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时候~我所在的某论坛发起了一个关于中国钢琴的讨论~我觉得这个主题非常好~我转贴部分精彩的发言过来~希望大家都来看看~也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这是个严肃的话题~但又是个中国钢琴人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当然考虑到一些问题~除了我本人外~其他发言者的名字隐去~
中国钢琴的普及程度如何?从绝对数字来说,可称世界之最了;中国钢琴的水平成绩如何?也很了不起:老一辈有傅聪、李名强等,中间有孔祥东、刘诗昆、殷承宗等,新一代出现了陈萨、朗朗、李云迪等。那么,中国可以算得上是世界钢琴强国了吗?回答是:不!为什么?因为中国至今还没有产生或形成具有自己独特民族风格的“钢琴学派”,它的关键和核心便是“作品”。众所周知,俄罗斯有“柴可夫斯基”,波兰有“肖邦”,欧美德奥匈的大师更是可以排成方阵。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大家当然都有权继承,但我们不能光“拿来”而不奉献呀!否则,即使表现得再好,也不过是人家的留声机和传声筒,“克隆”得再像,也还是人家的“基因”。作为泱泱大国,实在有愧啊。怎么办呢?笔者学识有限,手中并无良方,写到这里,只好暂时打住,真心诚意向大家求教。
memeji :但是你是否想过~钢琴毕竟是西洋乐器~在德奥~在欧洲~在俄罗斯发展了好几个世纪了~可以说是根植于那些国家的民族文化和宗教发展起来的~可是中国有这样的先天的积淀吗??
老师的想法实际上是好几代中国音乐家的想法,而且有不少音乐家在为此而努力着,我们作为钢琴的爱好者,当然是望穿秋水地盼望着,希望中国能够在钢琴音乐上面大有作为,不但有世界一流的钢琴演奏大师,有世界一流的钢琴作曲家,能够有中国独特的钢琴学派……。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必然会产生文化建设的高潮,这是历史的规律,而不是以个人的好恶为转移的,只是我们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我们一定为此努力地摇旗呐喊鼓吁呼,希望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多多努力!!! memeji说的情况是事实,中国的钢琴基础的确薄弱,钢琴在中国的历史也不过一百来年,所谓钢琴热最多只有十几年而已,这一切只能够说明我们面对着的任务是极端艰巨,需要音乐家们更加加倍地努力才行,而不妨碍我们前述目标的完成的必胜信心,这才是有志向的音乐家的正确的态度。这也是用不着烦琐证明的,试看我们的二胡,以前也不是中国本土中生长的,他的故乡来自“胡”,即外国也,现在谁都知道二胡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而且有着大量的中国二胡曲子(二胡音乐也需要继续提高,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所以说我看有朝一日,钢琴音乐必然在中国大大发展,中国的钢琴学派一定成为大气候,有大模样,这个乐器将牢牢植根于中华大地,那时钢琴在中国,如同现在二胡在中国的情况一样,将成为典型的中国乐器,再也不会被人称他为“西洋乐器”而另眼看待,或者再说他是“西洋乐器”而为中国的钢琴水平低劣作推脱责任的借口了。
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除了一张黄皮,基本上快消逝了。。还弹什么民族乐派。西方文民最终要一统全球,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无论思想,文化,音乐,建筑,科技。。。顺者昌,逆者亡。。。
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随着文化的日益交流,文化中的中西融合现象是事实,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这决不是“西方文明一统全球”,看看历史,这点就能够清楚了,因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如果相信了你的论断,音乐家们都去改换门庭,只知道有西方,所谓“言必称希腊”老祖宗则对不起,忘记了,那么,我们的民族音乐真的会走向消亡了。可是我们的不少音乐家们,却前仆后继、千辛万苦地为音乐民族化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着,所以对民族音乐的振兴,我是很乐观的,当然,形成那个中国的钢琴学派尚有待于时日,我们将拭目以待。 所谓“世界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倒是一个规律,不过,可惜世界潮流的走向,并不是“西方文明最终要一统全球”,那些只想全盘西化的思潮,总是搞到到处碰壁,一事无成,到现在也难成气候,因为它在实践中根本就行不通,你想统也统不起来,这倒在反面证明了那个“一统”命题是错误的,你说是吗?
这个问题太大了。其一、这是需要国家保护的问题。看看我们的民乐和其他传统艺术、面临一个生存的问题。更何谈求发展?国家重视、才有当时的样板戏。其二、国力问题。在国力不强的情况下、一些民乐不是需要包装合乎西方的口味才能走向世界吗?如女子12乐坊。可是看看对女子12乐坊的批评就知道那些批评有多少很不现实的成分。其三、是个文化交流和冲突上的问题。不谈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就欧洲的文化而言,总的来说、欧洲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很小,可也存在一些差异。如波兰的文化属于斯拉夫文化、和其他法兰西、拉丁、德奥民族的文化差异不大。玛祖卡舞在萧邦之前、就在法国宫廷内流行。这是萧邦玛祖卡舞曲在法国很容易被喜爱。可英仑文化和法兰西文化之间就有差异.从英国和法国文化上的喜好的不一、可以猜测可能是萧邦的音乐不被当时英国人喜欢。萧邦最后在英国受冷遇。另外深沉的俄罗斯文化、容易被多数德奥民族喜欢、但也不一定被多数法兰西民族接受、不少法国人不喜欢老柴的音乐、认为太忧郁。比起斯拉夫和俄罗斯文化来、东方文化的差异更大着呢。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上的区别、中国的音乐走向世界的困难就更大了。一些只顾埋头搞民乐的在国力不强的今天、很难成功。个人的一孔之见。
“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作者贺绿汀曾经说: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摘自音乐资料) 可敬的俄国人齐尔品,可贵的中国人贺绿汀!现今时代还需要这样的好人吗?中国民族风格还值得提倡吗?有多少人在关心,有多少人在呼唤;情势和前景乐观吗?------我们希望国家怎么做?我们要求政府部门怎么做?我们自己该不该做些什么?议论一下有必要吗?会有用吗?
memeji:另外我觉得作为中国人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艺术教育体制~在中国专业的钢琴教育中是不是过于重视对于手指技巧的训练~重视对于音乐理论的学习~似乎学钢琴就好象是和学数学,化学,或者工程学科一样"熟能生巧"~却忽视了对于音乐思维,理念或者说对于更深层次的文化的思考~比如~在中国大部分的钢琴专业学生都认为所谓技巧就是演奏的速度,准确度或者什么~因为学校里就是这样训练的~在音乐学院要学习大量高难度的作品~可是大家都知道horowitz怎么解释技巧的:"能演奏出多种多样的音色和层次"~这不是纯粹的训练或者学习就能掌握的~需要理解~对作品的深入解读~需要思考~而最重要的是对音乐的深深的热爱~这些都是中国学生普遍欠缺的~缺少了这些~怎么可能出现什么所谓的"学派"呢当然~我不是音乐专业学生~观点上可能偏颇~以上说的也只是普遍现象~不能一概而论~
这个问题的确又大又复杂,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有体制的问题、有人才的问题、有专业工作者努力的问题……好多好多。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太复杂太困难而不去努力呀!专业工作者要加倍努力,国家或者有能力的企业家、爱好者要给以创造条件,有关宣传部门要有目的地大声疾呼,特别是对钢琴音乐负有责任的有关人员,更加要拿出卓有成效的努力来,才能够对得起这个历史付与我们这一代人的艰巨的任务。 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对推广音乐不遗余力的优秀的音乐工作者,他们也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值得我们的尊敬。我想更值得我们的思考是,如何才能够提高广大群总的音乐素质修养,因为这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记得曾经有一位音乐学院的负责人,在一次某著名的外国交响乐团应邀来京的盛大演出时,因为到场的观总寥寥无几,造成极为尴尬的局面,因无地自容而狠狠地打自己的嘴巴的故事,我认为这位负责人是可敬的,可是需要改进工作的就不仅仅是音乐工作者的事了。然而,以建立中国的钢琴学派为使命的音乐人,终究负有较大的职责,希望他们做出成效来。
钢琴音乐的风格应该“多样化”,提倡”中国民族风格“,不是要否定西洋风格;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是艺术繁荣的标志和象征。哪一门艺术不是这样? 美术——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洋的油画;舞蹈——中国的民族舞和西洋的芭蕾舞;风格截然不同,但不会互相排斥,而是共存共荣,还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这和商家大打贸易战,力图排挤对方,抢占市场份额,完全是不同的两码事。 话题回过来,钢琴音乐的现状是:民族风太弱,需要得到关注和扶持。西方钢琴文献浩如烟海,其中优秀的部份,应该学习和继承,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让我们的下一代,天真单纯的琴童们,一头扎进去,许久也出不来,忘记了现今是何年何代,脚下是何处何地,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钢琴音乐工作者,钢琴指导老师责任重大。钢琴虽然是西洋乐器,是舶来品,但归根到底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载体,如果它功能强大,就完全可以承载不同的内容,表现不同的风格。 西洋乐器钢琴能够表现中国民族风格,这是毫无疑问的;到目前为止,这个领域还比较萧条,原因正如大家所说,是多方面的;有国力的限制,旧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社会各方的关注不够及音乐界自身存在的误区等等。作为直接参予钢琴音乐工作的我们每一个人,尽管能量有限,无力单独回天,但起码不能唱反调,说“民族风格”无价值,“民族化之路”行不通;大家齐心合力,众志成城,取积极推动的态度,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据我所知那位听了二泉映月而痛哭流涕的指挥家是小泽征尔,至于卡拉扬有没有因此而流了泪,我就不知道了(这是插曲,不必再究)。肯定这个曲子是能够感动人的,一定要说他“差得远”,那是每个人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必定论。不过由此而来证明中国音乐不行的话,恐怕也缺乏说服力。我倒觉得谈到钢琴音乐,无论在数量上或在质量上,中国的确是比外国有很大的差距,这也不足为奇,人家发展了400多年,我国只发展了100年,而且解放前我国是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的情况,所以我们不能止于浩叹,陷入悲观,而是需要发奋图强,努力工作,大家共同来发展钢琴音乐,那才是积极的态度,你说对吗?而且从目前的青少年钢琴水平而言,中国已有可喜的成就,世界钢琴界已有公论,这也不是几个人能够吹嘘得出来的。 现在有很多钢琴工作者,对推动中国的钢琴音乐,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孔祥东曾经表示过要推广中国音乐到钢琴领域里面去,音乐家陈培勋、王建中、储望华等等更是做出了良好的榜样;郎朗的美国那家唱片公司还直接了当地向他提出,要他把黄河协奏曲排进他的演出曲目里面去,理由是中国人应该弹中国的曲子,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郎朗也已经在几处演奏过了,据说效果不错。所以在我看来,“中国钢琴音乐往何处去?”根本不是问题,只要我们的音乐家们不断努力,假以时日,中国钢琴音乐必将不是目前的情况了。让我们摇旗呐喊吧!让我们推波助澜吧!我是很乐观的。
楼上大哥的理论确实和霍金的超弦理论一样深奥~我还要认真领会一下才能理解~
但我非常同意您说的“这种主题对于一般人来说就只是音乐的话题而已但是只要大家想深一层的话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不好意思地说,钢琴教育跟不上。而且目的不是很纯。 比如说有个刘诗昆钢琴培训中心,但是老刘的为人实在不敢恭维,而且商业性太强。
中国风格的作品还是需要二胡,扬琴,古筝之类的来演奏
那钢琴来开刀总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中国风格的作品还是需要二胡,扬琴,古筝之类的来演奏
那钢琴来开刀总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