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1844-1908)最流行的作品是管弦乐组曲《天方夜谭》、《西班牙随想曲》,歌剧《萨旦王的故事》中的“野蜂飞舞”,《萨特阔》中的“印度之歌”是人们最喜爱的曲子之一。
“野蜂飞舞”这首常用于小提琴或其他器乐独奏的小曲,原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作歌剧《萨旦王的故事》第二幕第一场中,由管弦乐演奏的插曲。今天,这首风格诙谐的管弦乐小曲,已脱离原歌剧,成为音乐会中经常演奏的通俗名曲。
四幕歌剧《萨旦王的故事》完成于1900年,是根据俄国文豪普希金的小说改编而成的。歌剧叙述萨旦王喜获独生子后,因受*人的恶意中伤,将爱儿和王后装在罐里,流放汪洋中。后来母子安然漂流到一个孤岛上,王子终于平安长大。某日,王子救了一只被大黄蜂蜇伤的天鹅,不料天鹅却变成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公主。这时明白了王后无辜的父王,也带了侍从,乘船来到这孤岛,找到久别无恙的王子。全剧最后在大团圆与欢乐中结束。
这首管弦乐曲“野蜂飞舞”(又名“大黄蜂的飞行”)的原曲谱上记有:“从海面的远方,飞来一群大黄蜂,围绕到天鹅的四周,盘旋飞舞。”此曲用小提琴或长笛独奏时,更能生动地表达出大黄蜂振翅疾飞的情景。小提琴独奏的版本中,全曲由半音阶的下行乐句开始,经过旋律轻快而有力的中段后,又回到了第一主题(片段1)。最后半音阶上升乐句,则描写大黄蜂的离去,直到消失在视线以外。
写景状物,并非音乐本分。可是,古典音乐中仍有不少写景状物的经典段落,历来脍炙人口。如《图画展览会》中的一穷一富两个犹太人,还有《大峡谷》中的那只啼鸣的小毛驴,等等。这首“野蜂飞舞”,有哪个听者,不会为其“状物”之生动传神而拍案叫绝呢!“野蜂飞舞”中有一段用小提琴拨弦演奏的主题在飞舞的野蜂主背景下突显出来,听起来充满自信与欢愉,是不是大黄蜂们在自我赞美
wy_piano@yahoo.com.cn
这是Cziffra的改编版,可别误以为是里姆斯基或者拉赫改的另外版本哦!~
已经发过去了,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