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月光钢琴学术论坛 http://www.moonpiano.com/bbs

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钢琴学术交流网站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海顿 ……

1楼
meng8629 发表于:2006-8-11 20:27:34
約瑟夫?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出生:奧地利
年代:1732~1809
定位:古典音樂形式的奠基者;交響曲之父。

音樂家素描:

有人尊稱他為交響曲之父,
但是稱他弦樂四重奏之父也不為過。
不過,他最喜歡大家親切地叫他一聲,「海頓爸爸」。

「既然上帝給了我一顆歡樂的心,
祂就會寬恕我以歡愉的心來侍奉祂。」
不知道十八世紀的紳士淑女們,
被海頓驚愕交響曲中突然的強奏驚醒後,
是否會同意海頓的這句話。

生性幽默、處世圓融,
在繁忙的工作當中,
海頓的EQ指數,絕對高人一等。

一、天生的音樂樸人
1. 天生的好嗓子和音樂天賦,讓幼年的海頓在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兒童唱詩班(現在的維也納少年合唱團)成為台柱。
2. 進入了尷尬的變聲期後,海頓有了不得不離開唱詩班的準備,但真正讓他離開唱詩班的關鍵,卻是在一次的惡作劇中,海頓剪斷了同學的辮子,樂長便順勢把他逐出唱詩班。
3. 年輕的海頓靠著一身的音樂本領,為各種場合譜曲演出,琢磨作曲和演奏的技巧,他的表現漸漸地受到維也納樂壇的注意。1761年,當時最顯赫的艾斯特哈吉家族,邀請海頓加入宮廷樂團擔任副樂長的職位。海頓從此成為了音樂的公務員。
4. 1766年,海頓正式升格為宮廷樂長。雖有優渥的薪水、貴族般的享受,但生活也極為忙碌。除了作曲,樂團內的行政事務也是海頓的職責範圍。
5. 不擺架子,處事有條不紊,公正廉明,因此受到樂團團員的高度愛戴,海頓因此博得了「海頓爸爸」的暱稱。著名的「告別交響曲」,便是海頓宮廷樂長時期傳為美談的好例子。
6. 海頓宮廷樂長的生涯一做就是三十年。期間艾斯特哈吉公爵給予海頓極大的創作空間。趁著身為樂團指揮之便,海頓可以隨心所欲地試驗各種新的音樂形式,也因此確立了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的標準架構。
7. 三十年的歲月中,生性幽默的海頓也不忘為生活增添一點樂趣。因為艾斯特哈吉公爵的宮殿位於沼澤地區,四周常有動物圍繞,海頓便創作了「熊」、「母雞」交響曲,「鳥」、「雲雀」四重奏等之類有動物名稱的作品。
8. 1790年,艾斯特哈吉公爵去世。海頓已屆花甲之年,陸續創作的交響曲傑作,早已讓他聲名遠播海外,由於繼承人對音樂的興趣不高,海頓趁機離職並前往倫敦一遊。除受到了熱烈歡迎外,作品亦佳評如潮。
9. 1949年海頓再次前往倫敦。「驚愕」、「奇蹟」、「軍隊」、「時鐘」、「倫敦」等膾炙人口的交響曲,都是海頓訪英時期的作品。「驚愕交響曲」喚醒了衣冠楚楚、卻習慣在音樂會上打瞌睡的紳士淑女;時鐘交響曲則是模仿了鐘擺規律的滴答聲,至今仍讓聆賞者會心一笑。
10. 從宮廷樂長退休到過世,海頓不斷創作。65歲寫下「天佑吾皇法蘭茲」,優美的旋律成為著名的「皇帝」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在日後百餘年間,一直是正式的奧地利國歌;神劇「創世紀」則是海頓將近70歲時完成,被視為韓德爾「彌塞亞」之後,傑出的宗教作品。

二、都是個性惹的禍?
1. 海頓謙和的個性,使他與貴族和團員們相處融洽,但是他生活中極大的痛苦,卻源自於他的婚姻。
2. 海頓的妻子瑪莉亞是個個性強悍、魯莽的女人。對海頓毫不體貼,常在家裡大吵大鬧,還會說一些刻薄的話來羞辱他。最離譜的莫過於瑪莉亞曾把海頓交響曲的原稿拿來當髮捲和墊蛋糕。為了躲避吵鬧的家庭生活,海頓只有寄情於音樂的創作。
3. 海頓的幽默反映出的另一面,或許是他溫和敦厚的處事態度。晚年隱居在維也納,海頓因為沒有出席別人為他舉行的73歲慶生會,不久,有人開始為他創作追思清唱劇,也準備演出莫札特的安魂曲。海頓對此卻不以為意,還開玩笑地告訴身邊的人,可惜他不能親自指揮這兩部作品。

三、海頓對音樂的態度
1. 海頓的作品一如他的為人,充滿清新樂觀的氣息。
2. 後世尊稱海頓為「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除了由於他驚人的創作量(104首交響曲、83首弦樂四重奏),他更是一股推動音樂革命的力量,奏鳴曲式的確立,相較於巴洛克時期更個性化、獨立化的音樂內涵,對於日後的貝多芬與舒伯特,扮演著承先啟後的地位。
3. 早年的奮鬥和晚年的與世無爭,海頓在任何的環境都能夠找到靈感,並且充分發揮在他的創作中。「我的一生是一首和諧之歌」,海頓在晚年曾經引用格特勒的作品「白髮老人」中的這句話,或許再貼切也不過了。

2楼
meng8629 发表于:2006-8-11 20:28:47
大家有哪些比较好的作曲家介绍可以发上来,我们共同讨论。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5 MoonPiano.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