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钢琴家郎朗即将出版《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亲口讲述他非凡的成长经历和音乐生涯。此书原由郎朗用英文写成,英文版将于今年7月在兰登旗下双日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则由国内颇具人文品牌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5月提前推出。中文译文经过了郎朗亲自校阅修改。
谈起为何要出这样一部自传性作品,郎朗说:
在我旅行期间,人们经常问我很多问题,关于我的音乐、我的童年、关于我在东方和西方之间搭建桥梁的努力。对我来说,要回答这些问题,最容易的方式还是讲述我的故事。
我的故事有关音乐:古典音乐、中国音乐、我脑海中回旋的音乐……
我的故事有关中国: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中国最根本的精神。
我的故事也有关西方,张开双臂欢迎我并影响了我人生道路的另一个家。
而这一切都从我父母发现我有音乐的天分开始。
以下是这本书的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半个童年
革命与梦想
猫和老鼠
空军大院
老师的故事
孙悟空
对手如云
第一名
金丝毛小狗
离开家乡
第二部:大都市
发烧
爱发脾气的教授
羞辱
二叔
回归音乐
九个月
布告栏上的大红榜
重新开始
八大侠客
第三部:中国之外
德国
肖邦
拉赫玛尼诺夫
第四部:美国
美国
柯蒂斯
告别巡演
嘻哈
加里•格拉夫曼
一个不同的模式
文化导师
大师艾森巴赫
美国五大交响乐团
第五部:世界公民
还乡
媒体报道
乐评人
大师巴伦波伊姆
两匹马
音乐之外
————————————————
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
郎朗 著
280页 29.00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出版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是一部梦想之书。一出生就被指派了命运,要实现父母因“文革”而受挫的音乐梦想。从沈阳,到北京,到美国,最后赢得整个世界。郎朗的故事,有关梦想的诞生,梦想的接力,梦想的执拗,梦想的成真。然后一个梦想开出许多个梦想。
这是一出家庭戏剧。天才的儿子,执著的父亲,温良的母亲,牺牲了家庭的天伦之乐,牺牲了父亲的工作,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只因为对于郎朗天资的信念。这份近乎偏执的意志,终究冲破世俗罗网,铸成灿烂的传奇。
这是一段音乐旅程。从《猫和老鼠》到莫扎特,从琴谱到指尖,从练琴房到竞赛场,从中国音乐的摇篮到大师云集的新大陆,从辉煌的音乐厅到非洲村落,郎朗的音乐,超越了童趣,超越了竞赛,超越了表演,化为心灵的桥梁,筑建起一个没有国界的世界。
郎朗亲笔撰写,讲述他美妙音乐背后的动人故事。
猫和老鼠
人们常常问我受过哪些方面的影响。他们想知道哪些文化上的因素激发了我对音乐的热爱。他们以为我会说贝多芬或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或巴赫。当我说是汤姆猫和杰瑞鼠,好莱坞创造出来的广受喜爱的卡通人物时,他们自然很惊讶。
一个动画猫,追一个动画老鼠,这怎么可能给我带来灵感呢?请听我解释。
……
有了钢琴不久,我在我们家小小的黑白电视机里看到了两部动画片。第一部叫《音乐王国》,不同的乐器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自己弹奏自己。首先是小号向观众宣布:“我是小号,我是一名将军,因为我吹奏序曲。”接着定音鼓们走上台来,争辩说他们是最有力的乐器,因为他们能制造风暴、雷鸣。而竖琴坚持认为,她弹出的才是天籁一般最美妙的音乐。小提琴说,作为乐团的领袖,她是所有乐器中的皇后。突然,所有的乐器消失了,一架大钢琴独自立在台上,自己弹着自己。动画片里传来了画外音:“国王驾到!”那部动画片让我很自豪,因为我弹的是最重要的乐器。卡通片《猫和老鼠》里有一集叫作“猫之协奏曲”,它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对我的影响更甚于《音乐王国》。每次电视里播放那一集时,我都聚精会神地看。
汤姆是一只猫,但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它穿着一身礼服出场,对观众鞠躬,然后开始弹琴。它的演奏美妙无比。一只穿着礼服的猫在弹钢琴!我觉得这有趣极了。刚开始音乐很缓慢。接着,在钢琴琴身里,我们看到那只小老鼠杰瑞正躺在琴弦和毛毡上打盹。它醒过来,对汤姆招招手。它是在逗弄汤姆,而汤姆下定决心要继续弹下去,并不理睬杰瑞。但是杰瑞蹭到了琴键下面,让汤姆大为恼火。音乐开始加速,卡通动作也开始加速。汤姆和杰瑞把彼此气得发疯:汤姆的手指被杰瑞设下的捕鼠器卡住,杰瑞被汤姆一把抓起,扔到琴椅下面。杰瑞爬出来,开始按着一段爵士乐的节奏敲打琴键,而汤姆正在弹奏的却是古典音乐。猫和老鼠拼死搏斗着,而音乐还在继续。音乐和打斗的场面完全合拍。最后,杰瑞胜利了。猫累得精疲力竭,而小小的老鼠这会儿却穿着礼服谢幕,接受观众的掌声。
后来我才知道,它们两个弹的那首曲子是弗朗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但当时我还是一个两岁还差两三个月的小孩子,甚至连什么是作曲家都不明白。我只是喜欢里面的动画人物,喜欢它们时而配合默契,时而针锋相对。猫在追老鼠,老鼠在逗弄猫。小脚在琴键上上蹿下跳。我尤其佩服汤姆的手指。它能把手指伸长,触摸到钢琴两头的琴键。弹奏一个琴键意味着引发一段情节,弹奏许多琴键意味着让故事顺畅地衍生下去。弹得越快,动画人物彼此就追得越紧,它们的奇遇就越疯狂,它们的跟头摔得就越可笑,它们的恶作剧也就越好玩。
弹钢琴意味着恶作剧。弹钢琴意味着乐趣。
弹钢琴可以很可笑,很疯狂,很缓慢,很快疾。弹钢琴就像坐旋转木马,带出一连串的音乐。
我想要越弹越快,看我的手指能够以多快的速度掠过琴键。我想要看我能以多快的速度赶上汤姆、抓住杰瑞。我想要跳起来,落下去,然后爬起来,再重头来过。即便我的双手疲倦了,即便我的手指发痛了,我都不在意,因为通过创造音乐,我其实是在编创故事。
再也不练琴。
再也不弹琴。
再也不看一眼钢琴。
再也不和父亲说话。
再也不看一眼父亲。
再也不原谅他。
再也不停止恨他。每小时每分每秒都恨他。恨他想让我死。恨他当我告诉他是老师让我耽误回家时他不相信我。恨他不相信发脾气教授是个骗子。恨他让我恨钢琴,因为自打我能记事起,自打我看到汤姆越过琴键追逐杰瑞,自打我第一回听到那美妙的音符、美妙的旋律、和弦、和声,听到音乐的魔力,我就一直热爱着钢琴。
一切都完了。
如今没有美。没有音乐。如今什么都没有了。
如今我只是一个没有梦想的小孩,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上着学,和他痛恨的父亲住在一起。
我连看一眼父亲都不愿意。在晚上,他照常为我炒味如嚼蜡的蔬菜,我吃的时候会转过身去,把背对着他。当他问我问题时,我不回答他。他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在公寓里大多时沉默无语,但这一点也不打动我。他的道歉对我没有任何意义。我无法原谅他。
有时候,他会说:“郎朗,你得重新开始练琴了。你在浪费时间,你会把学的东西全忘光的。”但是他的话语已经失去了权威。他知道他无法逼迫我练琴;他为那天失去理智感到极度的内疚,极度的丢脸。
父亲会说:“你得再开始弹琴。你必须开始弹琴。钢琴是你灵魂的一部分。”但我已经失去了任何弹琴的愿望。我甚至停止了为合唱团伴奏,而自从我们搬到北京,为合唱团伴奏是唯一一件让我开心的事。
如果我年纪再大些,如果再勇敢些,我会离家出走。我会一路搭便车回到沈阳去和母亲住,但是我不认路,我缺乏勇气。况且,我那时才刚刚十岁。每天夜里我都是哭着睡着的。
我们小学合唱团的指挥问我:“你为什么不弹琴了呢?”
我开始向她解释:“我父亲——”
老师敦促我说:“你继续说啊。”
我说:“唉,也没什么。”
她坚持说:“一定是有什么。要不然,你怎么前一天还给我们合唱团伴奏得好好的,第二天就突然不弹了。发生了什么事了?”
我想向她倾诉发生的一切,但我为有这么一个疯爸爸而羞愧,而且我也不想告诉她,父亲因为我回家晚了要我跳楼,要我服药自杀,而她正是那个让我晚回家的老师。我不想让她觉得是她的错。所以我保持沉默。那天晚上,我回到家里,放下书本,大哭了一场。
父亲又可怜又可嫌地央求道:“你今天能开始练琴吗?”
我没有理睬他。
几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然后是两个月,然后是三个月。
我没办法给母亲打电话,因为家里没安电话。我迫不及待地等着她来看我们,但她工作脱不开身。我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让她把我从父亲身边领走,但他说那绝对不可能。那今后的路,何去何从呢?如果我再也不弹钢琴,甚至不会报考音乐学院,那留在北京还有什么意义呢?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的情绪变得极其压抑。也许父亲先头没说错。也许还不如死了好。那时我已经开始惦念着钢琴——没有音乐的生活对我毫无意义。我会在脑袋里听到音乐,心中急切地想要去弹那音乐。常常,弹琴是唯一可以安慰我的东西。但是我仍然无法鼓足劲坐到琴凳上。一想到练琴,我就想到父亲粗暴的行为,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而且,弹琴会让父亲感到高兴。我想要折磨他。
我陷身地狱,动弹不得。