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许多人甚至是以钢琴为本质的人对李斯特及其类型的音乐也有相同偏见。
李斯特是19世纪最付传奇色彩的音乐家。似乎他演奏的辉煌技艺埋没了他潜在的作曲才能,他的音乐在一些“权威”眼中并不入流,所以李斯特的音乐一向是浮华的代名词,技巧内无内涵,只是光生生的筐架而没有实质的填充。到现在这种意见依然是对李斯特音乐的一个最流行的概括,这种意见来源于李斯特一些以金属般强悍的技术气质曲子,譬如匈牙利狂想曲,西班牙狂想曲,超技练习曲,众多圆舞曲及改编曲等,由于这种曲子构建在极其民众化的旋律,加以地方色彩的渲染,以恢弘艰深的技术所衬托发展而非音乐本身的内在力量,所以久而久之会给听者带来一种篇篇一律,浮躁而空洞的厌倦形象,李斯特的音乐则是此类音乐的典型,甚至是压抑在这种见解下的葬送品。
实际上,李斯特的音乐决不只是炫耀技术的愚蠢表现,它用有自身的世界观。深邃的内容和梦幻的动机也是李斯特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层次贯穿在高度创新的结构中,流露于新兴爽朗的曲趣里,伴随宗教庄严区分的情感间总汇在繁复的技巧世界里往往交织出潜移默化而深沉奇妙的丰富现象,这也是音乐最值得拥有和读取的感人宣泄啊!像b小调奏鸣曲,宗教与诗的谐音,圣诞树,苦路等诸如此类的音乐难道只有技巧的浮华展现?这类作品可以说是音乐给予我们最完整的承载或是向听者的思维兼容最原始的刺激!这才是音乐无声的最高层面。
李斯特的琴作品便有千首之多,炫耀技术的空泛之作只是少数。况且通过鲜明技术所反映的场景也是音乐传达给听者淳朴而亲近的响音啊。所以李斯特的音乐作品是一个多元化的表现载体,无论他的演奏魅力多么登峰造极,或说他的改革创新几尽前沿深远,但他的作品是不应该也是不允许被埋没的,这是惠及人类丰富灿烂的伟大资源,也是听者脑海中最大化的扩张,共鸣着的是遗失已久的真空与整个感情世界啊。
这只是我的看法,希望大家看看。大家有什么意见与感言呢?
确实 我很同意楼主的观点
很多人拿CHOPIN和LISZT的音乐做对比 主要就是拿LISZT注重技术说
很多作品 最典型的是旅游岁月 大技术虽然有一些 不过大都是音乐中的精品
如果想找出LISZT炫技之外的美 最好去找听Arrau ,Bolet等老一辈LISZT“专家”的演奏录音听听 Arrau的第一钢协 B小调奏鸣曲 Bolet的SCHUBERT歌曲改编曲 安慰6首 超技 还有乐队与钢琴作品等等 都是精品!
客观地评价李斯特。
没办法 实力太强 年轻 难免有浮躁和炫耀之心
但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
严重同意 很多人都以偏盖全的评价李斯特,但是他的内涵是不容忽视 很多哲理的作品很难理解
演奏也不容易`
比如奏鸣曲,就很深沉和理智
旅游岁月,但丁。。。。。太多了!而且李斯特的改编不容忽视,改编之王!!什么时候在改编版开个李斯特的改编专题!大家一起讨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