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宁编译自美联社 来源:《音乐周报》四版(2007年07月11号)
6月7日,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菲舍尔音乐厅里举办的音乐会上,由里卡尔多·穆蒂指挥纽约爱乐交响乐团与郎朗合作演奏了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皇帝》。该演出被《纽约时报》的音乐评论家艾兰·科京(ALLAN
KOZINN)称为是今年乐坛上最为离奇、最为罕见的合作。他甚至形容整场演奏就像是“一只四平八稳的乌龟遇上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
科京赞美穆蒂有着阿波罗太阳神般的稳健。在他沉静、舒缓的指挥下,贝多芬这一作品被恰到好处地展现给观众。然而,与其成鲜明对照的是,担任钢琴独奏的郎朗则像是燃烧的狄俄尼索斯火神。无论从他的形体动作还是夸张的面部表情,处处流露出这位年轻人的急躁和浮夸。
在这场音乐会之前,许多音乐爱好者都期待着这两位艺术表演风格截然不同的音乐家在音乐会上有一次良好的合作。音乐界内许多同僚认为,鉴于郎朗在前一段的演出中,他那种放任不拘的台风有所收敛,因而使得穆蒂认为郎朗的演奏开始趋于成熟,否则,穆蒂是不会轻易答应与郎朗同台演出。
然而,他们的合作却令几乎所有的听众深感失望。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皇帝》在郎朗的演奏下,已经到了极其糟糕的境地。科京写到:“郎朗在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是如此的枯燥,沉闷。间断跳跃,毫无乐感的弹奏,与早期那个热情奔放演奏风格的郎朗,真是判若两人。”
在演奏过程中,郎朗常常表现出对穆蒂先生稳重、舒缓不耐烦,并不断加快演奏速度,穆蒂和乐队亦尝试跟上郎朗那间断跳跃的弹奏速度,但是协奏曲绝大部分听起来是那样的不协调,甚至使人感到这是两场互不搭界的音乐会。
在协奏曲接近尾声时,郎朗似乎改变了他的策略,不再加快弹奏的速度,却增加了不少形体动作,观众可以看到他一只手弹着钢琴,在空中以导弹射程轨道式挥舞着另一只手,咧开的笑嘴像是在欢叫“哇!多有趣”。科京说,客观真实地评价郎朗的整场演奏,仅有在协奏曲要求极度轻的演奏的乐段表现得比较突出,其余部分却令人感到沉闷和窒息。
昨天刚看了他在上海音乐会上面弹的莫扎特,糟糕到家了。处处学Horowitz,处处学不像。
我一直以来对朗朗的印象不好就在于他那夸张到令人恶心的表演,演奏就好好演,非要那么多花哨的动作干吗?
现在好了,真是丢死人了,该严肃的时候不严肃,那么就只能遭到唾弃。
刚刚问了美国一位知深钢琴家朋友,他说当晚郎朗问题,有问题的是指挥穆蒂先生,该快的时候慢条斯理,该慢的时候却沉不住,听得懂的人都急死了。幸好郎朗应变能力强,如果换成别人,绝对抛锚。
我绝对不相信穆蒂会有问题,第一他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指挥家,绝不会犯这种错误,应变能力应该相当强,要知道意大利指挥都已指挥歌剧见长,所以他们的应变能力一流。第二,皇帝不是那种总变速度的协奏曲,更不是总有渐快的时候。再说皇帝不是农民,以郎朗那种个性,就能想到,他根本没有那种王者的气质。所以,与其说他弹得不好,不如说他跟这首作品的气质不是很搭配。
以下是引用liuyuforever在2007-9-19 14:39:25的发言:
我绝对不相信穆蒂会有问题,第一他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指挥家,绝不会犯这种错误,应变能力应该相当强,要知道意大利指挥都已指挥歌剧见长,所以他们的应变能力一流。第二,皇帝不是那种总变速度的协奏曲,更不是总有渐快的时候。再说皇帝不是农民,以郎朗那种个性,就能想到,他根本没有那种王者的气质。所以,与其说他弹得不好,不如说他跟这首作品的气质不是很搭配。
我也只是途听道说,在这里我更相信你比郎朗更有王者气质。
啥叫王者气质?那种忘乎所以的张牙舞爪不叫王者气质。至少我不这么认为。他太轻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