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月光钢琴学术论坛 http://www.moonpiano.com/bbs

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钢琴学术交流网站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愤怒的日子

1楼
benedetti 发表于:2005-11-1 12:57:39

稍微熟悉拉赫的乐迷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他对一首中世纪教会歌曲的旋律有着特殊偏爱,就是这首《愤怒的日子》。这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一个下行音列:Dou—Si—Dou—La—Si—Sou—La。初听上去并没什么太大感觉,可是拉赫在许多自己的作品里都采取了这段旋律或是其变形。(其实不光是拉赫,李斯特在为钢琴与乐队而写的变奏曲《死之舞》,以及圣桑的《骷髅之舞》里都用了这段旋律。)他甚至说,在他所有晚期作品里,都有着它的影子。

细细想来,现在觉得,这段旋律的两个特点,恰好便符合拉赫的音乐语言的两大特点(当然不是拉赫所有的特点)。这大概是拉赫对他一“听”倾心的缘由所在?

第一个,这个音列的走向虽然总体是向下,但具体组成却是上下曲折来回交错;而拉赫的旋律,通常也都是气息绵长,行进连续,象海浪一般起起伏伏,也有如潮涨潮退,极少有那种大开大阖的突变与大跳。回想一下拉赫的那些著名篇章,譬如第二交响曲的第三乐章,第二钢协的第二乐章,练声曲,死岛等等,便可以得到直观的验证。

第二个,便是这段旋律的节奏,及其坚定不移(每一个音都是重音),仿佛是不可阻挡的命运的步伐(这命运对拉赫来说,当然是不祥之兆)。而这个“坚定的步伐”的意象,在许多拉赫的作品里也都可以一再听到。第二钢协开头的第一主题呈现便是个最著名的例子。另外在晚期的作品里,这种意象表现的特别突出,比如帕变和Corelli的某些变奏,还有交响舞曲的第一第三首。这当然很好理解,毕竟拉赫晚年的心境是非常抑郁的。

附:我把我所听过的采用这段旋律的拉赫作品写在下面,欢迎大家随时补充啊。

《死岛》

《第三交响曲》(第三乐章快结束的地方)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个就不用说了吧)

《交响舞曲》(第三首的第一主题)

《Corelli主题变奏曲》(虽然没有明显采用,但Corelli主题的下行部分与愤怒的日子及其相像,区别只是大小三度二度,再多一个模进而已)

2楼
memeji 发表于:2005-11-3 10:45:45

末日经主题在老拉的作品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很符合老拉的音乐思想内涵~永恒的死亡主题~

如果要考察末日经主题对老拉作品乃至整个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也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完全可以作为一个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论文~

这篇文章写的很好~有一些很有趣的想法~!!!!

3楼
benedetti 发表于:2005-11-4 8:28:05

呵呵,我这是抛砖引玉来着。

再补充一个,第二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我称之为“飞翔主题”)的前半部分,也就是有管乐的那一句,与愤怒的日子也是极像。区别也仅是大小二三度,节奏里再加进去一些符点而已。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什么。我真想知道拉赫第一次听到这旋律是什么时候。

4楼
bruknerfan 发表于:2006-6-24 15:12:18

这段旋律在伯辽兹的《幻想交相曲》的第五乐章也出现了,由大号演奏。

Alkan的音乐里也用过。

5楼
Vulpecula 发表于:2006-7-3 8:14:46
我觉得浪漫派第一个用的应该是柏辽兹了。除了上面所说,还有一个人 Eugene Ysaye(1858-1931),的小提琴奏鸣曲No 2(Op27 No 2)里面也用了,那个曲子很好听……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5 MoonPiano.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