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既不知道什么是暴力,也不知道什么是惶恐和怀疑。他不象贝多芬那样,尤其不象瓦格纳那样,对于“为什么”这个永久的问题,在音乐中寻求答案;他不想解答人生的谜。莫扎特的朴素,跟他的温和与纯洁都到了同样的程度。对他的心灵而论,便是在他心灵中间,根本无所谓谜,无所谓疑问。
怎么!没有疑问没有痛苦吗?那么跟他的心灵发生关系的,跟他的心灵协和的,又是哪一种生命呢?那不是眼前的生命,而是另外一个生命,一个不会再有痛苦,一切都会解决了的生命。他与其说是“我们的现在”的音乐家,不如说是“我们的将来”的音乐家,莫扎特比瓦格纳更其是未来的音乐家。丹纳说得非常好:“他的本**好完全的美。”这种美只有在上帝身上才有,只能是上帝本身。只有在上帝旁边,在上帝身上,我们才能找到这种美,才会用那种不留余地的爱去爱这种美。但莫扎特在尘世上已经在爱那种美了。在许多原因中间,尤其是这个原因,使莫扎特有资格称为超凡入圣的(divine)。形式趋于多样化,可能有一天,我们会把身边的一切音响称之为“音乐”的。现代音乐的深层是对人性的深刻探索,它不是仅仅用美或丑、善或恶、喜或忧所能表达出来的,对于听者,往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而其本质却紧紧围绕千古不变的人性主题,伟大的作品并不仅仅是给人以欢乐的感受,还应善于发掘心灵的痛苦。一部优秀的古典音乐让不熟悉的人去听,他也能在现实世界中理解它,与之共鸣。古典音乐绝对有好的地方。但是,时代变了, 人心也变了, 我们更需要能够描述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的音乐, 这样的音乐不仅有而且相当繁荣, 然而在却很少有人能够接受他们。不错,音乐是由音符组成的, 总可以分解出音阶与和弦, 就象解剖室里的器官可以分别陈列在玻璃瓶里,但那不是活人, 而且相差很远。古典音乐, 但只是音乐作为艺术的一小部分, 喜欢古典音乐这没得说的,曾经有一名指挥大师评价中国的小提琴演奏者说他们的技巧象大师, 对音乐的理解却象幼儿园小孩,什么是真正的艺术, 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态度一目了然。
只要是好的音乐,我们的耳朵自然会喜欢,不论是什么风格。对于习惯了传统思维与审美的人来说, 接受现代艺术是有困难的, 但值得花些功夫去克服这个困难, 因为这样可以大大的扩张审美体验。 在音乐上而言就是可以享受无限的听觉可能。古典音乐是已经定了的事物, 现代音乐却在不断的发展, 在向人类的无限探索, 总有新的音色让人惊喜。 而现代音乐最好的一点是摆脱了古典音乐程式化的写作方式, 没有固定的四个乐章, 没有主题的复现, 没有熟烂的和声。 一切都围绕作曲家个人的情感与理智进行非常个人的表达。 我想在人的自我实现上, 这是更高的层面。Machlis在《现代音乐概论》中说: “艺术, 作为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就象生活本身变化一样, 也必须变化。 柴可夫斯基和普挈尼的旋律是19世纪的一个部分; 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巴托克和他们的同时代人不再生活在那个世界。他们必然要前进,要发现能表达现实的声音,这种声音就象曾经表达了过去时代大师们的声音一样有力。现代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此。
作者:【法】贝拉克 傅雷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