alberto Ginastera) 於1916年生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自小就展現過人的音樂才華。在希纳斯特拉早期音樂作品中,鋼琴作品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從早期的客觀民族主義到中期的主觀民族主義,再到晚期的新古典主義與表現主義之融合,都有代表性的作品,雖然每一時期都有其特殊手法,但概括地說,希纳斯特拉會在其作品中運用極富色彩性的樂句及具有能量的民族主義風貌,並且最常使用高卓(gaucho)及印地安(Indian)地區之民族音樂。
1952年,希纳斯特拉創作了第一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2 (Sonata No.1 para piano,op.22),此時的他正要邁入第三階段轉變期——新古典主義與表現主義之融合——所以此作品不僅是第二階段主觀民族主義風格之最完整成熟的鋼琴創作,其中亦運用了表現主義的複调性及十二音列之新潮手法。在希纳斯特拉的第一號鋼琴奏鳴曲中,我們可以發現他使用了某些阿根廷民族音樂的元素做其音樂發展之動機,風格特殊,節奏強烈具動感,此現象再次證明了希纳斯特拉深受高卓牧人音樂、文化的薰陶。
他的另一代表作《阿根廷舞曲》(op.2),同样是表现阿根廷民族的音乐与节奏因素的作品,共分为3段,第一段《老牛仔之舞》表现了牛仔们的脚步声以及铿锵的跺马靴的声音;第二段《温柔少女之舞》,使用了拉美流行因素的动机,用很优雅的曲调与拉美特有的节奏结合起来,贴切的表现了月光下,少女舒缓但不失奔放的舞蹈。第三段《青年之舞》,这段是整部作品的高潮,疯狂的乃至震撼的节奏与密集的音流让你激动的喘不过气来。整个没有休止的3分钟绝对让你被阿根廷人的火样的热情淹没,最后你会拍案惊奇的。这部作品近似于小奏鸣曲的3个乐章。
我手里的第一奏鸣曲是一个阿根廷女钢琴家Iván Cítera演奏的,她的演奏虽然技术略显逊色,但是音乐风格非常浓厚,一听就知道是深受阿根廷本民族音乐熏染出来的结果。另一个版本只有第四乐章,是杜静在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上的演奏录像,技术比Iván Cítera的版本高很多,速度也要更果断,更过瘾,也是很优秀的诠释。另外,这首曲子也是左章的代表作,只可惜没有录音,只在音乐会上听过。
《阿根廷舞曲》我有三个版本,第一个还是Iván Cítera的版本,优缺点同上。另一个版本是阿格里奇的现场版,我感觉这是我听过希纳斯特拉钢琴作品最完美的诠释了,无论从技术到音乐都无可挑剔,由于是阿根廷人,阿格里奇谈起自己本民族的东西更加得心应手,收放自如,听后令人鼓掌到昏厥。还有一个版本是杜泰航音乐会录像,感觉他的技术和阿格里奇也不相上下,而且有自己的处理与特点,同样具有借鉴之处。
這些作品我比賽時有彈過!是指定曲!
如果你還需要我可以掃瞄給你!
阿根廷舞曲 ,太美了,早就在找,能传我一份吗?谢谢~~~~
bigma8u8@163.com
我很需要能给我传一下么谢谢拉!!!!!!!!!最好清楚点
wy100027我剛剛幫你寄了阿根廷舞曲!
你可以去信箱看看!第一钢琴奏鸣曲我下次再寄!
谢谢你啊非常感谢!我收到了,你能快一点传第一钢琴奏鸣曲给我么?谢谢啊!嘿嘿
能传份给我吗?武音的~
对不起忘了写地址~
1190811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